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幽默,大智慧

 白立平 2022-03-15

昨天晚上,我家先生窝在沙发里看他的搞笑视频。耳边不时地传来开心麻花团队的调侃和一阵阵背景音的“罐头笑声”。

“过来看看,逗着呢。”

“不看了,忙着呢。”我在鼓弄我的公众号,况且我对手机里的搞笑视频并不是太感冒。

说实话,作为一个爱好文艺的老青年,对于喜剧小品这样的艺术形式,一直以来还是很感兴趣的。

这个兴趣来源于,不是看过之后的哈哈哈,而是佩服和好奇那些创作者,怎么能get到如此奇妙的笑点?

想起了自己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曾经不知天高地厚地为单位的联欢会写了一段相声,名字叫《对春联》。

为此我还买了一本书《相声艺术与笑》,能对我的创作有帮助。还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书,如今还待在我的书柜里。又翻了翻,当年的相声草稿还在(那时还很少用打印机,A4纸,有手写为主)。

仔细研读书里边若干条抖包袱的方法,说得头头是道,但是,拿起来指导我的相声,却是百无一用。

近年来,我也读过几本有关幽默题材的书:《不要让不懂幽默害了你》、《有效训练你的幽默感》。

这些书的内容也都和上面这本一样,都是对已有的经典作品总结分析套路,虽然条分缕析,非常到位,但却没什么用。

终归是纸上谈兵。你会发现,同样的套路,经典的作品就是那么好笑,而后来照搬套路写出的东西让人索然无味。

所以,好作品一定是跳出套路之外的东西。


喜剧作品的幽默如此,人生的幽默有趣更是如此。

真正幽默的人绝不会生搬硬套。他们饱读书,又游刃于书本之外,他们有丰富的阅历人生,有渗透到骨子里的独到的东西。

不仅有语言文字的功底,更是有参透人生的哲学底蕴在里面。

读那些大家的文字,像季羡林、王小波、史铁生的书,很沉重的话题,却能举重若轻,用轻松幽默的话语娓娓道出。

撷取一点点季羡林大师的文字,以飨读者:

“春花秋月何时了,吊瓶知多少?”
“问输液而色变,看吊瓶而魂飞”——《病榻杂记》

“在饭馆里吃饭时,要经过几次思想斗争,从战略观点和全局观点反复考虑之后,才请餐馆服务员“煎”掉一两肉票。——《留德十年》

“我自己也正在同肚子里过量的气体做殊死斗争,为了保持体面,想把它镇压下去,而最终以失败告终。”——《留德十年》

没有深厚的人生积淀和文化功底,没有乐观的人生态度,写不出幽默的文字。

所以说,总结分析经典很容易,创作好作品很难;评论他人很容易,自己动手很难。

小幽默,大智慧,深以为是。


END

相关文章

一地鸡毛的生活,我用月琴弹出快乐
这个说话套路,可以有
记忆天才是如何炼成的?

一个有趣、有料、有戏的公众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