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5日,国家统计局发布前两个月国民经济运行数据。开年经济总体运行态势怎样?一季度中国经济趋势如何?多地出现疫情散发对经济影响多大?俄乌冲突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几何?生产需求改善的同时,城镇调查失业率为什么有所上升? 在国新办3月15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对此进行了分析解答。 一、开年经济总体运行态势怎样? 付凌晖:数据显示,1-2月份我国国民经济恢复好于预期。工业生产加快,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势良好;服务业持续恢复,现代服务业较快增长;市场销售回升,消费升级类商品销售活跃;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加快,高技术产业投资快速增长。从数据上来看,中国经济呈现出了真正的暖意。今年以来,随着稳增长政策发力,支持实体经济的力度加大,国民经济持续恢复,工业生产和投资消费增长加快,进出口增势良好,就业物价总体稳定,新动能成长壮大,民生保障有力有效,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积极变化明显增多。总的来看,1-2月份经济恢复势头较好。同时也要看到,外部环境依然复杂严峻,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风险挑战较多。付凌晖:从1-2月份主要数据情况来看,主要生产需求指标出现明显回升,经济运行积极向好的势头在增加。但确实要看到,目前的国际形势仍然复杂严峻,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高位波动,由于地缘政治冲突导致国际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也在加大。从国内来看,经济仍然处在恢复之中,不均衡的情况还是存在的。由于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上游价格的上涨幅度还是比较高,对中下游企业压力比较大,特别是一些中小型企业经营困难还比较突出。总的来看,一季度经济运行保持平稳发展的态势仍然能够得到延续。尽管面临这些困难和挑战,各地区各部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加大稳增长力度,无论是投资、消费还是工业增长,都出现了明显的积极变化。一季度,保持良好的经济运行还是有基础、有条件的。付凌晖:近期,多地出现了散发疫情,部分地区疫情形势有所趋紧,客观上会对当地经济恢复造成一定影响。但是从全国来看,全国疫情防控形势还是总体稳定的,经济运行保持了基本平稳。从近两年我国疫情防控总体经验和情况来看,我们在疫情防控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也能够有效阻断疫情传播,对经济的影响会逐步得到控制。当然,因为疫情的变化还存在一些不确定性,下阶段对经济的影响还需要观察。总的来看,中国经济韧性足、潜力大、空间广的特点还比较明显,保持经济平稳发展还有很多有利条件。付凌晖:从直接影响来看,因为俄罗斯、乌克兰在对中国进出口贸易当中的占比较小,直接影响是有限的。当然,由于地缘政治的变化,对全球大宗商品价格的影响还是比较明显,国内输入性通胀的压力可能会增加。尽管面临这些问题,但我们也要看到,我们在保障国内能源供给方面还有很多有利条件。从去年四季度以来,持续加大大宗商品保供稳价的力度,国内能源供给稳步增加。从今年1-2月份的情况来看,1-2月份原煤产量同比增长10.3%,发电量增长4%,比去年12月份均明显改善。这些有利于经济稳定运行。下阶段,随着各地持续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加大对经济运行的保障力度,外部影响能够控制在有限的范围内。五、生产需求改善的同时,城镇调查失业率为什么有所上升?付凌晖:这是季节性因素的影响。中国在春节后换工作的比较多,从历史来看,每年1-2月份,特别是2月份,都会出现季节性上升。随着工作逐步稳定,失业率到3月份后会逐步回落。数据显示,1-2月份,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63万人。2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5%,比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与上年同期持平。16-24岁、25-59岁人口调查失业率分别为15.3%、4.8%。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4%。全国企业就业人员周平均工作时间为46.7小时。从调查失业率总体情况来看,就业形势还是保持了总体稳定。从25-59岁就业主体人群失业率情况来看,2月份25-59岁就业主体人群失业率为4.8%,比上年同期低0.2个百分点,表明就业形势稳的态势是没有改变的。从青年人的情况来看,2月份16-24岁城镇青年调查失业率是15.3%,与上月持平。其中,20-24岁大专及以上人员的失业率环比下降0.7个百分点,说明高校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状况也是得到改善的。总的看,在经济形势改善的同时就业还是保持了总体稳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