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纳兰明珠:虽是奸臣,却立三大奇功,康熙宁杀索额图,为何不杀他

 历史与健康 2022-03-15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西风多少恨,吹不散眉弯”……这些朗朗上口的悲凉爱情诗词,皆出自清词三大家之一的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即使身在官场,却厌恶官场的阿谀奉承,醉心于诗词的创作。而与之相反的是他的父亲纳兰明珠,从最底层的侍卫一路升至吏部尚书,可谓权倾朝野,甚至晚年收受贿赂高达2000万两。

(纳兰明珠)

纳兰明珠的一生为康熙建立三大奇功,虽然晚年因各种罪状被群臣弹劾,但终究避免了索额图被康熙赐死的悲惨结局。

纳兰明珠为康熙建立哪些功绩?为什么康熙宁杀索额图,却让纳兰明珠体面地度过晚年?

纳兰明珠靠实力迎来人生高光时刻

“命运给你一个较低的起点,是想让你用一生去奋斗出一个绝地反击的未来”,纳兰明珠的一生完全切合了这句话。

索额图和纳兰明珠虽然是康熙当政时期的宿敌,但是,二人早年的起点不在同一水平,成功的手段和方式更截然不同。

康熙年仅8岁就登基为帝,常年受制于鳌拜、索尼等四位辅政大臣。索额图作为康熙的结发之妻赫舍里氏的亲伯父,一路帮助康熙除去鳌拜等权臣,扶持康熙亲政,因而功绩赫赫,权利及其膨胀。


反观纳兰明珠,虽然祖上是满清正黄旗的叶赫那拉氏,到了他这一辈,风光早已不在。

顺治时期,他原本想借助与正得势的多尔衮一族的联姻,以获得平步青云的机会。


(康熙)

由于自己的岳父(英亲王阿济格)被告谋乱,家族也因此遭遇不幸,更别提对纳兰明珠的仕途有什么帮助了。

因此,在没有任何权贵可以依附的情况下,纳兰明珠凭借自己的政治头脑和实力,从最底层的宫中侍卫做起。

仅仅两年时间就升至内务府大总管,一年后又担任弘文馆学士,纳兰明珠得以参与朝政,开启了他真正的政治道路。

纳兰明珠一路高升的同时,朝堂内部鳌拜一派的势力被铲除殆尽,康熙开始安排自己的亲信参与朝政,纳兰明珠明不在其中。


(鳌拜)

他真正引起康熙注意,并受到重用是在康熙十二年。

纳兰明珠早早地就打探到康熙要到自己负责的晾鹰台巡查八旗兵,为了让康熙看到自己的才能,他提前颁布了士兵训练的教条。

康熙来检阅军队的这一天,惊奇地发现这里的“军容肃整”,正是自己削藩的所需要的军事力量,顿时龙颜大悦。在得知此处的负责任人是纳兰明珠后,更是将其视为与朝廷权臣博弈的重要力量。

四十不惑,纳兰明珠在40岁的时候,开启了自己人生的高光时刻,并在之后为康熙建立三大奇功,成为康熙在朝堂的一把利刃。

明珠建三大奇功,惹人分外眼红

虽然当时康熙仅20出头,纳兰明珠已经40有余,但是二者在“削藩”问题上“一拍即合”,此乃纳兰明珠所建第一奇功。

康熙初年,吴三桂、尚可喜和耿精忠分别驻守云南、广州及福建地区,且势力逐渐膨胀,各地藩王截留大量向国库进贡的银钱,还暗中勾结各方势力,俨然有反抗中央之势。


(三藩之乱)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康熙从唐王朝的兴衰中也深知割据势力的为爱,与其继续养虎为患处于被动,不如先发制人将他们除掉。

恰逢此时,平南王尚可喜以自己年事已高为由,假意撤藩来试探康熙帝的态度,吴三桂和耿精忠也纷纷附和要“撤藩”。

对于此事,朝廷也形成了两派,以索额图为首的一派认为三藩为大清王朝立下了汗马功劳,贸然撤藩恐怕会导致南疆再起事端,因此希望皇帝能从长计议。

索额图一派的意见令康熙火冒三丈,而主张撤藩的大臣仅有两人。纳兰明珠早已揣摩出康熙的心思,立马也迎合两位大臣,力主撤藩。

后来,吴三桂等人见康熙已有撤藩之意,索性私下伪装,联合周边四川、甘肃等地区群起谋反。

眼看占据了大清王朝半壁江山的反叛分子要危及统治,以索额图为首的官员立刻将矛头指向纳兰明珠等人,请求皇帝处死主张撤藩的大臣,已给大家一个交代。


雄才大略的康熙帝又怎会是遇事就躲得胆怯之人,康熙帝直接一句“此出自朕意,他人何罪”,回绝了他们。

在此后的平藩过程中,康熙更是将纳兰明珠作为左膀右臂,让他参与处置三地降兵等各项事宜。

待5年后,三藩之乱彻底平定,康熙当着满朝文武的面笑称,“当时有请诛建议者,朕若从之,皆含冤泉壤矣”。康熙此番看似玩笑话,其实也是对索额图等阻碍撤藩之人的讥讽。

正是平定三藩之乱这第一奇功,纳兰明珠成为堪比索额图的朝廷重臣,成为了皇帝的心腹,也为之后“索党”和“明党”的明争暗斗埋下了祸根。

南疆问题解决后,收复台湾又摆上了日程,纳兰明珠在台湾问题上依然坚持收复失地,为康熙建下第二大奇功。

当时郑成功的儿子郑经已经去世,其子郑克爽并非将才,纳兰明珠认为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趁对方势力衰弱,将其一举拿下。

康熙本想让福建总督和巡抚共同率兵攻台,但是纳兰明珠提议,两人统率,难免会有意见不一的情况,并向康熙推荐施琅统领水师前去,必定取胜。于是,康熙命施琅独自率军攻克台湾。

(施琅)

台湾收复后,索额图等大臣认为此乃不毛之地,朝廷还要每年倒贴银子,不如不要。而纳兰明珠却主张寸土必争、寸土必守。

最终,康熙听取纳兰明珠的意见,在台湾设府,隶属福建省。

南部三藩和台湾问题的顺利解决,纳兰明珠功不可没,而他的第三大奇功是在处理北部沙俄侵犯的问题上所建立的。

面对沙俄的接连侵犯,康熙一直没有合适的人选作为反抗沙俄的将领。纳兰明珠向康熙推荐了彭春和萨布素二人作为将军和副都统。

此二人也没有辜负众望,连续两次击退沙俄,占据了雅克萨城。

面对清王朝的强大攻势,沙俄不得不派使节前来求和,在谈判中,纳兰明珠控诉沙俄侵犯大清王朝边界,残害大清子民的罪状,进一步促成大清和沙俄签订《尼布楚条约》。


康熙在位几十年,有四大丰功伟绩,即平定三藩之乱、收复台湾,抵御沙俄,平定准格尔叛乱,其中纳兰明珠在前三项功绩中作出了举足轻重的贡献。

但是,皇帝眼前的红人既是大臣讨好的对象,又是权臣排挤的头号人物。纳兰明珠与索额图两党的你争我斗此消彼长,即便是功绩赫赫的权臣,康熙会放任他们把朝堂搞得乌烟瘴气?

索明党争终是两败俱伤

英明的皇帝想要驾驭大臣,就是要让他们“相爱相杀”,既能相互合作,又要相互斗争,索明两党的生与亡其实都掌握在康熙的手中。

自三藩之乱以来,索额图极力打压的对象就成为纳兰明珠拉拢的对象,两党势力早已明争暗斗了很多回合。

两党就康熙十六年,黄河水泛滥的治理问题引起了冲突,也苦了百姓。当时治水的靳辅和于成龙对采取怎样的措施都有自己的看法。


靳辅着眼于治理上游,下游任其冲毁。而于成龙则更加重视下游百姓的安危。

纳兰明珠也知道于成龙“爱民”的出发点更重要,但是由于当时索额图也支持他时,就转而支持靳辅的观点。

最终,黄河治理的问题都没有得到妥善的解决。

黄河治理的问题只是两党的表面斗争,实际上,两党之争的核心就是皇储之争。

因为索额图家族是当时太子胤礽的母族,索额图一党大多支持太子。纳兰明珠就将不支持太子的统统揽入麾下。

但是,康熙最痛恨的就是臣子在皇储问题上做文章,尤其是索额图公然支持和扶持太子的势力,这令现任的皇帝不得不为自己的皇位和性命而担忧。

最终,康熙念及太子地位,将索额图以谋逆之罪囚于宗人府。之后虽经历起起落落,但再没有之前的辉煌。康熙四十一年,被下令赐死。

一党势力的陨落就会导致另一党失去抗衡力量,权力不断膨胀,乃至皇帝不得不亲手除掉。

所以,当直隶巡抚于成龙将纳兰明珠的罪状呈给康熙,康熙勃然大怒,向宠臣高士奇说,为何纳兰明珠败坏朝纲这么久却没有人弹劾他。

大臣见康熙有意除掉纳兰明珠,郭琇向康熙罗列了纳兰明珠的八大罪状:结党营私、收受贿赂、卖官鬻爵等。


之后,平时一些不满纳兰明珠的官员也纷纷上书弹劾。

康熙见大局已定,便借此罢免了纳兰明珠的实权官位,但念及他的种种功绩,还是让他体面地度过了晚年。

康熙作为皇帝势必要调和大臣之间的关系,保证朝堂势力趋于平衡,避免天平过于倾向一侧。

索额图的倒台已令天平失衡,纳兰明珠也难逃罢免。

但是,对康熙而言,纳兰明珠只是败坏朝纲的奸臣,而索额图却参与夺嫡之争,是可能危及自身皇位的逆臣。

这或许也是康熙宁杀索额图,却给奸臣纳兰明珠一条生路的原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