分享

是抗拒心理还是自证预言20200623给未来的自己

 个人感悟日记 2022-03-15

不出所料,一旦给自己安排本周要看的电影,就没有什么看电影的想法。

我现在唯一的疑问便是造成这个结果的原因,是自证预言,还是抗拒心理。

自证预言,就是我自己认为我的计划最后很可能得不到执行,于是自己在行动上遇到困难就不那么强求,解决得了(liao)就解决,解决不了(liao)就算了,最后真的计划得不到执行,然后告诉自己果然如此。

抗拒心理,就是安排自己要看哪些电影,就是不想要去看,一旦去看就是意味着屈服。

我发现一旦将这两者描述出来,我的疑问得到了解答,原来是自证预言在起主导作用,抗拒心理仅仅占很小一部分。

因为是一个混合体,这也是之前我分不清的原因。

通过这件事我再次验证了一件事,便是当一个问题想不清楚的时候,将问题写下来,然后将自己关于这个问题的一切写下来,答案也许就能够浮现。

得到这个结论,并不是第一次发生这种事情总结出来的,而是发生过很多次类似的事情,使用这种方式将问题想明白。

话题转回来,怎么解决自证预言呢?

梳理自证预言的逻辑,是设定思想限制-〉消极行动 -〉强化思想限制 -〉继续消极行动……  -〉验证思想限制 -〉放弃行动 。

我认为打破自证预言的关键在于,打破思想限制和消极行动不断相互加强的循环。

原来我尝试打破自证预言,使用的方式是将消极行动想办法变成积极行动,但是效果并不好,无法阻止这个循环的运转。

这次本来想着从设定思想限制入手,看看能不能有所转机。

但在想具体怎么行动时,犯难了好像没有可操作性。

想到另外一个方法,就是引入新步骤,就是在消极行动和强化思想限制的中间加入一个评估验证。

意思是当自己认为事情是什么样子,然后自己需要提供证据,自己根据这些证据来作为自己的思想依据。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