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梦断襄城!同样布衣终身,蒲松龄为何对他赞誉有加?

 颍川派 2022-03-16

蒲松龄像

长爪才人

康熙四十五年(1706),六十七岁的蒲松龄收到一首赠诗,作者李璞园,来自河南襄城。聊斋主人引为知己,赋诗作答: 

长爪才人绝世无,千里投我双明珠。

手挹蔷薇灌晨露,开卷墨气真杰殊!

乐府新声尤奇绝,下视王李皆庸奴。

世家风流应不坠,独握灵蛇得膏腴。

怜我佯狂遭不偶,上漏下湿守桑枢。

穷愁文字缘不断,头童齿壑拈霜须。

举世爱巧我独拙,逢人哀哭犹唐衢。

忽展琼瑶心飞越,衿期快爽神发舒。

惟倚南云送北雁,梦中迷断襄城途。

答诗的前半部分,对李璞园不吝美誉,称为“长爪郎”李贺再世。在蒲松龄看来,璞园诗风奇绝,可以下视“王李”;家世非常,集灵萃于一身。

笔锋一转,蒲松龄自述身世,颇有些自怨自艾。因“举世爱巧我独拙”,生活困窘,已是头秃齿豁的老翁,仍割舍不断文字之缘,形如善哭的古人唐衢,徒成笑柄。 

我们无从知道璞园诗作的内容,这来自远方的慰藉,无疑使聊斋主人深感快意。他期盼能与作者时通音信,更想象梦境无碍,可到襄城一晤!

蒲松龄答诗坦呈胸臆,成为了解他创作思想与人生历程的重要参考。备受他激赏的李璞园,又是何许人也?

《聊斋志异》插图

兄弟殊途

杨淮《中州诗钞》有李璞园小传:

李琇,字璞园,襄城人,诸生。主事李礼山弟也。文采飙发,一时有颍川二难之目。喜为诗歌,新安吕元素、郏县仝车同皆极称之。所著有《璞园纪闻》及诗集。 

清代文献中,这是李璞园(李琇)惟一的生平叙述。 

“颍川二难”,典出东汉陈寔。其子元方(陈纪)、季方(陈谌)各具风采,难分上下。“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李璞元与其兄李礼山,也曾获得同样的美誉。

李礼山,即李来章,明户部尚书李敏后人,名列中州理学八先生,增祀许州七子祠。

李敏在紫云山创立紫云书院,后世文风不辍。李来章从学于理学名家孙奇逢、李颙,中举后曾讲学于嵩阳书院、南阳书院,任广东连山县令时,又创建连山书院,教化一方。

青年时代,李琇与李来章在紫云山读书奉母,并有时誉。

县令杜溥曾到访紫云书院,与李氏兄弟“携手徘徊登紫云”。

续任县令许子尊也曾题诗紫云书院,高度赞许李氏兄弟:

迩来曾孙多英俊,中原屈指推二君。

宛许之士群立雪,重倡洛学振汝坟。 

李来章诗文中,可见兄弟情深:

他们一同饱览山川景色,坐看云舒云卷;他们一同下田刈麦,于青灯古卷之间,憧憬着似锦前程。

李来章曾记下这样一个梦境:兄弟二人到祖茔祭扫,哀痛之间,相互慰勉。李琇看到一株柏树受到伤害,李来章正要斥责守墓人,却见柏根旁新枝迸发,转眼间长达八九尺高,翠叶森然可爱。

紫云书院图,画面右侧为李氏先茔。

古人迷信祖茔风水,也将梦境看作一种预言。

透过这个梦境,可以看到李氏兄弟复兴祖业迫切的心愿。

只不过,李琇看到的是损伤的老枝,李来章眼中却是新生的希望。

后来,李来章为官讲学,著作等身,不负众人瞩望。弟弟李琇则布衣以终,与功名无缘。即便在家乡志书中,也未能留下多少痕迹。

李琇某年秋闱赶考,李来章曾赋诗勉励:

浏漓新剑器,轻熟旧丹梯。

驾轻就熟。如果这是隐喻的话,李琇这把新剑,已经多次赶考失利,始终未能得到人间亮剑的机遇。

紫云书院

惺惺相惜

新安吕元素、郏县仝车同,即清初河南名诗人吕履恒与仝轨。

吕履恒长期在长葛生活,对李氏兄弟应该多有了解。在他眼中,李琇的才学,确实不让其兄。

一时昆弟知难并,万古菁华岂易储。

仝轨与李家有姻亲关系,时常往来襄城与郏县之间。赠给李琇的诗作中,仝轨与蒲松龄有着同样的感触,将其比拟为鬼才李贺:

奇奇怪怪鬼才多,独向秋风哭奈何。

问字故应频载酒,衰翁难得蹇驴驮。

文成休讶句无人,戛戛昌黎务去陈。

却笑贫家惟大布,紫鸾愧倒杜娘纫。

与璞园相比,仝轨自叹衰迈,已如杜秋娘《金缕曲》所唱,到了“无花空折枝”的境地。

这一点,与蒲松龄的慨叹更有几分相似。

以年龄而言,李琇小蒲松龄十多岁,仝轨适在其间。三个人的共同特点是文名远扬,却科场不利,乖骞人世。

在以功名论成败的时代,不能步入仕途经济天下,一生便如自开自落的荒花,这是文士们难以承受的命运之轻。

同样困于科场,三人选择了不同的道路。

蒲松龄将满腔孤恨投入小说创作,谈鬼说狐,营造了一个个缤纷奇丽的虚拟空间。一个又一个书生,在不可思议的境遇中,获得了非凡的人生体验。

《聊斋志异》插图

仝轨则在五十八岁那年中举,得以主讲大梁书院,两年后辞别人世。

年龄最小的李琇,始终没有向命运低头,落纸云烟,虽不乏豪情,也未能走出科举执念。《州诗钞》收录的《少年行》一诗,可以视为他的代表作,表达的即是对功名永不言败的向慕。

少年逞意气,倩服跃青骢。

朝猎青草绿,暮饮蜡炬红。

千金只一掷,谈笑吐长虹。

樾荫席祖父,顾盼殊自雄。

一旦排东阁,白衣登三公。

君不见豫章大木百尺高,动荡白日翻风涛。

人生树立贵须早,莫待蹉跎悲二毛!

岁月蹉跎,他成了自己不愿看到的样子。

襄城诗人万邦荣曾经记录道:有一年,李璞园自南方归来,以一把黄州泥金画扇相赠。

先生半载昆湖客,归来苦道囊羞涩。

诗情满怀,毕竟抵不过生活的摧折。

蒲松龄、仝轨眼中的“长爪才人”,终究被江湖风尘掩没。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颍川派,加星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