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语言的暗示作用

 白立平 2022-03-15

在人与人沟通的过程中,你是否有这样的感觉:明明对方说得没有道理,却讲不出他错在哪里。只是觉得,和这个人在一起不舒服。

语言的背后有太多玄机。它可以客观地表达,也可以被利用。它会掩盖事实,它能声东击西,它可以给人洗脑,更可以进行欺骗。

语言的作用满足人情感的需要:被关爱,被赞美,被需要,体验自我价值。但我们更需要理性地表达,需要清晰的思考和严密的逻辑。

理性是用来做事,成事的。

所以,生活中,我们需要学会辨别哪些语言是理性的,哪些语言只是满足感性的需要。你需要认清语言中的谬误,它的背后隐藏了什么。

比如,语言的暗示作用。

“小张迟到了!”

“小张马上到。”

“小张已经到楼下了。”

这三句话表达的意思是一样的。“小张迟到了”是客观理性地表达,无可辩驳。

而“小张马上到”、“小张已经到楼下了”却是含蓄的说法,给他人一种暗示:“小张正在急匆匆地赶来”、“小张很忙”。言外之意:小张的迟到是可以原谅的。这便是一种感性的诉求。

两种语言的表达方式有什么不同吗?

理性表达是“就事论事”。感性语言更多地论及“人”。

它通过用词或者语调来暗示一种支持或反对的态度,从而影响他人的评价。

当我们在“论事”的时候,区分理性表达和感性的暗示,至关重要。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