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色年代》船的女儿(下)第二章(16)

 文学顾事 2022-03-16

长篇小说《红色年代》描写上世纪三十年代在方志敏和中共闽北分区领导下,打土豪,分田地,建立苏维埃政府,领导老百姓翻身求解放的故事。《红色年代》由长篇小说《船的女儿》(第一部)、《血战草鞋岭》(第二部)《信江泪》(第三部)组成。

第一部《船的女儿》描写一群在信江驾驭木帆船的普通老百姓,在方志敏的领导下,撑着自家的木帆船,为红十军运送军需物资的出资出力,出谋出策,舍生忘死,前仆后继,带着身家性命与日本浪人和汉奸卖国贼斗智斗勇的故事。

《红色年代》

船的女儿(下)

王安中

第二章

16

李小江转回身朝李家庄走,他走着走着,突然,他想起师父“心慈自然柔和”的教导来,觉得自己太不冷静了;觉得自己对王家金出手太狠,脸颊不觉热辣辣起来。

他心生后悔。心里惭愧地说:“师父,弟子忘了您的教导,忘了慈善,遇事太不冷静,出手伤人了。师父,弟子一定改正,今后不敢了。”

他边走边想,渐渐觉得乌石山寨是个是非之地。他想,呆在这里迟早会出大事的。他要向父母,向哥哥说清楚,他要离开乌石山寨……离开这个是非之地。离开乌石山寨的打算让李小江的心渐渐平静下来,渐渐宽心起来。

李小江走在回李家庄的路上,一路走一路景,让他回到了童年。

他记得哥哥李大江常常把他驮在肩上,一路走一路逗他玩的情景。

……

有一回,他哥说,这是小港,平常港里水不多,尽是大大小小的鹅卵石。你知道吗,鹅卵石下面有鱼,那鱼可好看啦,花花的翅膀,白白的肚皮,游来游去,好不自在;可是,一旦听到响声,那鱼跑得比织布的梭子还快。

等哪天中午时分,我带你下港里去摸小鱼。李小江想到这里,裂开嘴笑了起来。

他哥还说,等哪天有空,我带你沿着港上的鹅卵石走,去捡白白发亮的小石头。那小石头啊可好玩啦。晚上,用那白白发亮的小石头“咔嚓咔嚓”地打几下,那石头里会飞出火星来,射的好远,可好看啦。

李小江听了高兴地说,我知道,爹用那白白发亮的石头打火点“纸媒”,“咔嚓咔嚓”几下,“纸媒”就点亮了,爹再对着“纸媒”吹一下,那“纸媒”会生出火来,爹就拿着抽黄烟。

他哥还说,如果下大雨了,山上的水都流到港里来,港里会涨大水,把低洼的田地都淹了。第二天,那大水很快就退了。有好多鱼留在港里,港水浅了,鱼在浅水里跑不远,哥带你去抓鱼。有时会抓到大鳙鱼,大大的鱼头,可好吃啦。

“哥,我要吃鱼。你带我去。”李小江撒娇了,他一定要哥哥去抓鱼。“好的,明天下雨,我带你去抓鱼。”回到家,李小江盼啊盼,可天空总是不下雨。这可把李小江急坏了。

他哥还说,小江,你看,这片山绿得漂亮吗?这是爹铲的茶山。你看,那些茶树绿油油的,找不到一株杂草,满山满坞只见茶树,多好看啊。

“不,你骗人。”李小江知道蟋蟀喜欢躲在草丛里。爹把草铲掉了,蟋蟀就跑了,“哥,你说,爹坏不坏。他有意把那茶树下的草铲得光光的,让躲在草丛里的蟋蟀全部跑了。”

“不是的,”李大江告诉弟弟李小江说,“爹怕你爬到山上捉蟋蟀摔下来。”李小江,等哪天哥带你到港边捉蟋蟀。李小江拍打着哥的头说,他知道,蟋蟀也喜欢躲在港沿草丛里叫。如果把它抓来装在笼子里,用猫咪草逗蟋蟀打架,那才好玩嘞。那打胜仗的蟋蟀颤动两只翅膀,“瞿瞿”叫起来,称赞自己胜利了。

李大江说:“小江,蟋蟀那“瞿瞿”声很响亮,好听吗?”

李小江说:“哥,好听。”

……

走呀走,他看到了畈上的稻田了。他眼前浮现出自己和张木木去水稻田里挖鱼鳅的情景来。那种“快乐”,叫你笑得合不拢嘴。

张木木是隔壁张大叔最小的儿子,比李小江大二岁。每当哥哥李大江陪同爹上山做事时,李小江就跑到张木木家去玩。深秋季节,水稻田要给红花草挖沟排水,冬眠的泥鳅常常藏在红花草的排水沟里。

张木木带着李小江到红花草沟里挖泥鳅。他俩在红花草排水沟边走来走去,寻找泥鳅藏在土里的洞眼。一看到土里有个洞眼就蹲下身子,用竹片开始撬土。撬不多深就会看见泥鳅的头,看见泥鳅两只发亮的小眼睛。

可是,藏泥鳅的洞有时也很深。每当泥鳅发现自己的窝被人撬开后,泥鳅就往更深的洞里藏起来,让人找不到它。如果泥鳅钻进右边的洞,而你却朝左边方向撬土。撬呀撬,怎么也找不到那只泥鳅。

张木木撬泥鳅运气好,常常把泥鳅撬出来。每当张木木把泥鳅撬出来时,他却叫着“你给我,你给我!”张木木很大方,便把泥鳅放进李小江的衣兜里。张木木把自己撬到的泥鳅,一条又一条地放进他衣兜里,直到把衣兜装满了才回家。

有一回撬完泥鳅回家时,他俩在水沟里洗手。他一不小心在水沟里摔了一跤,兜里的泥鳅全跑了。

……

李小江想着,后来,他被狼叼走了,在妙莲寺当了和尚,再也不知张木木去了哪里。

他想,可能,张木木去山外谋生活了吧。他想,他和张木木分别至少有二十多年了吧。如果见了张木木,也可能不认识他了。他心里不觉想念起张木木来……

李小江边想边走,不觉来到了张叔叔家门口。

躺在张叔叔家里生闷气的李大江见弟弟李小江来了心里一惊,急急问:“你怎么跑回来了,没去'军事训练’?”

“那王家金好凶,见你不在,一把抓住我胸口还打我一巴掌。他王家金瞧不起我哥俩,还要打我,我火起了,一掌把那个王家金打出两丈多远。”李小江把王家金训练时的事说了一通,气愤地说,“我看不惯那个人,趋炎附势。我让自己兄弟散了,我也回来了。”

“你闯祸了,小江。”李大江听完弟弟的话,心有余悸地说,“大王胡军是个有心计的人,何况还有个心毒的妻子王大锡使坏。”他想起李大利的事,现在心里还会跳。

李大利的事情是这样的。

老大王的随从叫李大吉,他常常照看大王儿子胡军和童养媳王大锡,老大王也很喜欢他。李大吉有个堂兄叫李大利,他是原来二大王的随从。平时一有空闲,常常到老大王家来找李大吉玩。李大利也同老大王儿子胡军与王大锡在一块玩耍。小时候,他们几个是常在一块玩的玩伴,是好朋友。

一天深夜,胡军带着几个手下来到乌石山寨。他们一个个提着手枪,悄悄摸到二大王家,把二大王全家老老少少和负责守卫的喽啰兵二十多口人统统活捉。胡军把喽啰兵全部枪毙了,割下二十多颗人头,摆在胡军父母老大王坟墓上作为祭品。而二大王一家人却交给手下关押看守,等待清明那日来祭祀父母。

那天,李大利和李大吉一同去紫溪吃喜酒,回来时已经很晚了。李大利径直朝二大王家走。远处,他看见二大王家里没有灯光。他心里疑惑着,为什么这么晚了还没点灯呢。他摸着黑,一脚踏进二大王家,一股血腥味直刺鼻子。他心里正当疑惑,一不小心脚下一滑摔倒了。

他闻到一股血腥味,爬起来觉得自己手掌沾满粘稠稠的血液,莫名其妙。他点起灯,屋内亮堂起来。他看见厅堂里到处是尸体。他吓了一跳,仔细看每具尸体都没有头。他吓得放声大哭,不知怎么办才好。

静了好一会,他提着灯仔细找,想找到二大王,找到夫人,找到二大王两个儿子、女儿的尸体。可是,怎么也找不到。他流着眼泪到柴间找出锄头,在屋后的院子里挖了个深深的大坑。他把把喽啰兵的尸体,一具一具地背到大坑里,安葬好,填上土,堆好坟墓。

天亮了,他点完香,烧完纸,悄悄离开二大王家。

走不多远,他被胡军手下发现,当场抓了起来。胡军知道“李大利到二大王家,把所有尸体安葬好”的事后,把桌子一拍,发话说:“破开他肚子,看看他肚子里有几根肠子是二大王养肥的。”

李大利被绑在柱子上。他看着胡军手下用尖刀破开他肚子……他咬着牙,忍着痛,没喊一声。

李大利看见胡军站在他的面前,他没有求饶,可心里在骂:“坏小子,你不是大王的好儿子。”

他的眼前浮现出二大王杀害胡军父母的情景来。

那晚,他跟随二大王去老大王家。老大王和夫人睡得正香。二大王举起尖刀,一刀刺杀下去,正刺到老大王的心脏,老大王无声无息死了;二大王拔出尖刀又一刀刺杀夫人。夫人“啊”一声叫起来。可是,二大王用手掌捂住夫人的嘴巴,又杀了一刀,夫人也死了。

当时,李大利大吃一惊,立刻想到他的玩伴胡军。他想,二大王会不会杀死大王的儿子胡军呢。

他看见二大王用手在枕头边摸了一下,便离开了……

可胡军在什么地方呢?黑暗中,他觉得被子里头什么也没有。他猜测胡军可能躲在柴火间陪侍王大锡玩耍便放下心来。

他看见二大王离开房门,急急赶到侍卫喽啰兵的房间去。他也走出老大王的房门。

他看见四个侍卫冲出房间围着二大王搏斗,你来我往,相互打得十分激烈。他便悄悄溜到柴火间,轻轻说:“胡军,王大锡,你俩快往山下跑……”

当他返回侍卫房间时,二大王把四个侍卫也统统杀掉走了。

……

李大利怒视着胡军,咬着牙,忍着痛,没喊一声……晕死中,李大利好像感知到自己的肠子被一条狗拖着跑。那狗边跑边吠叫……

李大江停顿一下,接着说:“李大利死后,谁也不敢再招惹二大王家的事。大家宁愿拐个弯,多走几脚路,也不敢靠近二大王的家门走。”

李小江听完哥哥的话,心里吃了一惊。他想起师父的话“如果你不给自己烦恼,别人也永远不可能给你烦恼”。

李小江叹息一声,心里悄悄说,“人生不能疏忽,一疏忽成千古恨。”他想起师父“你永远要感谢你逆境的众生”的教导,瞪着疑惑的眼睛说,“哥,这件事我错了,还连累哥。眼下,我们怎么办?”

“我也看不惯那种势利的王家金。既然做了,就不必怕,”李大江看弟弟脸上有些恐惧的感觉,安慰说,“我们兄弟俩先在家多待几天,看山寨有什么反应再说。”

“好,我听哥哥的。”李小江听了哥哥的话,心里踏实些,说,“哥,你歇着,我回家打扫一下,好吗。”

“走,一同去。”李大江自从带着父母逃到山寨后,十几年没有回家了。兄弟俩踏进家门一看,四处挂着蜘蛛网,桌椅板凳上全是灰尘。

哥俩摇摇头苦笑一下,立即动手,扫的扫,抹的抹,一个劲地忙乎起来。

劳动中,李小江向哥哥说:“哥,我不回山寨了,那是个是非之地。”

“好,你就在家种田吧。”李大江想了想,“弟弟说的也对,就由着他吧。”

(待续)

作者简介

王安中,江西省铅山县人,铅山一中退休教师。1962年分配铅山县电影院工作,主编《铅山电影报》,1978年,短篇小说《豆》发表于《信江文艺》,2003年论文《高中综合实践课程理论研究》发表于《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五期。

1998年主编《综合实践活动教案集》(第一册、第二册),由宁夏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2000年主编《高中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指导与课例精选》,由中国致公出版社出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