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万合土话——“起不得面”

 新用户45364845 2022-03-16

“起不得面”在万合话里发音为“ēn de miàn”,“起不得面”中得“面”自然是“脸”得意思。中国人把脸看得很重,所谓“打人不打脸”,所谓“不要脸”,所谓“人要一张脸,树要一张皮”,无不把脸看得非常重要。脸是什么呢?是尊严,是骨气,是厚道,是礼仪,是德行......万合虽是乡村,但最位卑人微的乡民,也把自己的脸面看得非常重要。

 (万合——千年福地)

“冇米也打三下碓”,说的是家里来了客人,即使穷得叮当响,也要把家里最好的东西拿来招待别人。母亲69年出嫁,70年分家,分得三个碗一口锅,日子过的是万苦千酸。外婆喜欢当圩,每次到万合圩当圩肯定要来罗家(离万合圩十分钟路程)看望女儿和外甥。总要炒一碗好菜招待,母亲从坛子里摸出用来换盐换火柴的几个鸡蛋,若没有,便是借也要去借几个。外婆心疼女儿日子紧巴巴,便说:“女啊女,就这样吃,不要炒bobo。”可母亲“起不得面”,娘家来人,虽说亲娘不会责怪,但没个像样菜,传出去丢人啊。外婆并不夹鸡蛋,她也“起不得面”,要留给外甥吃。回家的时候,环顾四周,四壁萧然,忍不住落泪,从口袋里摸出两块钱,硬塞到母亲的兜里:“女啊,穷不生根,我以前的日子更苦,不要怕,勤快点,日子慢慢就会好起来的。”

母亲的“起不得面”是从外婆那里耳濡目染来的,而我肯定也从母亲那里学会了一些。多年后,我到县城教书了,还做了学校的中层干部。老家人便经常因孩子读书找我办一些事,人家找你,那是瞧得起,信得过。我知道,不到万不得已,人家并不来麻烦我。虽然非分内事,我也“起不得面”拒绝人家,能办则办,办不到做好解释,若上学校来找,再囊中羞涩,也提议到学校对面的排挡炒几个菜喝点小酒。他们虽然是所谓的“乡巴佬”,但也是要脸面的,倘若冷漠以待,不搭不理,那就是啪啪啪打人家脸了。

(万合石虎塘航电枢纽) 

孟子曰:“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这句话虽朴素,但却是对人性的高度总结。老家人打电话过来也不总是麻烦我的。比如“罗老师,冇事回来钓一下鱼,没有吃饲料的鱼,顺便喝点酒”,比如“罗老师,今年的冬酒做好了,哪天我上泰和给你提一壶子来”,比如“罗老师,今天干塘搞到一只大乌青,我给你送过来”,比如“罗老师,听说师母怀孕了,我捉一只土鸡带一点土鸡bobo给你师母吃吧”......我知道拒绝就是“起得面”,有瞧不起别人的意思,便也爽快答应,并连声道谢。给别人脸,就是给自己脸;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你“起不得面”,别人就会给你更大的面。

“起不得面”的反面是“起得面”,万合的妇人有时会在“起得面”中加个定语变成“起得个屄面”,那就是最大的蔑视了。母亲与我讲得那件事仍言犹在耳,说的是万合一个阉猪匠人,好吃,完全不顾穷苦人家的困窘,每次阉完猪便说:“欸,等下吃点心不要搞什么好菜,打四个bobo,再煎一碗花生肉,搞两斤冬酒就差不多了。”天,这还不算好菜?女主人心里一万匹草泥马奔腾而过。女主人“起不得面”当面拒绝,心里默念“起得个屄面,你做得初一,我做得十五”,一边往荷包蛋汤里又加了一勺盐。匠人咸得龇牙咧嘴,但又舍不得不吃,一边吃一边说:“菜是好菜,就是有点咸。”据说这个笑话传久了,匠人慢慢就没了生意,“起得面”的人把人品败光,也就断了自己的活路。

 (万合航拍一景)

都是乡里乡亲,磕磕碰碰的小矛盾总是有的。比如你家牛脱了绳吃了我家的禾苗,我家的小孩偷拔了你家几个番薯,都是难免的,或归结于无心,或归结于小孩的好吃不懂事,也都一笑了之。虽是利益受损方,但想想自己家的牲畜未必不损人家,自家的小孩未必不偷吃别人的食物,便“起不得面”上门兴师问罪了,这是万合人天然的厚道。只是太过严重,便和大人说说。“端凤嫂,你家志华到我家地里拔萝卜,又不好好拔,没长萝卜的苗也拔了一大片呢。”端凤嫂听了,也不护短,一手拽着志华的胳膊,一手拿着竹条便往志华腿上招呼,美其名曰“竹笋炒肉”。邻居大嫂眼见志华痛得上蹿下跳,嗷嗷直叫。知道是真打,立马“起不得面”了,马上拉开,嘴里说:“吃个萝卜冇事,小孩子不懂事,我告诉你就是叫他以后不要乱拔就是了,不要打,打坏细伢子。”端凤嫂则悻悻作罢。这一打一劝中,志华受了痛,倒也知道了“起不得面”的真实含义。

有些小事“起得面”遇到厚道人家也就过去了,但就算再厚道的人家,有些面是不能起的,如占人土地,辱人妻女,男与女斗,或少壮欺老,不但苦主会觉得对方“起得个屄面”,立马反目成仇,便连旁人也会谴责甚至相帮。邪不压正,若不制止,纵容恶人,总有一天恶人会欺负到自家头上。乡村固然有目光短浅自私自利之人,但在“起不得面”文化的被动遵守和主动追求中,倒也难产生恶贯满盈之人,万合乡村也得以一代一代和睦相处,绵亘千年。

 (穿越万合的高速公路)

有意思的是,就算有仇,但也绝不能在眼里灭了对方香火。在万合乡村,掘人祖坟,咒人断子绝孙是最可怕的行为,会招来最大反击。

我家在祖父一代与一户宗亲因土地纠纷,两个家庭对簿公堂,彼此互不讲话十几年了。我考大学那年在村里请客喝升学酒,我见父亲的客单上列了对方的名字,颇觉惊讶,不是仇家吗?父亲严肃地说:“要请,不能绝了人家的烟火。”初始是委托别人去请,不来,父亲又吩咐我亲自登门去请,再不来。父亲说:“他不来,是他的事,我们要有礼数,不请就是咒人家断子绝孙,不能起这个面。”再后来,他家有好事,也过来请,父亲想想,说:“冤家宜解不宜结,祖辈的冤仇,过去了就过去吧。既然请了,就去吧,以后还要相处。”现在两家人家也好了,彼此给脸难道不香么,为什么相见要彼此尴尬呢?

 (万合乡村一角)

万合只是中国农村的一个缩影。在中国人心中,谁做皇帝还真不重要,但身边的人总是要朝夕相处的,怎么做人才利于自己生存下去?还是一个道理:利人即利己。就算吃点眼前亏,但长远来看,“起不得面”还是造福自己造福后代呢。俗话说“忠厚传家久”,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啊!

“起得个屄面”,在村里充王充霸,或许一时得逞,但长远来看,不但自己可能不得好死,最终还会遗祸子孙。

纯朴的农村正在凋敝,城镇化让很多农村人变成了城里人,但城里人相处,估摸着也要遵守这句话——“不要起得个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