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寅虎年,立春之日,东风解冻,万物苏萌。 这样的春节假期,商场人潮拥,影院票售空,景区路途远,书香味正浓。 午饭后,与女儿徒步至中原图书大厦,选购几册喜爱的书籍,充实自己的业余时光。 众里寻她千百度,终于翻找到心仪已久的书店里最后一本汪曾祺散文精选纪念珍藏版《慢煮生活》,幸甚过望,不可言也。 最早知晓汪曾祺,是作为京剧样板戏《沙家浜》的编剧而有所了解。 汪曾祺不如鲁迅的白话小说杂文那般为民族觉醒而奋笔疾书,亦不如沈从文的田园风情作品文字秀丽温婉,也不如老舍的北京市井小说那般反映民生艰苦。 但他纯粹,他的作品不为任何阶层和人群发声,只写自己想到的,自己看到的,记录自己眼中最真实的社会与生活。 这也是为何他被誉为“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的原因。 其实在生活中,汪先生很谦逊,也很风趣,他曾这般自嘲:“从小到大,数学不佳。考入大学,成天泡茶。读中文系,看书很杂。偶写诗文,幸蒙刊发。百无一用,乃成作家。” 人间烟火气,最是汪曾祺。作为文人中的美食行家,汪曾祺对美食的偏爱可谓是“肆无忌惮”的。 在我的印象里,老先生最出名的当属他那篇描写故乡高邮美食的《端午的鸭蛋》: “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 鸭蛋的吃法,如袁子才所说,带壳切开,是一种,那是席间待客的办法。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 在我所选的这本《慢煮生活》里,他就坦言:“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 读到此处,我禁不住给扬州的同学发去微信,给我快递一箱正宗的高邮咸鸭蛋过来,让我认真的品尝感受一下。 未至知非年,我们都在追求“琴棋书画”的诗和远方。岁过大衍后,才发现,人间最温暖的还是“柴米油盐”。 正所谓: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 四方小院,殷食人家,守着流年,幸福安康。这样的烟火人间,是否也是你的内心所想,此心所向? 那是辛弃疾笔下的“东家娶妇,西家归女,灯火门前笑语。”村舍乡邻,灯火通明,亲友云集,欢声笑语。 那是范成大诗中的“烟火村声远,林菁野气香。”远村隐隐,笑语阵阵,炊烟缭缭,清香袅袅。 那是苏轼词里的“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酸甜苦辣,吃饱喝暖,随遇而安,知足常乐。 那是赵显宏看到的“杯盘罢,争些醉煞,和月宿芦花。”打鱼晒网,渔家欢乐,一壶浊酒,天伦之乐。 那是祝允明遇见的“山僧过岭看茶老,村女当垆煮酒香。”烹茶煮酒,悠闲自在,平淡欢喜,怡然自得。 在汪曾祺先生看来,四方食事,不过一碗人间烟火。认识自己,是为了寻找还没有认识的自己。 世间万物皆有情,难得最是心从容。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