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同课异构课件:第6课 《 鸿门宴》
2022-03-16 | 阅:  转:  |  分享 
  
第6课鸿门宴作者:司马迁导语设计:“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历史上无数英雄随着时光流逝而一去不返,可是他们却给后人留下了许多耐人
寻味的故事,让后人代代咀嚼和品味,一个个故事凝成了厚重隽永的华夏文化,哺育着后人。两千年前,项羽和刘邦的一次宴会,不仅给后人留下了
富于传奇色彩的历史典故,而且宴会上成败得失还不断启示着后人。今天这节课开始咱们就一起学习脍炙人口的历史故事《鸿门宴》。一.司马迁和
《史记》司马迁(约前145-约前90),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县南)人.其父司马谈是汉朝太史令(
掌管起草文书,兼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的官职).迁生于龙门,年十岁诵古文,二十岁外出考察,足迹遍南北,初任郎中.元封三年(前108
年)继父职,任太史令,得以博览皇家珍藏的大量图书和文献,太初元年(前104年)与唐都等进行历法改革,共订太初历.在《史记》草创未就
之时,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下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令(掌管皇家机要文件),发愤著书,在公元前91年前后完成《史记》(原名《太史
公书》).《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太初四年共约三千年间的历史,全书130篇,包括本纪12篇,世
家30篇,列传70篇,书8篇,表10篇,共526500字.目的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报任安书》)。开创了我
国古代历史传记文学的先河。《史记》的体例介绍:本纪:叙述历代帝王的历史世家:叙述贵族王侯的历史列传:历代诸侯之外名官名人的
事迹表:各个历史时期的简单大事记书:记载典章制度,天文地理等本纪记帝王,世家述诸侯,列传叙人臣,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
禅、水利、财用,表是各个时期的简要大事记,是全书叙事的联络和补充.刘向等人都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辨而不华,质而不俚”。鲁迅更评为“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意即它既是史学巨著,又是文学巨著。我国史书体例简介编年体: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事件的史书,如《春
秋》《左传》《资治通鉴》.国别体: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的历史,如《国语》?《战国策》.纪传体:通过记叙人物活动反映历史件,如《史
记》;我国著名的《二十四史》都是纪传体史书.纪事本末体:以事件为主线将有关专题材料集中在一起。首创于南宋的袁枢。如袁枢的《通鉴纪事
本末》。通史:不间断的记叙自古及今的历史,如《史记》.断代史:记录某一时期或某一朝代的历史,如《汉书》.问:有谁知道“二十四史”的
前“四史”的名称、体例、作者及作者生活的朝代?《史记》(西汉.司马迁)(纪传体通史)《汉书》(东汉.班固)(纪传体断代史)“
四史”《后汉书》(南朝.宋.范晔)(纪传体断代史)《三国志》(西晋.陈寿)(纪传体分国史)课文选自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
项羽本纪》是我国古代传记文学中的一篇著名作品。在这篇传记中,司马迁以他精彩的笔墨,倾注了很大的热情,成功地刻画了一个“失败英雄”项
羽的生动形象,使其成为我国历代相传的一个典型人物。而《鸿门宴》则又是《项羽本纪》中极为精采的一节。二.正音朗读(略)三、时代背景“
鸿门宴”这个历史事件发生于公元前206年(即陈涉起义后的第四年),地点在现在陕西省临潼市新丰镇附近的“项王营”,当时叫“鸿门”。这
是刘邦、项羽在推翻秦王朝后,为了争夺农民起义军胜利果实而展开的第一场惊心动魄的斗争。当时刘弱项强,在双方力量极为悬殊的情况下,刘邦
冒险到项营,骗取项羽的信任,经过种种斗智斗勇的艰难曲折的斗争,终于脱险逃归营地。作者以令人信服的艺术力量描写了刘邦如何从被动中争取
主动,变劣势为优势,化险为夷;而项羽则由优势转为劣势,成为以后“刘胜项败”的一个重要因素。故事情节完整,跌宕起伏,人物栩栩如生,语
言精当,文字传神。这场斗争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展开的: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元年)7月,陈涉、吴广在大泽乡起义,各地纷纷响应。楚国旧贵
族项梁率侄项羽(24岁)于会稽起义,泗水亭长刘邦(48岁)也在沛起义后,归项梁领导。后来项梁由于恃胜而骄,被秦将章邯击杀。章邯得胜
后,移师围赵。这时楚怀王一面命宋义为上将,项羽为次将,北上救赵;一面命刘邦攻秦,并与诸将约定:“先入关(函谷关)者王之”。宋义停军
不进,为项羽所杀。项羽率军队与秦军大战九次,最后在钜鹿彻底击溃秦之主力军,章邯率二十万大军投降。秦丞相赵高逼杀秦二世,立二世胡亥之
侄子婴为王。由于秦主力军为项羽所破,刘邦就很顺利地进入咸阳,秦王子婴投降。刘邦入咸阳后,为了收买民心,与秦民约法三章:“杀人者死,
伤人及盗抵罪”,并申明军纪,废除了秦朝一系列严刑苛政,得到了广大百姓的支持。于是派兵守关,想做关中王,驻军于霸上。项羽击败秦军后,
也向函谷关进军,破关而入咸阳,驻军于鸿门,并准备消灭刘邦军队。就在这样的剑拔弩张形势下,出现了“鸿门宴”这场激烈的政治斗争。它揭开
了“楚汉战争”的序幕,这次宴会隐含杀机,是一场尖锐复杂的政治斗争。鸿门宴不久,项羽以盟主身份召开戏下(今陕西临潼东)之会,封18人
为诸侯王。自封为西楚霸王,都彭城(今江苏徐州),刘邦为汉王,都南郑(今陕西省南境)。刘邦到南郑后,积极准备反攻。先夺取关中三秦之地
作为根据地,然后出兵东向,进攻项羽,曾多次被项羽打败。到公元前203年秋,得到韩信的帮助,才形成足以跟项羽抗衡的力量;项羽乃与刘邦
约定:“中分天下,割鸿沟以西为汉,以东为楚。”前202年10月用张良、陈平计合诸侯兵追项羽,大败。12月韩信、彭越来援,项羽兵败
垓下。附:秦汉大事记(表中按当时以10月为岁首记事)前209年7月陈涉起义。9月项羽、刘邦响应。前208年12月陈涉死。6月立楚
怀王为共主。9月怀王遣项羽北救赵,遣刘邦西击秦。前207年10月秦将章邯破邯郸。11月项羽渡河,12月终以5万楚兵大破秦军40余万
,章邯投降。前206年10月秦子婴投降刘邦。12月刘、项会于鸿门。4月戏下之会,会后刘邦迁南郑。前205年4月刘邦合诸侯兵伐项羽至
彭城,羽以3万兵破汉联兵56万。前204年4月项羽围刘邦于荣阳,刘邦逃离。前203年9月刘、项讲和,划鸿沟为界,以东归楚,以西归汉
。前202年10月用张良、陈平计合诸侯兵追项羽,大败。12月韩信、彭越来援,项羽兵败垓下。鸿门宴遗址四.整体把握,理清思路.1.
全文共有七段,按照“鸿门宴”的前后过程,分为哪几部分?分为宴前、宴会上与宴会后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2段)宴前。写宴会前刘、项
两军驻地、力量对比、事件的起因及双方的幕后活动。情节的开端和发展。第二部分(第3、4段)宴会上。写鸿门宴上双方的尖锐斗争。这部分是
课文的重点,情节的高潮。第三部分(第5、6、7段)宴后。写刘邦脱身逃走,张良入谢与刘邦诛杀内奸。这是情节的结局与尾声。故事情节2.
全文的线索和顺序是什么?以“鸿门设宴”为中心事件,以“杀不杀刘邦”为故事线索,按时间顺序展开故事情节:以项羽欲击刘邦始,到刘邦被
放终;以曹无伤密告始,到曹无伤被杀终;以范增劝说项羽始,到范增怒骂项羽终。矛盾复杂,波澜起伏,虽是节选,却结构严谨,前后呼应紧密,
是一个动人的完整故事。五具体分析课文:1.具体研习第一自然段.①.请学生朗读课文第一段.②.讲解和翻译(略)③.第1自然段主
要写了几件事?与“鸿门宴”事件有何关系?1、无伤告密(导火线)2、亚父定计(范增进言)(激化)④.思考问题:结合上下文,找出“项
羽大怒”的原因.明确:⑴在项羽看来,秦军的主力是由他消灭的,胜利果实应有他占有,现在被刘邦夺取.⑵从实力上讲,项羽重兵在握,
实力雄厚,而刘邦十万兵力,比项羽小得多,胜利果实怎能被实力小的刘邦抢去,而范增的话又十分清楚的勾勒出刘邦的野心.总结:第1段:项羽
大军压境,刘邦处境危急。——故事的开端。(图片欣赏)项伯项羽曹无伤使者范增无伤告密亚父定计范增项羽项伯项羽欲击2.具体研讨第二
自然段.①朗读第二自然段。②串讲和翻译本段(略)。③注意段中字词:a重点解释下列词语。素善留侯张良秦时
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吾得兄事之蚤自来谢项王秦地可尽王也b注意下列句中加点字的通假字(6个)。距关,毋
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张良出,要项伯具告以事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c补足下列句中省略的成分项伯乃夜驰
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④思考:作者特意交代的“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一句话,在文
中的作用是什么?明确:这句话交代了项伯的身份,说明项伯在项羽集团中所占的重要地位,而这样一个重要人物,却在项羽要对刘邦采取军事行
动之前,擅自离开军队,为了朋友的安全,而不惜将军事秘密泄露出去,项伯的行动既暴露了集团内部的弱点,也为后文矛盾的转化埋下了伏线.第
2段:刘邦一方的对策,形势由战向和转化──故事的发展。(图片欣赏)1、项伯夜访(夜访张良)(转机)2、刘邦定策(拉拢项伯)(铺垫)
3、项伯说情(项王许诺)(缓和)⑤这几自然段主要写了几件事?与“鸿门宴”事件有何关系?项伯夜访项伯张良张良申义项伯张良项王许诺项伯
范增项羽总结:第一部分(1、2段)宴前。写宴会前刘、项两军驻地、力量对比、事件的起因及双方的幕后活动。主要写了五件事:一是曹无伤的
密告。这是矛盾的“导火索”。二是范增分析刘邦的前后情况,说明他有“天子气”,劝项羽“急击忽失”,这是火上添油,使矛盾更为激化。三是
项伯夜访张良,紧张的形势开始有了转化。四是张良与刘邦商量对策,拉拢项伯。项伯被收买,为下文替刘邦说情,及“以身翼蔽沛公”留下伏笔。
五是项伯劝说项羽勿击刘邦。这一部分写形势从紧张到渐趋缓和,从而转到下一场鸿门宴上惊心动魄的斗争场面,并为下文作铺垫。3.分析课文第
三段:(1)朗读第三段。(2)串讲和翻译(略)(3)关于鸿门宴上的坐次:按古代礼仪,帝王与臣下相对时,帝王面南,臣下面北;宾主之间
相对,则为宾东向,主西向;长幼之间相对,则长者东向,幼者西向。宴席的四面坐位,以东向最尊,次为南向,再次为北向,西向为侍坐。鸿门宴
中“项王、项伯东向坐”,是最上位,范增南向坐,是第二位,再次是刘邦,张良则为侍坐。从坐位可看出:①双方力量悬殊与项羽的自高自大。②
刘邦能够听从项羽的摆布,假意屈从,迎合了项羽的骄傲心里,从而保全了自己。(4)第3自然段中应注意的重点词语、句子:1、沛公旦日从百
余骑来见项王:从,使……跟随,带领,使动用法。骑,一人一马。2、将军战(于)河北:黄河以北。古今异义。3、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
隔阂,嫌怨。4、项王、项伯东向坐:面向东。5、范增数目(于)项王:使眼色,名词作动词。6、若入前为寿:上前,方位名词作动词。7、不
者,若属皆且为(之)所虏:不通否,否则;为……所……:表被动,引进主动者。8、常以身翼蔽沛公:翼,像鸟的翅膀一样,名词作状语。
(5)第3自然段主要写了几件事?与“鸿门宴”事件有何关系?1、刘邦谢罪(缓解)2、范增举玦(紧张)3、项庄舞剑(严峻)欣赏图片沛公
赴宴刘邦谢罪项羽张良刘邦项伯项伯项羽范增范增示意项羽不应项羽项庄项庄舞剑项伯4.分析第四段:(1)朗读(2)串讲和翻译(3)应注意
的重点词语、句子:1、与之同命:同生死。2、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瞋,瞪目;上,向上,名词作状语。3、客何为者?:这个客人是干什
么的?“何为”应为“为何”,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4、刑人如恐不胜:刑,施加肉刑,处罚,名词作动词。5、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王之,
使……为王,使动用法。6、还军(于)霸上:驻扎,名词作动词。(4)第4自然段主要写了几件事?与“鸿门宴”事件有何关系?1、张良召哙
—樊哙闯帐(高潮)2、义责项羽—项王无应(最高潮)(5)总结:第二部分(3、4段)宴会上。写鸿门宴上双方的尖锐斗争。这部分是课文的
重点,情节的高潮。刘邦到项羽军营,说了一番好话。项羽虽设宴招待刘邦,宾主双方都各有打算,斗争时紧时弛,变幻莫测。可将宴会上的情节
概括为三起三落。一起:一落:二起:二落:三起:三落: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羽“默然不应”项庄舞剑,意在沛公项伯以身翼
蔽沛公樊哙闯帐,怒斥项羽项王赐酒、赐坐“未有应”及刘邦逃脱这一部分总共写了刘邦谢罪、范增举玦、项庄舞剑、樊哙闯帐、义责项羽五件事
,既反映了刘项双方的矛盾,又反映了项羽内部范增与项羽杀不杀刘邦、项庄与项伯“杀刘”与“卫刘”的矛盾。这两种矛盾错综交织,有张有弛,
波澜起伏,使人为之惊心动魄。(图片欣赏)全文以“鸿门宴”为中心事件,以“杀不杀刘邦”为线索,按时间顺序展开情节.1、宴会前,战与
不战问题2、宴会上,杀与不杀问题矛盾集中3、宴会后,追与不追问题1、项羽欲击刘邦——刘邦被放结构严谨2、曹无伤告密——曹无伤被诛3
、范增劝说项羽——范增怒骂项羽3、4段情节曲线图——跌宕起伏,一波三折,首位呼应范增示意项庄舞剑樊哙闯帐樊
哙责羽刘邦谢罪项羽不应项伯翼蔽项羽赐酒刘邦脱席登门谢罪叙衷情,信口托出密报人。举玦再三除后患,默
然总是有前因。杀人宝剑频频举,翼蔽身躯紧紧跟。更有英雄闯帐去,巧言换取项王心。弛缓(三落)紧张(三起)樊哙张良张良告急樊哙闯帐
范增项羽5.分析第五段(1)朗读本段(2)串讲和翻译(略)(3)本段主要内容是什么?刘邦脱险(结局)6.分析第六、七段(1)朗读
(2)串讲和翻译(略)(3)这两段主要内容是什么?张良入谢(结局)诛杀内奸(尾声)(图片欣赏)沛公脱险张良樊哙沛公诛杀无伤曹
无伤第三部分(5、6、7段)宴后。写刘邦脱身逃走,张良入谢与刘邦诛杀内奸。这是情节的结束与尾声。文章不仅写项羽在鸿门宴中斗争失败
,失掉消灭刘邦的机会,而且加深了他与范增间的矛盾,埋下了最后彻底失败,自刎于乌江的祸根。而刘邦诛杀了曹无伤,内部则更加团结了。全
文以“鸿门宴”为中心,以“杀不杀刘邦”为线索,按时间顺序来展开故事情节,以项羽欲击刘邦始,到刘邦被放终;以曹无伤密告始,到曹无伤被
杀终;以范增劝说项羽始,到范增怒骂项羽终。矛盾复杂,波澜起伏,虽是节选,却结构严谨,前后呼应紧密,是一个动人的完整故事。六.写作特
点:(一).情节曲折生动,结构严谨,富有戏剧性。(二).多样化的人描写方法:1.在矛盾中冲突出刻画人物;2.个性化的语言、行动
、情态描写;3.运用对照、映衬手法刻画人物。(三).语言精练生动,富有个性。(一)情节曲折生动,结构严谨,富有戏剧性无伤告密(导
火线)开端亚父定计(范增进言)(激化)宴前项伯夜访(转机)发展刘邦定策(拉拢项伯)(铺垫)课文结构示意图项伯说情(项王许诺)(缓和
)刘邦谢罪(缓解)鸿门宴范增举玦(紧张)高潮项庄舞剑(严峻)宴中张良召哙—樊哙闯帐(高潮)义责项羽—项王无
应(最高潮)刘邦脱险(结局)结局尾声宴后张良入谢(结局)诛杀内奸(尾声)(二).多样化的人描写方法:思考:文章两个阵营的主要人物
有什么性格特点?圆滑机警能言善辩善于用人坚决果断忍辱负重虚心下问刘邦张良老练多谋沉
着冷静樊哙忠勇豪爽胆识过人光明磊落自大轻敌寡谋轻信优柔寡断有勇少谋不善用人项羽范增老谋深算
急躁易怒极点1.通过激烈的矛盾冲突刻画人物。樊哙闯帐范增暗示项庄舞剑项羽不怒项羽默然2.个性化的语言、行动、情态描写樊哙:“侧其
盾以撞”“嗔目”“头发上指”“目眦尽裂”“立而饮之”“拔剑切而啖之”——勇猛豪爽接酒后“拜谢”,礼节尽到——粗中有细劝刘邦“不顾细
谨”及早脱身——见识过人3.运用对照、映衬等手法刻画人物。文中四组人物的对比:主帅项羽与刘邦谋士范增与张良部将项庄与樊哙内奸项伯与
曹无伤刘邦的性格也就在与项羽的相互映衬、对比、烘托表现出来:?⑴项羽在优势下:?刘邦在劣势下:?⑵项羽对下属:?刘邦对下属:?⑶
项羽对内奸:?刘邦对内奸:?⑷项羽性情:刘邦性情:恃勇骄横,自矜攻伐;忍辱负重,善于应变。刚愎自用,不善用人;从善如流,知
人善任。养奸贻患,又自绝敌营内应;有奸必肃,能争取敌营的人为自己效劳。率直粗豪,胸无城府;机警圆滑,虚伪狡诈多谋善断,能屈能伸。
(5)项羽用人唯亲,致使谋臣不能施其谋,将士不能效力;刘邦知人善任,谋臣能从容定计,将士能见危授命。(三)语言特点:语言精
炼生动,富有个性如项羽接到曹无伤的密报,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此话只能出自击杀几十万秦军,拥有四十万兵力,“力拔山
兮气盖世”的项羽之口。范增说项羽的一段话:“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
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急击勿失!”说明范增洞察深邃,观察天相虽属迷信,但极有煽动性。“急击勿失”,看中了时机,机不可
失,时不再来。一听就是一个老谋深算,有远见卓识的谋士。张良把项伯的话转告刘邦,刘邦说“为之奈何”,“且为之奈何”,活画出刘邦如热锅
上的蚂蚁,惶惶不可终日的窘态。张良一出主意,刘邦马上心领神会,让张良“君为我呼入,吾得见事之”。刘邦和项伯的一段谈话,把刘邦的睿智
、狡诈、圆滑、机巧表现得淋浸漓尽致。刘邦谢罪时的一席话,豁达大度,卑躬屈节,瞒天过海。项王说“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
至此?”真是英雄的憨态。张良话语不多,但一句重千金,“沛公不敢背项王也”,确定了重大的方针政策。沉着冷静,有智谋。樊哙怒斥项羽的一
席话,和刘邦对项伯说的,和刘邦鸿门谢罪时说的,何其相似乃尔,但风格不同,显示的个性不同。出自于本文的成语或名句:1.项庄舞剑,意在
沛公——?(表面在做这件事情,实际上另有目的。)2.彘肩斗酒——?(形容英雄豪壮之气)3.发指眦裂——?(激动愤怒到极点)4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任人宰割)5.劳苦功高——?(有劳苦,有功劳)6.鸿门宴——?(今天“鸿门宴”的含义是含有某种杀机的会
晤)7.秋毫无犯——?形容军队纪律严明。8.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9.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拓展延伸:七.项羽失败的原
因1.你如何看待项羽的“为人不忍”?“妇人之仁”?or“君子之度”?“项王为人不忍”,你认为项羽的“不忍”在文中体现在哪几处?轻
信项伯,许诺善遇刘邦,一不忍;听信刘邦,不应范增,二不忍;宽容樊哙,产生相惜之心,三不忍;不究逃席,安然受璧,四不忍。项羽的大“忍
”之举:24岁起事,攻城略地,战功赫赫,27岁自封霸王,宰割天下,裂土封王。果断斩杀徘徊观望不肯及时救赵的上将军宋义;以勇冠三军,
破釜沉舟之势击败秦军主力;发现秦降卒不服便下令“楚军夜击坑秦卒二十余万人于新安城南”;“西屠咸阳,杀降王子婴,烧宫室,火三月不灭。
”2.下面是《史记全本新注》编者概括的有关项羽失败的原因:一、分裂天下,引起争斗;二、背关怀楚,失去地利;三、放逐义帝,诸
侯叛乱;四、专恃武力,失去民心;五、自矜功伐,不善用人。3.下面我们看看刘邦在夺取天下后如何论述自己成功及项羽失败的原因的:夫
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
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史记?高祖本纪》刘邦知人善任,故胜券在握;
项羽刚愎自用,故惨败敌手。4.项羽本人对自己的失败又有何高见呢?我们从下面的《垓下歌》可见一斑——垓下歌项羽力拔山
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提示:拔山,形容力大无比,甚至能把高山拔起来。盖世,气势高昂,可以压
倒世上的一切。“逝”,奔驰。这首楚辞体的诗歌大意是:自命不凡的天子不想承认眼前的现实,他认为这种局面是“时不利兮骓不逝”造成的,
并非他的过错。而失败的关键是在历次战斗中一往无前的乌骓今天竞不肯率先冲出重围。他认为乌骓暗示着一切:过去的荣耀、现在的困境和未来的
毁灭。最后,他走投无路,只有对勇敢跟随在身边的虞姬哭诉:“我可怎么安排你呀?”作者的观点司马迁是把项羽当作悲剧英雄来描写的,他
有英雄的气魄和行为,但更重要的是,他的“自矜功伐”导致了他“乌江自刎”的悲剧。既有赞叹,又有惋惜。总结《鸿门宴》是《史记》中极其
精彩的一篇,史圣司马迁对这位失败的英雄倾注了太多的感情,使其具有久远的人格魅力。可以说巨鹿之战的辉煌胜利使项羽丧失了自己的判断能力
,也构成了他对战争一种近乎盲目的崇拜,并进一步铸就了他的悲剧性格。他的精神世界里惟一的支柱或许就是每次战斗的胜利。项羽不屑小计谋是
真诚的,他梦想用他所崇尚的武力去解决一切问题,最终英雄末路。项羽用性格的笔写下独特的人生篇章,算是一种对自己的薄奠。无论是独夫的刚
愎自用还是英雄的顾盼无奈,无论是抗鼎拔山还是别姬自刎,光照至今的永是夕阳般的辉煌与悲壮。八、分类归纳文言知识一.通假字(9个)1
.距─拒: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2.内─纳: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3.要─邀:张良出,要项伯。4.倍─背:愿伯具言
臣之不敢倍德也。5.蚤─早: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6.郤─隙: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7.坐─座:置之坐上。8.不—
否: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9.具─俱:具告以事二.古今异义①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古:儿女亲家今: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②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古:意外的变故。今:程度副词,很,十分。③今人有大功而击之古:现在别人。今:现在的人,与古人相对。
④而听细说古:小人的谗言。今:详细说来。⑤所以遣将守关者古:…的原因。今:表因果关系的连词。⑥再拜献大王足下古:两次。
今:又一次。(7)山东古:指崤山以东地区。今:指山东省(8)河北古:黄河以北地区。今:河北省。(9)河南古:黄河以南地
区。今:河南省。(10)寿古:敬酒。今:长寿三.一词多义:1.谢谢罪、道歉: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感谢:哙拜谢,起,立
而饮之。辞谢、告别:乃令张良留谢。2.辞推辞:臣死且不避,卮酒酒安足辞!告别: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3.故故旧、交
情:君安与项伯有故?因此:故听之特意: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4.且将:且为之奈何?况且: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5.幸宠幸、亲近:妇女无所幸。幸亏、幸而:故幸来告良。6.之到: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代词,这:为之奈何?取消句子的独立
性: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结构助词,的:今者有小人之言。7.去距离:相去四十里。离去,离开:脱身独去。8.于向,对:沛
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比:长于臣。在:复得见将军于此。9.因就、于是: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趁势、趁机:因击沛
公于坐,杀之。不如因善遇之。10.为任,做:使子婴为相。替,给: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被: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作为
:军中无以为乐。是: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句末语气词:何辞为?四.词类活用:1.名词用如动词:沛公军(驻军,动词)霸上
。沛公欲王(为王、称王,动词)关中。吾得兄事(做事、侍奉,动词)之。籍(登记,动词)吏民。范增数目(使眼色,动词)项王。
刑(施加肉刑,动词)人如恐不胜。道(取道,动词)芷阳。2.形容词用如动词:素善(友善、交好,与…交好。动词)留侯张良。3.意动
、使动: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使…为王,名作使动)。项伯杀人,臣活之(使之活,救了他的命,使动)。沛公旦日从(使……跟从,意即带
领,使动)百余骑来见项王。交戟之卫士欲止(使之止,制止,使动)不内。拔剑撞而破之破:形作使动,使…破碎。4.名词作状语:君为我呼
入,吾得兄(用对侍兄长的礼节)事之。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像鸟用翅膀)蔽沛公。项伯乃夜(在夜里,连夜)驰之沛公军。头发上(向上
)指。道芷阳间行、间(空隙,名作状,此为抄小路)至军中。持剑盾步走步:名作状,徒步。5.形容词作名词君安与项伯有故故:形作名,
老交情。五.特殊句式:1.数词作谓语: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2.宾语前置:客何为者?(何为─为何)大王来何操?(何操─操何)沛
公安在?(安在─在安)籍何以至此?(何以——以何)3.介词结构后置:具告以事贪于财货4.判断句:此天子气也。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
也。亚父者,范增也。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5.省略句:欲呼张良与(省略“
之”)俱去。毋从(省略“之”)俱死也。奉厄酒为(省略“之”)寿。旦日(省略主语“沛公”)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将军战(省略“于”)河
北,臣战(省略“于”)河南。加彘肩(省略“于其”)上。秦时与臣游、项羽兵四十万、置之坐。6、被动句:珍宝尽有之(被占有)若属皆
且为所虏吾属今为之虏。7.固定句式:奈何:奈,动词。何,疑问代词。译为“如何”、“怎样”。如“为之奈何?”孰与:与……相比,谁…
…?表示比较。如“孰与君少长?”所以:“……的原因”或“……的方法”。如“所以遣将守关者”“事知所以距子也。”为……所:被……,
表被动。如“若属皆且为所虏”无以(无……以……)没有什么东西拿来……如“军中无以为乐”何……为:表反问。为:用在反问句尾的语气词。
如“何辞为”8.主要成语、名句秋毫不敢有所近(秋毫无犯)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劳苦而功高如此(劳
苦功高)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人为刀俎,我为鱼肉)9.偏义复词:出入: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10.同义复词:贪于财货、封府库、项伯许诺、沛公不胜杯杓、闻大王有意督过之、立诛杀曹无伤。PPT模板:www.1ppt.com/moban/PPT素材:www.1ppt.com/sucai/PPT背景:www.1ppt.com/beijing/PPT图表:www.1ppt.com/tubiao/PPT下载:www.1ppt.com/xiazai/PPT教程:www.1ppt.com/powerpoint/Word模板:www.1ppt.com/word/Excel模板:www.1ppt.com/excel/试卷下载:www.1ppt.com/shiti/教案下载:www.1ppt.com/jiaoan/个人简历:www.1ppt.com/jianli/PPT课件:www.1ppt.com/kejian/语文课件:www.1ppt.com/kejian/yuwen/数学课件:www.1ppt.com/kejian/shuxue/英语课件:www.1ppt.com/kejian/yingyu/美术课件:www.1ppt.com/kejian/meishu/科学课件:www.1ppt.com/kejian/kexue/物理课件:www.1ppt.com/kejian/wuli/化学课件:www.1ppt.com/kejian/huaxue/生物课件:www.1ppt.com/kejian/shengwu/地理课件:www.1ppt.com/kejian/dili/历史课件:www.1ppt.com/kejian/lishi/
献花(0)
+1
(本文系阿凌小馆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