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剑川 水寨村(向湖村)

 光哥小馆 2022-03-16

□ 通讯员 李丽琴

古井、古树 、古道、古民居……深秋的向湖村,透着浓浓的神秘古老的气息。

深宅,老墙,老石磨,老门窗……在村中行走,时常忘记今夕何年,一院接着一院的古老民居,把人带进了一种回穿历史的特殊感觉中。还没走过这一家的土砖墙,那一家宅门上的诗书彩绘就出现在眼前了。我的惊奇逗笑了提着一袋草药自北而归的何银祉大妈, 74岁的何大妈为杨家媳妇,跟慈祥热情的她走进杨家大门,也如同走进了向湖村的历史中。

向湖村原名水寨村,为旧时望德城遗址。剑川居于汉藏文化的交汇口,历史上曾经是中原-南诏-吐蕃频繁征战的战略要地,曾经于唐代、宋代、明代建过三座城池,望德城是其中的一座城池。明景泰《寰宇通志》载:“望德城,在剑川州南,周围五百余丈,段氏时所筑,今为民居。”《康熙剑川州志》中具体指出:“望德城在剑川南三里,周围五百余丈,段氏时筑,即今水寨村。”在唐贞观十年(公元794年),南诏夺取了剑川一带,为了巩固北防,南诏将军事据点向北推移,所以修筑望德城于水寨村(今向湖村),望德城历大理国至元代,于明初废弃。

向湖村的白族民居建筑群,是目前剑川县保存最好、规模最大的白族民居建筑群,以土木结构住房为主,“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等格局保持了传统白族民居建筑风格。村中有三十多院年代在百年以上的古宅,其中,有的已有三四百年历史。在这些古老的住宅中,规模最为宏大的是杨家大院。杨家大院由新宅和旧宅两个“四合五天井”院落接成,新宅与旧宅之间又由3排东西向的廊房相连接。整个大院布局严谨,设计精巧,做工精细,一砖一石,都一丝不苟。除了杨家大院以外,段氏院落、赵家大院等都是古民居建筑中的精品。剑川历史文化名人赵藩就生长在赵家大院。

赵藩是近代重要政治家、学者和书法家,一生著述颇多。四川成都武侯祠著名的对联“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就是出自赵藩之手。

向湖村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过去家家户户的檐柱上,都挂有木刻楹联,现在不论是保护完好的大院落,还是久无人烟的院墙,都有些诗书画的痕迹。村里不少人家存有赵藩等人的字画。村人把处世名联作为传世的族训、家训,用独有的形式传承着文化精神。

向湖村在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理位置。过去的茶马古道和现在的214国道分别从村子东西而过。村南的古城隍庙是剑川所有寺庙中香火最旺的地方,每年举行几次全村男女老少聚集参与的大型庙会,大年初一更是香客如云。古城隍庙保留着传统的建筑旧貌,入内可见寺庙建筑宏伟,上悬匾额无数,时代远近皆有之。城隍庙旁的德胜桥已经有500多年历史,原本是那茶马古道上的一座重要桥梁,是南来北往的必经之处。

赵藩从根本上影响了向湖村一代又一代的后人,他的治学精神是向湖人引以为傲的宝贵财富。赵氏宗祠由赵藩捐资进行扩充,成为了现在的赵藩小学,门前有一百多年历史的青石石狮无声地记录着每天朗朗的读书声。

前有东湖,后有西湖。向湖村,就是剑川县城南城郊这样一个历史悠久、具有白族文化典型意义的村庄。走进去,就不愿迈动离开的脚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