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私 菜

 新用户45364845 2022-03-16

   很多词是有历史性的,譬如“私菜”。现在的孩子未必知道“私菜”是什么意思,但70后读过书的人却记忆犹新。

   所谓私菜,相对于众菜而言,也只有在学校才有这种说法。众菜乃是学校食堂炒的菜,私菜便是自家带的。

   我是1986年进入泰和二中读初一的。那一年二中在全县农村拔尖了50名同学组成了一个农村尖子班,我有幸在此之列。

   既是各乡镇(彼时或许叫公社)来到县城读书,便只好在学校寄膳寄宿了。学校固然提供新鲜的菜,但大锅菜一则不好吃,二则卫生也未必有保证,三则花样不多,最重要的是贵(食堂肯定要赚钱的)。譬如我在二中呆了六年,每日早上就是水煮豆腐。食堂大妈的水煮工艺六年如一日,先是烧开一锅水,然后双刀大妈操刀在手,一通乱砍把豆腐分解成小块倒入锅内汆滚,用舀刷锅水的大铁勺舀到大铝盆内,放上盐巴,谨慎地淋上一些浮油,撒上一些长短不一的葱段,便要一勺一毛五分钱(高中似乎涨到三毛)。

          (带菜的搪瓷把缸)

   不是农村的孩子多么能吃苦,实在是别无选择。初中有个万合李姓同学因为家里穷,硬生生一份豆腐分作三餐来吃。若是热天,豆腐入了葱花是极容易馊的,到了晚餐这三分之一份豆腐便酸爽得不行,然而李同学居然能甘之如饴。宋代范仲淹求学时的断齑画粥也不过如此。李同学初中毕业考了全班第一,570多分入了泰和师范,整整比我的511多了六十多分。他的故事恰好可以作为孟子“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经典论据。

   于是大部分同学便从家里带些私菜。装菜的容器最常见的是把缸,或是铝制饭盒,也有用罐头瓶的(用油纸封口)。

(铝制饭盒,可以装饭,也可以装菜)

86年有部分家庭还是露出了富裕的苗头,从带的私菜可以明显看出来。上田的司马同学的父亲是屠夫,他的私菜内容便极为丰富,即便是素炒香干萝卜,放的油也是一般家庭难得一见的猪油。上田离学校也近,司马爸爸便接连不断地送新鲜的私菜来,大有络绎不绝之势,让许多还不擅掩饰艳羡的同学眼睛红了起来。以至于我那时隐隐有了长大要做个屠夫的理想,理由很简单,有肉吃。

泰和十里不同音,北调是没有的,南腔倒是丰富多彩,进县城读书不但接触了形形色色的方言,更是接触了许多风格各异的乡村美食。河东河西的出产不同,饮食风格也大有差异。万合在河东,肉通常晒干叫腊肉,河西的碧溪桥头便是把肉挂在灶台上熏,叫熏肉,黑乎乎的,一股烟巴味。所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桥头有个叫李良民同学的是桥头人,和我做过一段时间同桌,一日他请我吃他的一点私菜,居然是野牛肉。康昭勇同学是塘洲人,依赣江而居,塘洲康氏多为船上人,靠打渔为生,他的私菜多为辣酱煎鱼,经常用鱼来换我的萝卜干。多年以后我终于明白,他之所以愿意用荤来换我的素,是我视为美味佳肴的鱼在他嘴里实在有些腻了。

(香干萝卜,泰和学子读书最常见的私菜)

值日的打饭人员从食堂抬出饭桶,一伙同学端着搪瓷碗或铝饭盒,打完饭,或有带了好菜又稍小气的同学躲到寝室,打开锁在木箱里的菜偷偷吃完。更多的时候是投缘的几个同学聚在一起吃,你夹我半颗霉豆腐,我分你一调羹水豆子,他用调羹把一块红烧肉分解成四五块,一人一小块,这样一来,饭碗里倒也内容丰富起来,若有汤,便也可称之N菜一汤了。感情也在这调羹和筷子在对方饭盒里拨弄间逐渐升华,由同学而至朋友,由朋友而至死党。

(常用来背菜的帆布书包)

初二时和郭胡子(那时他还没有胡子)做了好朋友。原因很简单,我和他只是隔壁班,因为同寝室,倒也认识,然而并无交集。一天打完饭,他截住我说:“罗丹,走,跟我来去寝室。”到了寝室,他从箱子里掏出一个油纸包,摊开放在箱子上,居然是一包辣椒炒猪油渣,那一顿饭我俩吃得满头冒汗,觉得要再来一钵饭才止瘾。一包油渣,成就了一辈子的友谊。能愿意与你分享食物的人一定是值得相交的朋友,食物不仅仅可以果腹,也是考验一个人格局和义气的验金石。

(霉豆腐和霉水豆子)

偶尔一周可以带上荤菜,更多时候是素菜,并且要考虑吃一周而不变质。于是私菜必然是极咸的,譬如霉豆腐,譬如萝卜干;要不就是干菜,譬如豆渣饼,譬如粉芋丝,或者油炸花生米。像水槎碧溪等地同学回家路途遥远,带的私菜吃完了,接续不上,又回不了家,便到酱食品厂称上一斤什锦菜(其实就是腌制的萝卜丝)对付上一周。有人说什锦菜是泰和的特产,然而我相信它其实是70后的噩梦。什锦菜三毛七分钱一斤,没有一丁点油,冬天的嘴唇没油滋润便开裂,嘴角也溃烂。吃什锦菜的同学到了冬天便不敢聚众言谈,因为一咧嘴笑,便扯得嘴角生痛,赶紧用手捂着,这笑比哭还难看。

(榨菜是私菜中比较好的菜)

然而大家并不会因为你吃什锦菜而瞧不起你,你也完全不必因为吃什锦菜而自卑。虽说家境各有差异,但不像现在的云泥之差。乞丐并不会嫉妒百万富翁,但他肯定会嫉妒收入比他高的乞丐。其时的我们都是丐帮的帮众,并无百万富翁。大家的心思都放在学习上,赢得尊重的唯一途径不是你吃的菜好不好,而是你的成绩好不好。也不存在拼爹的意识,爹娘给了一副奋斗的皮囊就很不错了。活着就谈不上不幸,什锦菜照样可以下饭。

(吃到不愿看见的什锦菜)

食物除了可以传递友情,也可以传递爱情。“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从遥远的诗经时代即使如此,表达爱情最浪漫又最务实的方式无非就是给对方一点好吃的。私菜在高中时代是有传递爱的功能的。

彭同学和何同学现在已经是几十年的夫妻了,尽管何同学矢口否认,但我却可以用人头担保故事的真实性。何同学那时坐我前面。有一天早饭,我看见她在剥咸鸭蛋,便开玩笑叫她分点我,伊万分嫌弃地拒绝了我,鸭蛋壳也没有。不一会儿,彭同学端着饭碗进了教室,何居然给了他一个,而且他并没有问她要,这可真是爱憎分明啊!她明显是在用咸鸭蛋宣示主权。他们夫妻也住泰和,同学之间经常聚在一起吃饭,若逢他俩在,我便要对服务员说:“服务员,加个菜。”何妹妹便接口说:“罗丹,你不要说,我晓得,加盘咸鸭蛋。”

(豆渣饼)

自然,我也用食物证明过对她的喜爱。有一次我中途请假回万合吃小叔叔的婚酒。第二天奶奶用一个大把缸装了一大钵油炸鱼叫我带到学校吃。那天晚上,等同学们都离开教室,我把鱼的一半分在了她放在碗柜里的把缸里。第二天我看她揭开把缸一脸的惊诧和心照不宣的甜蜜,我内心也是甜蜜无比。当然,被宠的人是甜蜜的,施爱的人又何尝不甜蜜呢?

只不过,何同学是公然的,而我是秘密的。若真爱一个人,男孩往往是胆怯的,女孩则大胆得可以包天。

伊已经嫁做人妇,我并不希望她记得我半把缸鱼的恩情,我只希望她幸福……

若有所感,欢迎留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