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可能!”:别让无知限制自己的想象力

 白立平 2022-03-15

 

昨天在B站看了一个视频:“华大基因CEO尹烨:我是如何一年看200+本书的。”视频的评论区和弹幕上一片哗然。

“不可能!一辈子读懂几本书就不错了!”

“1.5天一本书,笑死我了,装逼而已。”

“不用打工我也能看这么多书。”

“不是方法有多好,主要是他有天赋,读书的天赋。”

......

视频的关键词“一年”、“200+”刺激了很多网友。

真的不可能吗?来分析一下:

1、请注意:他读的是生命科学类书籍,基本在200-300页,市面上大部分书的厚度。不是《莎士比亚全集》,不是《红楼梦》,也不是《大百科全书》。

2、书读得多了,新旧知识会融会贯通。尤其是一个类型的书。读得多了,头脑中会形成框架,知识点相互关联,读得自然就快。

3、一本书的内容分布也符合“二八定律”。重点内容占20%,需要精读;其余部分占80%,属于铺垫、说明、举例、论证等内容,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能力扫读(不是不读)。一页书几秒钟读完毫无压力。

4、爱读书的人专注力非常高,速度一定快。而不怎么读书的人拿起一本书,从第一个字念起,读着读着走神了,再返回来重新读,再读着读着,困了......

5、读非虚构类书籍,比如成长类、商业类、社科类,提倡一口气读完。书读几页搁置几天再拿起来,很难连贯起来,不利于一本书的整体把握。

长期的阅读训练,2-3小时读完一本书是完全可行的。工作之余,一年读200多本书是完全可能的。

我们对于一件事情知道的越少,就越容易形成判断,而且是非常强烈的、纯粹的判断。

一个成年人,理直气壮地对自己不了解的事说“不可能!”还洋洋得意,很“low”。

拿自己的“不可能”去评价别人,不过是暴露自己的认知盲区,让无知限制了想象力。

所以,对于那些认知以外的事情,试着去好奇、去理解,去接受,并付诸行动。

也许,你也能成为那样的人。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