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5000年前中国良渚遗址惊现上古都市文明!

 炫叶楓雪 2022-03-16

20世纪20年代,浙江省博物馆新招聘进了一个叫施昕梗的年轻人,小施到工作单位一看,有一种被当做重要考古发现的黑陶器,看着很眼熟,在定睛一看,这不就是他家乡发现的一种黑陶吗?小施本人不是学考古的,但是他非常有天分,他立刻就敏锐地意识到了自己的家乡,浙江省余杭县良渚镇,当时还叫余杭县,现在是杭州市余杭区了,他立刻就意识到了自己的家乡是蕴藏着重大的考古资源。于是他回到了家乡,他用手铲试着发掘了大概13个地点,发掘出了大量的黑色陶器遗址,就被命名为良渚遗址

但是不久日军入侵战争爆发,考古工作被迫就了这一搁就搁置了将近半个世纪。直到20世纪80年代,考古学家才又重新回头来认真发掘良诸遗址,这一挖就不可收拾了。

良渚古国

在一座叫做反山的山丘上,考古队用仪器一测,居然发现这是一个人工堆出来的土台,再一挖居然挖到了一座王族规格的墓地,里面有精美的玉器,还有祭祀台,天文观测台。

原来这里是连5300年至4300年前的一座巨大城市,可以容纳3万多人,而且以这个城市为中心,辐射出去36,000多平方公里的范围,都有人类活动的遗迹面积和现在的欧洲国家比利时差不多,难道这是我们理解的新石器时代原始社会的部落聚居区吗?良渚城的城市规划完善,这块占地面积39万平方米,高9米的高台上面就是良渚王城。它的面积大于北京紫禁城的一半一圈6公里长的城墙,把城市分为了内城和外城。城里有等级明确的贵族居住区,还有普通市民居住区,不仅活人住的地方分等级,连墓地也是等级分明的。有王公贵族的墓地,也有中产阶层的墓地,还有普通市民的低档公墓。

这显然是一个等级森严的社会,有严密的分工和阶级,它就不是一个什么新石器时代,所谓原始共产主义的土著人社区了。

在发现诸城市遗址的同时,考古学家还发现了一个庞大的水利工程网络,水坝就多达11个,有谷口、高坝、平原堤坝和山前长堤等等,这些水坝在良渚城的外围和山谷地带构成了高坝库区,在低洼的地方又构成了堤坝库区。

这两个水库区能够很好的应付来自城市北面山区,也就是大遮山的山洪,即使连续降雨870毫米都能够轻轻松松的应付,他们的蓄水能力是杭州西湖的4倍。

除了城市外围的防洪工程,两主人还在城市里修建了和威尼斯一样的运河网络,城市水路四通八达,9个城门当中有8个是水门,只有一个是走陆路的城里还有码头和栈桥,城市里的交通工具主要是船考古团队,还真的找到了5000多年前的室内交通小艇是长成这样的独木舟。


美国考古学家斯卡伯勒在看到这个规模宏大的遗址之后,他认为良渚是亚洲东部最古老的国家型社会,它的基础设施还超过了同时代北非的埃及和中东的苏美尔,尤其良渚的水利工程,在5000多年前那绝对是全世界首屈一指的同时,在苏美尔文明的乌鲁克城,虽然也会挖掘水区引水灌溉农田,但是它这些工程的复杂程度远远低于低于良诸,而且良渚工程比中国传说中的大禹治水还早了1000年。

玉文化老祖

良渚人不仅建筑水平高超,审美也是一流。从良诸王族墓地出土了各式各样的玉器,包括玉璧、玉皇玉丛和玉乐。其中玉从代表神权,玉乐代表王权和君权。考古学家刘斌认为,良渚的玉制礼器系统是中国玉文化的始祖,它是目前已知最早的玉文化体系的代表,后来的夏商周都是继承了这套礼器系统,周礼当中所说的以舱壁礼,天以以蝗虫里地,就是对这个系统的技术,良诸人的玉石工艺水平也非常高超,玉石的硬度比较高,但是良诸人能在一个3~4厘米见方的玉器上刻下这种图案,在宽一毫米的细小空间就能刻出5~6条花纹。

这个图案在良渚玉器当中非常常见,这是山海经当中记载的一种神兽叫狍鸮(piaoxiao),其实就是我们大家非常熟悉的饕餮(taoti)

所以这个图案徽章其实是一个饕餮纹,到一千年以后的商代和西周,这种饕餮纹就一跃成了最夯的流行元素,在各种青铜器上都能看到。

考古学家们不禁问,发达的良渚文明难道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吗?它的源头又在哪?现在还没有人能够明确地回答这个问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