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工作的本质是解决问题

 白立平 2022-03-15

身在职场的你,有思考过这个问题吗?

工作二十多年,我发现很多人并没有弄清这个问题,当然也包括我。所以注定了我们的庸常。

工作的本质是解决问题?难道不是为了谋生、为了钱、为了职位?

不,那是工作的结果,不是目标。

有什么不一样吗?

内在的导航系统不同

目标不一样,内心的导航系统不同。

为了解决问题而工作,内心会这样导航:

我的工作服务于谁?

为谁解决问题?

解决什么问题?

我是否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该如何提高这个能力?

还有谁能提供这些价值?

单位为什么让我提供而不让他人提供?

我能不能提供比别人更好的价值?

单位发的薪水,不是因为我占有的岗位,而是因为我提供了价值。

为了赚钱而工作,内心会这样调整导航系统:

赚钱,当然是为了我自己。一家单位之所以选择我,说明我也具备解决基本问题的能力。

但是接下来,虽然我也服从命令听指挥,但因为目标是赚钱,工作中对与钱有关的事情会格外关注。

这月的工资为什么晚了两天才发?

科里评先进为什么没有我?

周末没休息怎么给加班费?

职称晋升,花钱买论文是不是划算?

为了多拿些工资,有没有政策的漏洞可以钻?

做事的动力系统不同

为解决问题而工作,意义感是最大的驱动力。

人真正的快乐来自于内心感受。当你的付出能够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你会兴奋,会获得自我认同和价值感。

这种价值感会带领我们走向更高的愿景,从而更加积极向上、热情饱满。

我们通过工作得到了自我成长,这是一种正向激励。这个时候,一时的加班,福利,奖金的多少会因为少关注而显得不那么重要。外在约束也是多余的。

为了赚钱而工作,钱是最大的动力。对不能直接带来收益的事情我们从心理上是排斥的。工作,更多地是依靠外力“推着走”。

领导查考勤,我要注意别迟到早退;休病假扣的钱少,我是不是开张假条多休几天;单位派我去进修,奖金减少还辛苦,找个借口推掉……

我会为多拿一些钱而高兴;为加班没补贴而不满;为多上一个夜班而计较。

付出劳动获得薪水天经地义,但把工作目标定义为赚钱,你会忽视工作带来的意义。

人的欲望天生是贪得无厌的。走上清闲的岗位会嫌钱少,到钱多的岗位会嫌累。

钱可以带来保障,但不会直接带来快乐。

人生的结果不同

导航和动力系统不同,处在同一起跑线的人,便由此产生了差距

这个结果不会立即显现,也许几年,也许十几年。大部分人把工作当成了谋生手段,所以只有少部分人成为领域内的专家。

稻盛和夫在《活法》一书中,这样写道:

人生结果 = 能力 x 热情 x 思维方式

能力可以去学习、去培养、去锻炼。热情可以自我激励、环境影响。它们的值可以是0,可以是>0的任意值

思维方式则不然,因为它具有方向性。它可以<0,也就是说,可以是正数也可以是负数。

能力 x 热情,决定了我们的成就,思维方式决定了成就的价值。

高能力,高热情,好的思维方式,三者相乘可以得出很大的值。

高能力,高热情,错误的思维方式,三者相乘,会得到一个负值。

一个生物化学的高材生,可以做科研创新,也可以研发毒品犯罪。

厘清工作的本质去努力,会带给我们人生不一样的结果。

我们可以看到,为解决问题而工作的人,最终获得的薪水远超于为钱而工作的人。

也许你会说,我对自己的工作就是喜欢不起来,怎么办?

要么离开,要么就努力去寻求意义。

毕竟,人生要耗费大半时间在工作岗位上。在工作上体会不到快乐,人生的幸福感要大打折扣。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