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武俊、田悦弃朱投李唐(资治通鉴卷二二九之七)

 德昌馆 2022-03-16

当唐德宗还在奉天避难时,他就派人去劝说割据一方的田悦、王武俊和李纳等人,答应赦免他们的罪行,并许诺给他们高官显爵。田悦等人本来力量相对较弱,于是都暗中向朝廷表示投诚,但在明面上仍然不敢和朱滔断绝往来,也仍各自称王。

朱滔命他的虎牙将军王郅劝田悦道:“先前八郎遭遇急难时,我和赵王不敢顾惜一死,竭力前往救助,幸而最终解除了围困。如今我的太尉三哥在关中秉受天命,我打算和回纥人一同前往辅助他。希望八郎整治兵马,和我一起渡过黄河,共同攻取大梁。(日者八郎有急,滔与赵王不敢爱其死,竭力赴救,幸而解围。今太尉三兄受命关中,滔欲与回纥共往助之,愿八郎治兵,与滔渡河共取大梁。)”田悦本意并不想去,但又难以下决心拒绝朱滔,于是便先答应了下来。朱滔又派他的内史舍人李琯去见田悦,看看他是否真的出兵。

田悦犹豫不决,秘密传召扈崿共同商议。司武侍郎许士则说:“过去朱滔曾事奉李怀仙,担任他的牙将,后来他和他的哥哥朱泚以及朱希彩共同杀了李怀仙,并拥立朱希彩。朱希彩因此十分宠信朱氏兄弟。没多长时间,朱滔又和判官李子瑗谋杀了朱希彩,拥立朱泚为主。朱泚做了节帅不久,朱滔便劝朱泚入朝而由自己担任留后。这个说法虽然也算是忠义之举,实际上却是夺取朱泚的权力。平时与朱滔共同策划、共同立功的如李子瑗一流人,最终被背弃、诛杀的有二十多人。如今朱滔又与朱泚东西相应,假使朱滔达到目的,朱泚也不会被朱滔所容,何况同盟之人呢!朱滔的为人就是这样的,大王又怎么能够相信他还会讲出肺腑之言呢!朱滔率幽州、回纥兵十万人屯扎在郊野之外,如果大王出去迎接,便会被他擒住。他囚禁了大王,兼并了魏国的兵马,向南渡过黄河,与关中相互呼应,天下有谁人能够抵挡他呢!到那时候,大王后悔也来不及了。为大王着想,不如佯装答应与朱滔同行,同时暗中做好防备,对朱滔的迎接与犒劳要丰厚,而待他一到,便用其他事由向他推托,只派出将领、分出兵马来跟随他。这样,大王在外面不失报德的名声,在内里也不会有急剧而起灾祸的忧虑了。(朱滔昔事李怀仙为牙将,与兄泚及朱希彩共杀怀仙而立希彩。希彩所以宠信其兄弟至矣,滔又与判官李子瑗谋杀希彩而立泚。泚既为帅,滔乃劝泚入朝而自为留后,虽劝以忠义,实夺之权也。平生与之同谋共功如李子瑗之徒,负而杀之者二十余人。今又与泚东西相应,使滔得志,泚亦不为所容,况同盟乎!滔为人如此,大王何从得其肺腑而信之邪!彼引幽陵、回纥十万之兵屯于郊,大王出迎,则成擒矣。彼囚大王,兼魏国之兵,南向渡河,与关中相应,天下其孰能当之!大王于时悔之无及。为大王计,不若阳许偕行而阴为之备,厚加迎劳,至则托以他故,遣将分兵而随之。如此,大王外不失报德之名而内无仓猝之忧矣。)”扈崿等人都认为所言有理。

王武俊听说李琯到魏博,就派他的司刑员外郎田秀去见田悦,并对他说:“我从前因宰相处理事务失当,担心灾祸降及自身,加之八郎困在重围之中,所以和朱滔合兵救你。如今圣上正处于危难之时,并用恩德来招抚咱们,我辈怎能不悔过自新,归依朝廷呢!抛弃历经九世的天子不去事奉,难道反而要去事奉朱滔吗!而且,在朱泚尚未称帝时,朱滔与我辈并肩称王时就已经轻视我辈了。何况让他南平汴州、洛州,再和朱泚联合起来,咱们这些人都会成为俘虏了!八郎请小心,千万不要和他南下,您只要关闭城门坚守就行了。请让我看准他的漏洞,连结昭义的兵马将他击灭,我与八郎再扫清河朔,重新去当朝廷的节度使,共同事奉天子,这难道不很好吗!(武俊曏以宰相处事失宜,恐祸及身,又八郎困于重围,故与滔合兵救之。今天子方在隐忧,以德绥我,我曹何得不悔过而归之邪!舍九叶天子不事而事泚及滔乎!且泚未称帝之时,滔与我曹比肩为王,固已轻我曹矣。况使之南平汴、洛,与泚连衡,吾属皆为虏矣!八郎慎勿与之俱南,但闭城拒守。武俊请伺其隙,连昭义之兵,击而灭之,与八郎再清河朔,复为节度使,共事天子,不亦善乎!)”于是田悦下定了决心,他欺骗朱滔说:“我跟你一同前往,一定不负以前的约定。(从行,必如前约。)”

丁卯(二十四日),朱滔带领范阳步兵、骑兵五万人,跟从他私兵又有一万余人,另有回纥兵三千人,从河间出发南进,辎重前后相联达四十里。

王武俊、田悦等人虽有心割据,但也只想维持自己现有的富贵,并不愿和李唐朝廷对立。所以朱滔选择了造反,就很难真正团结这些割据势力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