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勘察加半岛:雪山顶上喷岩浆,山下村庄却在嫁女儿

 行走在陌路 2022-03-15

地球上大约有1500座活火山,平均每年喷发60座,气候学家认为火山喷发是地球大规模气候灾害的根源,可导致全球气温短期骤变,而火山喷发物对人类与环境的影响极大,岩浆所过之处寸草不生,遮天蔽日且不溶于水的火山灰更被称为“生命杀手”,人或动物吸入过量火山灰必定患上呼吸道疾病,对汽车、飞机、精密仪器等设备均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损害。

火山对人类和环境的破坏长期且极端,尤其是造成硕大的火山云,云下土地会出现“阳伞作用”和“温室效应”,阳伞作用即大面积烟尘遮挡太阳能量,使地表植物失去光合作用无法合成有机物和氧气,就好像一把巨大的太阳伞扣在地球上;另一方面又大量凝结水汽导致低云团雾经久不散,迫使局部地区升温促成温室效应。

远的不说,以最近的汤加海底火山为例,爆发威力相当于1000万吨高爆炸药,是日本广岛原子弹的500多倍,火山云高度为25千米,火山灰用时三天就飘到了3000公里外的澳大利亚,最大面积约50万平方公里。简单说就是:这50万平方公里内的所有生物,都会受到火山灰影响。

所以,生活在活火山附近的居民从小就要学会火山喷发的前兆预判、自救措施以及应急物资的储备等等,日本民间所谓的“富达必离家”,就是代表赚到足够的钱,必定会搬到离火山远远的地方居住。

然而对于勘察加半岛居民而言,离火山越近反而越舒服,因为冬季低温可达-31℃,常年肆虐的海风更令人体感极其不适,一觉睡醒常有暴雪一两米的极端天气。反观活火山脚下却舒适异常,地热温泉再加上火山口的高温,使得雪花还没落地就变成了雨滴,反正也躲不过火山危害,还不如尽情享受更加温暖的生活。

勘察加半岛隶属俄罗斯远东的勘察加边疆区,总面积37.23万平方公里,首府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下称彼得城)是半岛最大城市,也是远东第四大城市,目前生活有18万常住居民,其中俄族占比接近90%,另有5%为乌克兰与白罗斯人,真正的土著并不多,且多数居住在城郊边缘,也就是火山脚下。

从气候学来看,勘察加半岛属于夏季大陆性气候,年降雨可达1200毫米,比西伯利亚绝大多数地区都要充沛,按理说应该是湿润且凉爽的宜居地带,可另一面却受白令海、太平洋、日本海和环太平洋地震带影响,使得半岛气候集恶劣、多变和极端于一体,坐落于两大活火山之间的彼得城,就靠着火山的温暖来抵御冬季严寒。

按照世界地震网的数据,勘察加半岛一共有160座火山,其中的29座是活火山,极不稳定的大约有5-7座,全部位于勘察加河谷两侧的火山带上。更难得的是,这些活火山绝大部分都是成层火山,两座单体火山拼接或叠加而成的“复式火山”并不少见,例如日本富士山、台湾省的七星山、意大利的维苏威火山等等,但在狭小的半岛上居然出现这么多座“复式活火山”,全球仅此一例。

由于“复式火山”需历经多次喷发才会堆积成锥型,因此山体优雅外形备受游客青睐,如今已成为勘察加当地旅游最大亮点,其火山参观项目多达数百个,覆盖整个半岛上百座火山,部分火山还有直升机直达。

2002年初,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半岛19座活火山列入世遗名录,北半球海拔最高(4754米)、体积最大、喷发频率最高的索普卡活火山名列榜首。

索普卡火山诞生于6000年前,自人类首次记录其喷发(1697年)以来一直保持活跃状态,2007年进入长达6个月的喷发期,火山灰直冲万米高空并随风飘到美国阿拉斯加,从此每隔1-2年就会喷发一次,最近一次于2019年直至2020年初。而最不可思议的是,索普卡火山脚下还生活有数百名土著居民(科里亚克人),如果算上地震带沿线火山群的话,那原住民至少上万人。

(科里亚克人有两个猜测来源:一是印第安人通过陆桥和冰面抵达勘察加半岛,二是亚洲北部游牧民族迁徙)

那么,这些土著明知火山脚下十分危险,为什么不找个安全地带定居呢?土著向导佐库娃的解释是:真正的科里亚克人不愿与俄族通婚联姻,也不想接受俄式文化和生活束缚,当然,伊泰尔门人除外。

原来,300年前俄国军队曾经血洗勘察加半岛,意外带来的天花病毒直接导致九成土著丧命,部分科里亚克部落不得不与俄族通婚以求生存,因而诞生了苏联时代的“新民族”伊泰尔门人。苏联解体后,科里亚克人依旧不愿与俄人为伍,只能在祖先传下来的土地上坚守,因此又被俄联邦视为“异族”,目前半岛土著与联邦之间的土地争议已持续近十年。

佐库娃的外婆说:科里亚克人无论是人种、肤色,还是信仰、文化,都与俄族存在巨大差异,例如俄语是印欧语系,而科里亚克语是蒙语和楚科奇语系的联合体;俄族是白种人,而科里亚克人全部是黄皮肤;俄族信仰东正教,而科里亚克人信奉萨满等等。

千百年前,科里亚克人夏季捕鱼晾晒鱼干,冬季以捕猎和驯鹿为生,然而千百年后,这些土著原住民的生活方式依然不变,只是活动范围越来越小,鲑鱼洄游的河口与海岸线基本都被以各种理由征用,双方之间的矛盾自然愈演愈烈。

没有河口与土地的科里亚克人,逐渐往深山老林迁徙,由于勘察加半岛冬季过于寒冷,而火山脚下则更加温暖,在被冻死与火山喷发之间做选择,毫无疑问是后者,起码现在还能活着。2001年俄联邦人口普查约有5200人仍在使用科里亚克语,几乎全部集中在各座火山脚下。

为了更直观的感受土著们的生活现状,向导领着我们前往半岛最富盛名的“双火村”,也就是坐落于施密特活火山与极兹门火山之间而得名的邦亚村。1975年,苏联地质学家对外宣称这两座火山已进入半休眠期,最后喷发时间分别是1928年和1923年,但21世纪初,美国宇航局却监测到这两座火山又开始活跃,话音未落,极兹门火山就喷发了,而附近的施密特火山也开始冒浓烟,但持续至今还未大规模喷发。

令人始料未及的是,当我们抵达山脚村口时,却看到一对新人正准备前往新房举办婚礼,不远处的雪山顶上还在喷着岩浆,山脚下的原住民村庄却在嫁女儿,这是心大还是胆大?

不仅新人双方家庭不在意,就连村里的小孩也会盛装打扮出席婚宴,新娘表妹说:这座火山喷发的历史比她年龄还大,虽然风向有时候会把浓烟吹到村里,但很快就会散开,所以实际影响并不大。副作用不太明显,但好处却真不少,火山区域以外的勘察加半岛白雪皑皑,越靠近火山越是温暖,山脚下更是绿意盎然,似乎空气中都弥漫着一股“温暖”的气息。

这个错觉很快被向导打醒:“那是火山喷发物的味道”,原来,火山大规模喷发时以硫元素为主,但喷发前的浓烟却不太稳定,虽然有少量的岩浆、晶屑等固体物,但多数还是二氧化硫和温差形成的蒸汽等气体,少量的硫元素经蒸汽稀释后会散发出一种独有的气味,逐渐沉降到地面与植物、土壤等产生反应后,会给人带来不刺鼻又略带余温的错觉。

在气候恶劣的勘察加半岛,很难看到成片的野花和大面积的草原,但在半岛每座活火山脚下,几乎每年夏季都是野花遍野,“双火村”附近更是常年花期不断,而到了维度更高的北面,冬季也依然能看到成片的草甸。

一开始,勘察加半岛旅游设施较为落后,只能以改装的矿车为主要交通工具,车能开到哪儿就算到哪儿,所以19座世遗火山只开放了两座,2015年引入直升机旅游模式才解锁全部活火山,但游客们必须提前申请并签署“安全书”才能安排行程。

按照俄罗斯旅游部门的指导价来看,火山观光的往返双程不超过200公里的费用在3000卢布以内,200-500公里5000卢布,15人团队游客可享6-8折。另一种是冬季滑雪,但主要集中在首府附近,单程约2000-3000卢布,滑至山脚再免费乘坐接驳巴士返回。

个人推荐夏季可选择戈雷利火山(又名连体温泉火山,有两个独立的火山口),位于首府150公里外的半岛中南部,飞行途中能看到4座冒烟的活火山,大约飞行一个小时抵达喷气火山口平台。

戈雷利火山预测爆发于1.5万年前,目前已进入半休眠期,但活动特征仍然很明显,左面火山口以蒸汽为主,积水口水温可达90℃,向导会提醒游客切勿靠近蒸汽区域,极易被烫伤。另一火山口位于半山腰,两地相距约3200米,因四面山口密封而形成火山湖,夏季湖面水温约80-90℃,但冬季会降至50℃,浅水区可短暂泡澡。

有趣的是,勘察加半岛每年寥寥无几的游客却基本都集中在冬季前来,其中大部分都是为了“滑火山”,包一架直升机飞到火山顶部再滑雪下山,既能欣赏火山又能感受绝佳的天然野雪场,人均消费约6000-7000卢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