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被霍光拥立的刘询,他是如何坐稳皇位并反杀霍家的?一个字“忍”

 澳古说历史 2022-03-16

元平元年(前74年),年仅21岁的汉昭帝刘弗陵在没有留下子嗣的突然驾崩。

国不可一日无君,昭帝生前便已独揽大权的霍光,随即开始着手准备从旁系皇族中挑选出最合适的刘姓皇族继承皇位。

鉴于刘弗陵已绝嗣,皇帝只能从前任皇帝刘彻的子孙辈中选出。

刘弗陵驾崩后,刘彻六子中只有广陵王刘胥还活着。

作为在血缘上与刘弗陵最接近的兄弟,按理说刘胥是最有资格继承皇位的,但是刘胥早在武帝时期就因行为没有法度而失去继位资格,作为前朝就被否定的皇子,刘胥基本无缘皇位。

被霍光拥立的刘询,他是如何坐稳皇位并反杀霍家的?一个字“忍”

兄弟辈无人可选,最后也只能从刘弗陵侄子辈中挑选。

汉武帝六子中除刘弗陵绝嗣外,还有齐王刘闳绝嗣,其余四子皆有子嗣。

其中废太子刘据的子嗣在“巫蛊之祸”中全部被诛杀,无子嗣可选,因此剩下可选的就只有燕王刘旦、广陵王刘胥和昌邑王刘髆的子嗣,最后霍光选择了刘髆子刘贺为帝。

为什么会选刘贺?其中缘由说复杂也不复杂,说简单也不简单。

刘弗陵驾崩后,广陵王刘胥尚在人世,他都没有资格继承皇位,更别说他的子嗣;

燕王刘旦与霍光有旧怨,甚至就是被其间接逼死的。前83年,刘旦勾结霍光的政敌鄂邑长公主、上官桀等人意图谋反,后被霍光识破并最终导致刘旦自杀,因此刘旦子嗣也无缘皇位。

燕王刘旦、广陵王刘胥的子嗣都因各种原因被霍光排除在皇位之外,也就只能从昌邑王刘髆的子嗣选出。当时,昌邑王刘髆只留下一个儿子,那就是刘贺。

如此,刘贺就这样幸运地坐上了大汉皇帝的宝座。

被霍光拥立的刘询,他是如何坐稳皇位并反杀霍家的?一个字“忍”

俗话说,大恩不言报,但有时候,不是报答,而是报仇。

尤其受惠者是皇帝的时候,皇帝怎么会喜欢对自己有恩的人呢?

皇帝对臣子心怀感恩之心,结局无非2个,要么君臣和睦,成就一段荡气回肠的君臣佳话,比如唐肃宗与郭子仪;要么君臣反目成仇,拼个你死我活,比如曹髦与司马昭。

刘贺与霍光,显然属于后者。

刘贺与霍光的君臣斗争,最终的胜利者,我们都知道就是霍光。

这个结果想来其实也不意外,霍光是二朝元老,更是昭帝朝权臣,就连桑弘羊、上官桀这群老狐狸都斗不过他,更别说从小就生活在蜜罐中的刘贺。

被霍光拥立的刘询,他是如何坐稳皇位并反杀霍家的?一个字“忍”

在这场君臣斗争中,刘贺的表现可以用三个字来形容,那就是“愣头青”。

做事莽撞且毫无章法,更不懂隐忍,还没等皇位坐稳,刘贺就急不可耐,毫无掩饰地流露出想要从霍光手中夺回皇权的念头。

自古权臣拥立新君本就是一件风险极高的事情,成功就权倾朝野,失败就满门遭殃,故而当刘贺流露出想对霍光不利的念头时,霍光又岂会坐以待毙呢?

刘贺会在只当了27天的皇帝后被废,不在于他胡作非为,仅仅只是因为他想收回霍光集团手中的权力,想要将他们完全驱逐出朝堂,甚至是想杀了他们。

试想,霍光集团刚刚选中刘贺为帝,刘贺还没坐稳皇位就急不可耐地想要夺他们的权。你说,这种“恩将仇报”的事情谁能忍,谁能不生气?这就等于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啊!

还没坐稳就想对他们动手,要是等他坐稳皇位是不是满门遭殃?

任谁碰到这件事都不会坐以待毙。

被霍光拥立的刘询,他是如何坐稳皇位并反杀霍家的?一个字“忍”

很快,霍光集团就决定先下手为强,既然刘贺注定不会重用他们,甚至是想杀了他们,那倒不如改天换日,能立他自然就能废掉他。

刘贺在位第27天,霍光借外孙女上官皇后之手,以太后名义下诏废掉新君刘贺。

刘贺被废,自然要再立一个新君,这个新君自然也是西汉皇族中人。

霍光虽然想继续做一个权倾朝野的权臣,但并不想做一个谋朝篡位的奸臣。

先不说他与刘姓皇族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亲密关系,单单是此时西汉的统治稳如泰山,根本无人可动摇其半分,不说霍光敢行动,只要他稍微流露出想要改朝换代的想法,天下就会群起而攻之,地方刘姓诸侯王瞬间就会联合起兵勤王,朝着都城长安疾驰而来。

故而,新君必须,也只能从刘姓皇族中选出!其他任何人都不能,也不可能取代。

被霍光拥立的刘询,他是如何坐稳皇位并反杀霍家的?一个字“忍”

此时,霍光不再似​此前选刘贺那般“莽撞”,变得格外地谨慎。

废掉刘贺,已经使霍光的声望跌至谷底,更是成为孤家寡人——无论是在内廷还是外朝以及地方刘姓皇族中间,霍光都已完全丧失了信任。

因此,这次选皇帝可以说是霍光最后一次机会,无论好坏,他都不可能再行废立之事,如果再敢以臣子的身份废掉汉帝,别说是地方诸侯王不会放过他,就连天下百姓都不会放过他。

第一次废掉刘贺,霍光可以用为国为民着想来当作借口,可若是还有第二次,那就什么借口都没有用啦!全天下只会认为霍光这是自己想做皇帝,所以才会一而​再​行废立汉帝之事。

到那时,霍光别说性命不保,更会遗臭万年。

最终,霍光选中戾太子刘据的孙子刘询(刘病已)为帝,史称“汉宣帝”。

被霍光拥立的刘询,他是如何坐稳皇位并反杀霍家的?一个字“忍”

霍光为什么要选刘询为帝?除了刘询是最有资格继承皇位的皇族之一,主要有3个原因。

其一、霍光当时已是孤家寡人,昭帝朝的政治斗争再加上废掉刘贺让霍光在朝堂上尽是敌人,无论是内廷还是外朝​亦或​是地方,霍光都没有盟友可言。

朝堂上若是没有盟友,即使权力再大也是寸步难行,除非他自己当皇帝,不然总有一天会被人群殴致死,因此霍光要想守住自己手中的权力,必然要有盟友从旁支持。

当时,霍光唯一能够选择的盟友,只​有​一直在暗地四处活动的戾太子刘据余党。

要想获得戾太子余党的支持,唯一的办法就是拥立刘据在这世上唯一的血脉刘询为帝。只有将他们的利益与自己绑在一起,正所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他们才会支持自己。

被霍光拥立的刘询,他是如何坐稳皇位并反杀霍家的?一个字“忍”

其二、立刘询为帝,能让霍光已跌至谷底的声望再度恢复。废掉刘贺这件事,对霍光来说有利也有弊,最大的弊端就是让自己的声望跌至谷底,在很多人眼中他已经成为奸臣的代表。

刘询的祖父刘据虽然因为“巫蛊之祸”惨遭杀害,但是他的仁义却仍在民间流传着,还有许多百姓怀念着刘据的好。

与此同时,刘据的母亲卫皇后也是人人尊敬的贤后,舅舅卫青和表哥霍去病更是人人敬仰的大英雄,可以说刘据一家在民间拥有着巨大的声望,并没有因为他们的离开而消失。

故而,对于霍光来说,拥立刘询为帝,这是恢复他声望最快速,也是最为稳妥的方法。

被霍光拥立的刘询,他是如何坐稳皇位并反杀霍家的?一个字“忍”

其三、刘询好控制。霍光为什么要废刘贺?还不是因为刘贺妄想脱离他的掌控,甚至还想将他驱逐出朝堂,所以他宁愿冒着众叛亲离的风险也要废掉刘贺。

霍光拥立刘询,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他好控制。

刘询虽是武帝刘彻、戾太子刘据之后,正儿八经的西汉皇族,但是经巫蛊之祸后,刘询这一脉已无任何地位可言,实际上已与平民无异。

虽说朝中仍有些许大臣在暗地支持戾太子刘据一脉,但正所谓落魄的凤凰不如鸡,虎落平阳被犬欺,领头的刘据都被废杀,跟在他身后的那些大臣又能有多少出息呢?

相对于刘贺等其他诸侯王之子,刘询是最好控制的,他没有多少根基,更没有多少势力,形同一张白纸。可以这么说,谁先支持刘询,谁就是刘询的靠山,就是刘询的根。

如此,霍光拥立刘询登基无疑是最为合适的,没有根基的刘询他若想坐稳皇位,只能靠霍光,只有霍光在,他才能坐稳。让刘询即位,霍光不怕他会干嘛,刘询只会听他的。

如此,刘询最终被霍光选为大汉新一任皇帝。

被霍光拥立的刘询,他是如何坐稳皇位并反杀霍家的?一个字“忍”

那么,霍光这次选中的刘询真的跟刘贺不一样吗?刘询真的甘心被霍光掌控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刘询与刘贺实质上是一样的,他也不甘心被霍光掌控,更不甘心皇权掌控在霍光的手中。

刘询在民间时,就“闻知霍氏尊盛日久,内不能善。”

他登基后,便将霍光和霍家的权势看作是对皇权极大的危险。

事实上,当时的霍光和霍家也的确是皇权最大的威胁。

刘询即位之初,霍氏家族的势力,此时已达到巅峰。旁系及余党姑且不论,单就霍氏直系势力,其便已遍布朝堂各个要害部门,且占据的位置都是至关重要的位置:

霍光:大司马大将军(权力在宰相以上,全国最高军政长官);

霍禹(霍光子):中郎将(掌管皇家卫队);

霍山(霍光兄长霍去病之孙):奉车骑都尉侍中(掌监羽林骑),领胡越兵;

霍云(霍去病之孙):中郎将;

邓广汉(霍光长女婿):长乐卫尉(掌领长乐宫(太后居所)卫士);

金赏(霍光女婿):奉车都尉(掌御乘舆车);

赵平(霍光女婿):散​骑骑​都尉光禄大夫(掌监羽林骑);

范明友(霍光女婿):度辽将军,未央卫尉(掌领未央宫(皇帝居所)卫士);

任胜(霍光女婿):诸吏中郎将羽林监(掌领长安卫戍部队)。

被霍光拥立的刘询,他是如何坐稳皇位并反杀霍家的?一个字“忍”

可以这么说,霍光当时尽管因废刘贺一事在舆论上被世人谴责,但是在实际权力上仍然是西汉朝廷的顶层人物,除非是满朝文武群起而攻之,不然很难撼动其地位。

当时,无论皇宫还是长安,他们的“安全保卫工作”都执掌在霍氏手中,朝廷的兵权更是直接掌握在霍光和霍禹这对父子手中,完全是权倾朝野的存在。

但是,与行事莽撞的刘贺相比,刘询虽然也很想夺回皇权,可却一点都不莽撞。

虽然刘询从未学过帝王之术,但他久在民间生活,深知社会变迁、人情世故,因此能够做到不动声色,小心翼翼却又举止如常。

刘询明白,自己现在能坐到这个位置,靠​的​不是自己的身份,更不是自己的才能,而是霍光的支持,如若没有霍光的支持,他是万万不可能坐上这个位置的,所以要想坐稳江山,他现在就必须听霍光的,就必须任由霍光摆布,只有这样他才有机会等到夺回皇权那一天。

被霍光拥立的刘询,他是如何坐稳皇位并反杀霍家的?一个字“忍”

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那就是“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现在干不过,就忍着,只要皇帝的名头还在,总有一天能收回皇权。

毕竟刘询正是风华正茂之时,霍光却已是迟暮之年,就算是耗也能耗死他。

起初,霍光对刘询也是有怀疑的,担心他言听计从的模样是装出来的,所以他也曾用各种方法去试探。本始元年(前73年),霍光就曾以还政于刘询为借口来试探刘询。

好在刘询很聪明,他深知刘贺是怎么丢掉皇位的,也深知此时长安,乃至天下的兵权都掌控在霍家手中,就算他是皇帝,就算霍光还政于他,只要霍光不点头,他的政令发出未央宫的那一刻就会立刻成为一张废纸,毫无用处。

故而,霍光提出要还政时,刘询没有流露出半点激动之色,更是未曾有过丝毫犹豫,当即以年幼为借口推让,不但让霍光继续执政,还特别下旨给他增加食封邑,表达自己的尊敬。

刘询的表现让霍光很是满意,自此霍光再无半点怀疑,安安心心做他权倾朝野的权臣。

被霍光拥立的刘询,他是如何坐稳皇位并反杀霍家的?一个字“忍”

当然,刘询也并非是完全任由霍光和霍家摆布,为能慢慢摆脱霍光和霍家对他的控制,他在明面上假意尊崇霍光的同时,也在暗地用极其隐晦的手段来发展完全忠于自己的核心势力。

首先,刘询用自己皇帝身份施恩于宗室贵族,从而赢得他们的支持。在施恩于宗室贵族之时,刘询也十分巧妙地选择那些对霍光威胁不大的宗室贵族来施恩,从而避免被霍光怀疑。

要知道,西汉分布在各地的宗室虽然因汉武帝刘彻的削藩,实力已大不如前,但是正所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若是天下的宗室都聚集在一起,那也是一股不容忽视的力量。

刘询若是能等到他们的支持,虽说不一定能直接和霍光证明抗衡,但至少帝位能得到较大稳固,就算日后与霍光闹僵,霍光也不敢贸然跟废刘贺一样废掉他。

被霍光拥立的刘询,他是如何坐稳皇位并反杀霍家的?一个字“忍”

故而,自登基后,刘询便开始着手分封刘姓宗室:

本始元年五月,刘询下诏立燕王刘旦太子刘建为广阳王;七月,封广陵王刘胥的儿子刘圣为朝阳侯、刘曾为平曲侯、刘昌为南利侯;十月,封刘胥最宠爱的幼子刘弘为高密王,同月又封燕王刘旦的儿子刘贤为安定侯。

本始二年四月,刘询封广川王刘奇的儿子刘宽为​东襄​侯。本始三年六月,刘询再次下诏封中山王刘昆侈的儿子刘章为宣处侯。本始四年五月,刘询封燕王刘旦的儿子刘庆为新昌侯。

地节元年六月,刘询又以要效法圣君尧通过团结宗室使万国和睦为由,下诏恢复本应该隶属于宗室却因获罪而被取消宗籍的宗室成员的宗室身份。

刘询对宗室贵族的各种恩赐,让他赢得了天下大多数宗室的支持。

被霍光拥立的刘询,他是如何坐稳皇位并反杀霍家的?一个字“忍”

其次,刘询采用各种方法分化,乃至是瓦解霍光集团。

车骑将军张安世是霍光的副手,刘询即位后,便有意识地拉拢张安世。

为不让霍光怀疑,刘询的拉拢也很是隐晦,他不是直接施恩于张安世,而是以张安世兄长已故掖庭令张贺于自己有养育之恩为由,不断施恩于张家,先是将张安世的食邑增加到一万零六百户,后又将张安世的三个儿子张千秋、张延寿、张彭祖都任命为中郎将侍中。

在刘询一系列施恩之下,张安世渐渐地与刘询结下了深厚的君臣之谊。“天子甚尊惮大将军,然内亲安世,心密于光焉。”就这样,霍光的副手张安世不知不觉就靠向了刘询。

除了施恩于张安世,刘询还借着与太仆杜延年儿子杜佗的关系施恩于杜延年、借着光禄大夫给事中丙吉拥立其登基之功施恩于其。

刘询的施恩,极大分化了霍光集团的朝堂力量,促使霍光的很多亲信慢慢倒向刘询这一边。

被霍光拥立的刘询,他是如何坐稳皇位并反杀霍家的?一个字“忍”

再是,刘询大力提拔与自己亲近的外戚、朋友入朝为官。

就当时的情形而言,置身于霍光集团包围之中的刘询,他要想快速发展完全忠于自己的核心势力,除了宗室,剩下的就是外戚和自己落难时结交的朋友。

刘询即位后,与他有关的外戚有许皇后的娘家许家、刘询祖母的娘家史家、刘询母亲的娘家王家,故而当时除了始终未找到后人的王家,刘询对许家、史家人都大力提拔。

除此,刘询还将在民间结识的一些朋友提拔进入朝堂。如戴长乐,“宣帝在民间时与相如,及即位,拔擢亲近”。陈遂,“宣帝微时与有故,相随博弈,数负进。及宣帝即位,用遂。”

经过刘询一系列明里暗里的操作,他的皇位变得越发地稳固,朝堂上忠于自己的亲信越来越多,心向自己的朝臣也越来越多。

就算依旧得受制于霍光和霍家,他的皇位也不再是霍光和霍家轻易能废掉的。此时,刘询只要不跟霍光正面冲突,懂得韬光养晦,活得比霍光久,这天下迟早会回到他的手中。

被霍光拥立的刘询,他是如何坐稳皇位并反杀霍家的?一个字“忍”

霍光集团的根在霍光身上,霍光在,刘询几乎没有任何机会,就算他用尽各种方法去施恩于宗室贵族,去分化霍光集团,去提拔亲信入朝,让很多人渐渐心向他,只要霍光不死,他们之中多数人都不会直接倒向刘询,只会心向,最多在暗地支持。

但是,只要霍光一死,所有心向刘询的人,瞬间就会倒向刘询。

霍光死后,借着此前打下的基础,刘询瞬间就有了绝对的实力开始对霍家发起最后的反击。

当然,刘询并未直接就对霍家动手,霍光虽死但霍家的实力还是有的,且霍光对刘询来说毕竟是功臣,功臣一死就对功臣的家族动手,难免会被世人议论。

故而,刘询清算霍家采取了循序渐进的计策。

被霍光拥立的刘询,他是如何坐稳皇位并反杀霍家的?一个字“忍”

霍光死后不久,刘询先是诏令官吏奏事可以不经尚书而直接面陈皇帝,从而将领尚书事的霍山架空,并把朝政大权直接集中到自己的手中。

之后,刘询又一步一步将霍家及党羽陆续清理出中央朝廷——调离京城远任地方官。接着,刘询又以年老体衰为由罢免了隶属霍氏一党的丞相韦贤,改任忠于自己的魏相为新丞相。

最后,刘询快刀斩乱麻在霍家还未反应过来前,直接将负责拱卫皇宫的霍家将领全部清理出去,将皇宫卫戍部队和中央部队的领导权交由外戚许家和心腹官员掌控。

最终,朝政大权被刘询全部牢牢掌控,霍家彻底失去对朝堂的掌控。

霍光死后第三年,不甘心失败的霍氏图谋造反,毒害许平君皇后母子事发,全族坐罪处死。

被霍光拥立的刘询,他是如何坐稳皇位并反杀霍家的?一个字“忍”

刘询能够坐稳皇帝宝座,并在最后夺回皇权,要诀就是一个字,那就是“忍”!

不管是霍光,还是霍家,要什么就给什么,要官给官,要钱给钱,别说是权和钱了,甚至让霍光的女儿霍成君做自己的皇后都没问题,可谓是将“忍”发挥到极致。

就算霍光死了,明明已经忍到六件神装的刘询,他也没有立刻就对霍家动手,而是循序渐进,先是继续忍,用对霍成君的“宠信”和对霍家的放纵,让霍家放松警惕。

然后,再一步一步将霍家及其党羽驱逐出朝堂,让自己的亲信大臣顶替其位置。

最后,用权力逼其谋反,在占据大义的情况下将其连根拔起。

被霍光拥立的刘询,他是如何坐稳皇位并反杀霍家的?一个字“忍”

刘贺如果能做到刘询这般隐忍,这皇位也轮不到刘询来做。

只是可惜,生在蜜罐中的刘贺太过年轻气盛,行事也太过鲁莽,帝位还未稳固,就想对权臣下手,这不是自寻死路吗!强龙终究是压不过地头蛇的!

刘询的确很会做皇帝,纵使在霍光的“淫威”下忍了十数年,他在霍光死后也没有立刻就对霍家发难,而是依旧采取最为稳妥的做法,用了三年的时间将霍家逼到自寻死路的地步。

在不伤害自己名声的情况下,还能占据大义将霍家连根拔起,不得不说刘询实在是能“忍”!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