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碑林馆藏“杨执一墓志” 佐证大唐史实

 历史探奇 2022-03-16

2020-05-14 07:45三秦都市报评论(0人参与)

杨执一墓志拓片杨执一墓志拓片

  他出身名门望族,自小就受到了良好的家学熏陶,熟读经史典籍;他参与神龙政变,拥立大唐太子李显即位立下大功,事后被封云麾将军、右鹰扬卫将军、弘农县公;他深得唐玄宗厚爱,先后领兵抗击后突厥、吐蕃,“大破贼众”;他多年在边塞为官,积极防备外蕃,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维护河西等边塞的稳定安宁……他的名字叫杨执一。

  69年前,杨执一墓志在咸阳顺陵区域内出土,此后入藏西安碑林博物馆。

  参与政变 拥立太子李显立下大功

  一代女皇武则天晚年沉湎享乐,宠幸张昌宗、张易之兄弟,跟外界的联系减少,对朝政的控制力也有所下降。而二张兄弟却逐渐突破男宠的限制,他们入侍宫禁,参决政事,甚至构陷大案,谋逆宰相,并间接牵连太子和太平公主等人。男宠的介入引起了武则天母子、君臣关系的紧张,武周政权也因此陷入动荡,人心不稳,谁也不敢肯定太子李显还能不能顺利继位,二张已经成为一切矛盾的焦点。“干脆搞一次政变,处死二张,让武则天提前退位”,当时朝中的政治势力主要分为拥张和拥李两派,在拥张势力日益膨胀的时候,拥李派的人员在当时太子三兄妹的支持下,开始悄悄酝酿一场宫廷政变。

  神龙元年正月二十二,政变爆发了。按计划,政变兵分四路。第一路,张柬之和部分禁军将领率领北衙禁军直扑玄武门,控制住入宫的必要通道。第二路,右羽林大将军李多祚率领部分禁军将领赶赴东宫迎接太子,把太子迎到玄武门,号令天下,然后两路军队一块会合,攻占皇宫,杀死二张兄弟,再逼武则天退位。第三路,太平公主安排的宫女在宫内接应。第四路,相王李旦和他的司马袁恕己率领南衙诸卫控制中央各职能部门,杀死二张在政府机关的党羽,稳定京畿。事变第二天,太子监国。第三天,太子即位。二月初四,正式恢复李唐国号。

  在神龙政变中,具体领兵的中层将领中有一位时任右卫中郎将的将领,他叫杨执一,在拥立太子李显即位事件中立下大功,事后被封云麾将军、右鹰扬卫将军、弘农县公。世事沧桑,在千年之后,这位将领的身影重新出现在我们眼前。1951年,在陕西咸阳顺陵区域内发现了杨执一墓葬,同穴的还有杨执一的妻子独孤氏墓葬,在墓中出土了他们夫妻二人的墓志,还有其他随葬品。

  “大破贼众”扬威名

  “夫神则无方,庆惟有积,故善人为纪,种德幽潜……”收藏在西安碑林博物馆的杨执一墓志高、宽均为92厘米,志文正书,45行,满行45字。志石四侧镌刻十二生肖图案,中间以蔓草花纹勾连。据墓志记载,杨执一,弘农华阴人,生于龙朔元年(661),开元十四年(726)卒于官舍。弘农杨氏,汉唐望门鼎族之一,在中古史上占有重要的政治地位,杨执一自小就受到了良好的家学熏陶,熟读经史典籍,性情耿直,在武周朝担任左玉钤卫兵曹参军,大足年间因为不满张易之兄弟的行为被罢官。在神龙政变中,杨执一随张柬之等人诛杀张氏兄弟,事后因功获赏右鹰扬卫将军。不久,再晋封河东郡公,加冠军大将军,特赐铁券。

  神龙二年(706),驸马都尉瑯琊郡公王同皎因武三思“专权任势”,谋划准备“劫杀三思”,不料这一行动计划泄露,反而被杀。在此事件中,杨执一本来没有参与,却遭到武三思父子诬陷,被贬为沁州刺史。直到景龙四年(710),唐中宗李显念其功绩,恢复了他的勋爵,拜为卫尉卿,任剑州刺史。开元初年,唐玄宗任命杨执一为汾州刺史、凉州都督兼赤水九姓本道支度营田等使。二月,后突厥可汗默啜派遣其子同俄特勒及其妹夫火拔颉利发带领兵将围攻北庭都护府,都护郭虔瓘在杨执一等将领协同作战下,击杀了同俄特勒,火拔颉利发等人被迫投降唐朝 。八月,吐蕃大将坌达延、乞力徐等率众十万,进犯临洮,进而攻入兰州以及渭州之渭源县,掠取牧马。杨执一在陇右防御使薛纳的率领下,前后经过近半年的艰苦战斗,最后“大破贼众”,先后斩杀吐蕃军数万人,缴获军器械、牛羊无数 。“于是降颉利发,破乞力徐,玺书慰勉,相继道路。”这两起历史事件,在杨执一墓志均有记载。据《两唐书》内容可考,此处“颉利发”即“火拔颉利发”。

  镇守边陲 为河西边塞稳定发展作贡献

  据墓志记载,击败吐蕃后,杨执一又先后任职于原州、胜州等地,负责保卫边疆,守护一方平安。杨执一多年在边塞为官,一方面积极防备外蕃,参与了多次与外族的军事战斗,另一方面注重军民之间的联系,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维护河西等边塞的稳定安宁。

  “唐开元三年(715)之后至开元十二年(724),杨执一深得唐玄宗的器重与信任,先后被委任为凉州、原州、胜州等地的地方长官,同时还兼任着河西诸军州节度督察等使职务。由于这些地域均为唐朝的河西边塞之地,后突厥及吐蕃常常越境来掠取牲口和财物等,导致唐廷与他们的战事屡有发生。”2010年夏初,在西安咸阳国际机场附近,又发现了杨执一神道碑。在对神道碑做了深入研究后,文博专家李小勇称,杨执一面对着这种复杂多变的局势,他一方面率领部队积极参与大唐在河西地区对后突厥和吐蕃的部分战争;另一方面他还十分注重用“富以农政”的生产方式来促进社会发展,并用“怀柔以德”“和以师律,章信蕃部”的策略来安抚各民族共同团结。在对待后突厥部三姓葛罗禄等降户们,他作为“处置降护使”更是做了大量的民族矛盾化解工作,并且取得了他们的一致信任和拥戴,从而使得河西边塞地区商贸交流“关塞相望”,各民族之间和睦相处,人皆屈膝佩服,疆塞长久安宁达“殆五六年矣”,为唐王朝开元初年间河西边塞的稳定与发展作出了一定贡献。

  开元十二年(724),杨执一任朔方元帅兼御史大夫之职,官至正二品。不久,又改任金紫光禄大夫、鄜州刺史。开元十四年(726)正月初二病逝于鄜州官舍,享年65岁,追赠户部尚书,谥号为忠,葬于咸阳洪渎原。

  杨执一墓志由贺知章撰文,神道碑由开元名臣张说撰文,两者的文字语言有较大的差异,墓志文风自然阔达,碑文庄严肃穆。张说、贺知章、杨执一曾同朝为官,彼此都经历过了武周立国、韦后之乱等事件,三人之间关系当堪称莫逆。贺知章诗歌传世较多,其文章在当时最为知名而流传极少,据统计,目前贺知章撰写的墓志文有10篇左右,均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   本报记者 赵争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