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停走下去,才能遇见更好的自己

 新用户45364845 2022-03-16

    首先简单地自我介绍一下,我是XCF,是二中11届校友,现在在北京大学数学科学院攻读博士学位。我曾经也和各位同学一样,深受二中各位老师的教诲。今天有幸受到母校的邀请,回到母校与各位同学分享自己求学生涯的经历以及一些感受,希望我的经历能给同学们带来一些启发。

今天我分享的主题是“不停走下去,才能遇见最好的自己”,这是罗丹老师给我的一个题目,前半句很符合我的经历,但有没有遇见最好的自己就不知道了。其实关于这个题目,我还想说的是,在前进的道路上,有的时候也需要慢下来想想是否遵从自己的内心。

在十二年前,我刚踏进二中的校门,和各位一样开始了自己最后一段中学生涯。中学是幸运的,因为大多数同学是没有选择的,三年来只有一个目标,就是考上理想的大学。这期间是一般是不会迷茫的,一切的喜怒哀乐多半是和那个该死的分数有关。还记得高一的时候,罗丹老师让班上同学把自己想考的大学写下来,当时我觉得写下来能怎样,也不可能能考上。确实,班上应该没有一个人完成了自己的目标。但这个方式我仍然觉得是有意义的,至少这个目标不会让我总是想着过二本线,对那些更好的大学还存在一丝念想,存在念想就存在可能,哪怕是小概率事件。

高中时期有两件事情是印象深刻的。第一件事是文理分班之后的第一次考试,我意料之外地成为了班上倒数第二名,很明显这对我来说是一次巨大的打击,成绩平平一直是我的标签,但也不至于落到倒数。考完之后是挺生气和失望的,但不知道哪来的自信,可能是因为自己觉得自己水平不至于那么差吧,可能大家会觉得剧本应该会是我经历这次失败,然后奋发图强,终于让成绩名列前茅。但很遗憾的是,我本人没有那么有戏剧性,下一次考试之后我不是倒数第二,而是后百分之二十,我相信第一次考试只是个意外罢了。而高二也有一次考试我意外地进入前十,自然是很兴奋,这给了我很大的信心,虽然后面的考试还是把我打回了现实,但总归是成绩还是有了一些回升。所以大家别太在意一次的起伏,那只是离群点罢了,不要因为偶然的一次提高就忘乎所以,也不要因为一次的打击就开始变丧。但大家还是要学会如何面对这些起伏,使自己的内心强大。

第二件事是关于数学的故事,其实在高二以前,我的数学成绩从来就没有好过,高一甚至还有50分的“惊艳”表现,我从未想过自己会和数学绑在一起,甚至以后成为数学研究工作者。我和数学的缘分应该是从一个晚自习开始的,有一次的数学作业基本全军覆没,而数学老师(也就是郭永通老师)课上讲过作业,班上同学都有订正,然后交上去,我本着诚实的想法,就没有订正,结果晚自习就被点名了,心想剧本不是这样演的吧。但这之后,郭老师反而对我有特别关注(不知道是不是我多想了),课后会问我是否听懂,我想既然郭老师那么关心我的成绩,我总不能让老师失望吧,于是也开始认真学数学。经过一个暑假的疯狂刷题之后,数学成绩明显提高,但极度偏科成为了我的另一个标签(这里我想说,任何应试教育,疯狂刷题是最有效也最有用的方法)。虽然数学成绩好给了我一个从事数学研究的选择,但极度偏科却只能给我一个很低的起点。希望同学们可以在追求自己喜欢的东西同时,还能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从而有一个更好的起点和平台。或许高中还有件事应该让我铭记于心,事情本身或许会让我一直记着,但其实我早就不在意了。高三的时候,原本罗丹老师要求同学们在自己小组按要求把书背完,我当时并未放在心上,也全然不在乎(学习态度不可取,希望大家引以为戒),结果又被点名,还被罗老师打了个巴掌(理由应该是我傲慢的态度激怒了罗老师,但我当时的想法只是我没有背,以后也不会背,我也不想解释,没有更多的想法了),当时很错愕,一个美好的早晨就被打破了。其实关于背书这件事,我一直是不能理解的,包括现在。背书的目的是为了高考那六分古诗词默写(相信罗老师的目的也是这样的),但如果仅仅是为了考试,其实有更高效的办法(就是突击考点),当然我绝对不是鼓励这种做法,我不推荐同学们的是我那个时候的态度和状态,那时的我对于非数学和物理的内容,一点都不想多看,所以对于其他科目毫不在意。我还是想强调一点,我希望同学们在追求自己喜欢的东西同时,能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前者会让你目的明确(不仅仅是高中,更是未来,一个人如果很早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是一件非常幸运的事情),后者可以为你提供一个好的平台,这两点都非常重要。

高考结束后,我刚刚过了二本线,对于从没过线的我应该是幸运的。我报考了一所很普通的二本院校--武夷学院,结果也是调剂到数学专业。彼时的我,并不知道这所学校会带给我什么,又或是多年后让我明白曾经的错误,最终都需要自己去承担。和高中不同的是,大学会有更多的选择,每个人的目标都不尽相同,所以迷茫也许是必然的。而我自然也迷茫,但偶然读到的一段话让我感触颇深--“如果你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那么先排除自己不想要的;如果都不知道,那么就把自己正在做的事情做好。”之后的我就坚持着自己的专业,在参加了一次招聘会之后,我知道了自己不想要什么(不想以普通二本毕业生的身份参加工作,这就是高中所犯下错误的代价),所以就准备考研。我建议同学们在松懈的时候也可以想想自己不想要什么,比如不想要平庸地生活与工作,不想要未来五年或者十年的生活是能一眼望到尽头的。或许想到这些,你会有一种本能的抗拒,也会想如何避免这些不想要的东西出现。

考研并不顺利,所幸调剂阶段很幸运,我考入重庆大学继续数学专业的学习。虽然原本的目标是厦门大学金融数学专业,但现在却读的是计算数学专业。而现在看来,计算数学应该是更好的选择。硕士期间的前两年,我只是一位不起眼的学生,成绩不突出,科研工作也没有太大的进展。但前两年目的明确的学习方式让我夯实了专业基础知识,这是我研三最后一年科研成果的基础,也是我日后读博的基础。毕业那年,我获得国家奖学金,毕业论文也评为重庆大学和重庆市优秀毕业论文。我想我想给大家的几点建议是:

Ø  不要抱怨一时的得失,去适应所面临的波折;

Ø  面对失败,首先要接受失败,但请保持你的斗志;

Ø  计算失败带来的得失,并确定你的下一步计划。

可能有些同学刚进二中会抱怨,抱怨自己本来能去更好的高中,但是你要明白,一次的失败并不能决定你未来的高度,因为你还年轻,三年后还有高考,就算高考失利,那也不意味着你人生的失败,因为你还有很多选择。所以趁着一切都还有机会,努力让自己不留遗憾是最重要的。

三年的硕士生涯让我受益良多,也让我适应了科研生活,我觉得应该挑战一下博士学位,于是选择攻读博士学位。想法总是美好的,但过程不总是顺利的。其实刚读硕士的时候,我导师就跟我说过当年我师姐是如何考入清华读博的,但那时的我并没有想过进入清北,甚至华五也没敢想(复旦、交大、中科大、浙大、南大)。研二暑假,偶然参加了一次中科院的暑期学校,这段学习经历让我萌生了去北京读书的想法,于是大胆地给北大一位老师发了一封邮件,在得到积极的回复时,我的考博之旅开始了。北大的入学考试很难,而数院在北大被称为“四大疯人院”之首,考试难度更是难上加难。只有四本参考书目,前前后后花了五个月的时间,我把其中的三本半看完了,并独立推导了书中大部分定理以及完成了书中的习题。为了减少自己的压力,我同时报考了中山大学,在拿到中山大学的offer之后,压力也就没那么大了。最终顺利通过笔试、面试,我如愿地进入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接受中国最好的教育,同时也在挑战自己的极限。这段经历,我想告诉大家的是,当你目的明确的时候,你需要做的就是为这个目的付出努力,这期间不会迷茫,不会有选择,只需要大胆且坚持下去就行。就像你们现在,只为高考,目的明确又单纯,以后的选择多了,或许你还想回到这段只需要努力就行的岁月。另外,我建议大家不要害怕表达自己的想法,也不要害怕去交流,和那些曾经你欣赏的人交流会让你受益匪浅(善于从别人那里学习新的东西)。就像我如果不参加那次暑期学校,我也不会萌生去北大读博的想法。

刚入燕园,常常自卑于自己的本科出身(经验:一个好的本科在未来的几年会越来越重要,本科会决定你的高度,所以在高中三年一定不要是因为自己不够努力而在以后的几年让自己后悔),经常会想起自己高中时期,想想当初自己如果更努力一些又会是怎样?当然,对于已经发生的事我们没办法去改变,我们能做的只是把当下的事做的最好,以免下一个五年或者十年对自己同样的发问。其实我并不愿去回忆硕士毕业的赞美,顺利考入北大的喜悦,我更愿意把之前的一切归零,重新努力、拼搏。我希望从燕园毕业后,我能不负这四年的点点滴滴。我想对同学们说的是:在没有实现你最终的目的之前,一切都可以归零,你可以重新开始。如果之前都是赞美,请你记住这世上优秀的人太多,保持谦逊;如果之前都是批评,也请你不要放弃,继续坚持你认为对的事情。

亲爱的同学们,你们现在处在最好的年华,你们仍有无限可能。不要轻易为自己设限,要敢于挑战自己的极限;不要害怕犯错,因为错误才会让你刻苦铭心;不要担心失败,因为努力过就不会后悔,你们还拥有最好的年华。希望你们每一个人都做到不辜负自己最好的岁月。

最后我想感谢二中的一位老师,他是我的数学老师郭永通老师。是他当初让我发现我可以把数学学好,带给我信心,使我从此一直热爱着数学,并一直坚持在数学研究的道路上,谢谢您!也谢谢我的母校,谢谢这里的每一位老师和同学,衷心地祝愿母校越来越好。

    谢谢大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