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皮肤乃内脏之镜!好气色,由内而外调理

 遇见I中医 2022-03-16

图片

皮肤的青春在某种程度上也体现整个机体的青春,皮肤的衰老也是机体衰老的标志,正如《黄帝内经·灵枢·天年》所云:“……七十岁,脾气虚,皮肤枯。……”。所以,要“永葆青春”,“长生不老”,保养皮肤很重要。
一、皮肤乃内脏之镜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在人体各种器官中,唯独皮肤兼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

① 表现人的种族、性别、年龄、健康状态、情绪等,皮肤也是中医望诊的主要内容之一,所谓“望而知之谓之神”,皮肤的变化可以反映内脏及机体整体的功能状态;

② 感觉(触、痛、冷、热等);

③ 调温(散热、保温、防寒),在中医学中,“肺主皮毛,司腠理开合”,就是调节皮肤汗腺的分泌,调节体温,冬天腠理致密,出汗减少,夏日腠理疏松,汗出散热;

④ 呼吸(皮肤组织内摄取氧,释放二氧化碳,是皮肤活动的原动力);

⑤ 分泌(皮脂和汗液是保持皮肤健美和润泽不可缺少的要素);

⑥ 通透(与化妆品和美容法的效果密切关系);

⑦ 保护人体免受外界环境各种因素的危害,保持和反映身体内环境自稳定情况。

上述功能的体现,可谓“皮肤乃内脏之镜”,也如中医所言“有诸内必形诸外”。皮肤的状态是五脏六腑功能的反映,如《素问.经脉别论》的“饮食入胃,游溢精气,上输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

脾主肌肉、肺主皮毛,皮肤肌肉的健美依赖脾的运化、肺的宣发输布,气的运行和精血的滋养。

图片

二、皮肤的青春健美主要体现在?
1. 润泽:在很大的程度上取决于皮脂膜和角质层内水分。所以,保持皮脂膜的完整性和角质层水分适宜在皮肤润泽上具有重要意义。年龄增长、季节变化、洗脸、沐浴、化妆等均影响皮脂膜的形成,或破坏皮脂膜的完整性。

在这种情况下,使用润肤品人工地补充皮脂膜。乱用化妆品和用法不当、不适宜的美容法等都会影响皮脂膜生成和破坏其完整性,使皮肤丧失润泽而干燥。

香皂、收敛性化妆水、炉甘石洗剂、香粉等均能使皮肤干燥并导致小皱纹,应引起注意。

2. 充实:皮肤充实、紧张而有弹性是青春的表现。皮肤的充实性与表皮细胞、真皮纤维成分、皮下组织和组织内水分等有关。为使皮肤具有充实性,应注意全身健康和营养状态及合理睡眠,适当使用养肤品,避免晒伤。

另外,保持“心境上的青春”也特别重要,就是首先应从心理上忘却年龄,避免心烦、懊恼、激怒,保持心境平稳,愉快,勿无故自讨烦恼,而应自寻乐趣。

图片


心理活动可刺激大脑皮质,作用于间脑,通过植物神经和脑垂体影响激素分泌而影响皮肤。

在中医学看来,情志不舒,肝失疏泄,肝郁气滞,影响气血的运行,肌肤失去气血的滋养。换言之,心理青春也体现于皮肤青春。

3. 肤色适宜:肤色与健美有密切关系。决定肤色的主要因素有黑素、血液和皮肤的透明度等。防光化性损伤是防止皮肤过早衰老的措施之一,防光的方法有衣着和遮光用具用品(如伞、帽子、面纱、手套等),力求避免晒伤和日光辐射,或使用防光制剂。

4. 坚实:即健壮,是皮肤健美不可缺少的条件。皮肤的坚实性以全身健美状态为基础。化妆虽能赋予美感,但化妆美不等于健美。

皮肤健美的动力是营养,通过饮食为皮肤结构健全和功能活动提供原材料,补充能量和氧。蛋白是皮肤结构所必需;脂肪、碳水化合物为皮肤提供能源;蔬菜、水果等提供维生素和无机物,等等。

因此,应注意饮食的组成和质量。动物性蛋白如肉、鱼、蛋和牛乳及乳制品、有色蔬菜、水果、海草类等都是不可缺少的。辛辣之品不宜过多摄取,也不宜饮用浓茶和咖啡,可饮少量酒类。皮肤于夜间睡眠中利用营养素进行新陈代谢,保持良好的睡眠对皮肤健美很重要。

图片

三、中医调理,以内养外
皮肤的养护原则是清洁、润泽、营养和保护。要达到上述要求,需要内外结合,单纯依靠化妆及外用护肤品是不够的,不可忽视“以内养外”的重要作用,内环境的稳定,内脏机能的正常是皮肤健美的根本所在。

在中医看来,五脏六腑精气通过经络循行,将气血津液输布于皮肤,以维持其温煦荣润与正常功能。所以,观察皮肤的色泽形态,可了解脏腑气血盛衰状况。

如气血不足则面色无华,阳气虚则面色苍白,阴虚津亏则皮肤干枯无光泽,面色黑而暗淡则肝肾不足,面色晦黄有油为湿阻,皮肤红疹疖肿为血热或热毒,面色黧黑皮肤有斑为血瘀之象等等。

中医的体质辨识、辨证施治,整体调理,以内养外是优势,针对不同的体质和身体状态,调养脏腑气血功能达到对皮肤保健作用,中医经方如四物汤、八珍汤、当归补血汤、归脾丸、六味地黄丸、肾气丸、逍遥散、温经汤、酸枣仁汤、甘麦大枣汤、三仁汤等,都可以临证加减。

图片


很多天然药草内服外用都是良好的保健美容佳品,如人参、芦荟、甘菊、款冬、胡萝卜、黄瓜、大麦、蜂蜜等均含有生物活性物质,它们的提取物也常用作养肤品的组成成分。

内外结合,整体调养,就有希望延缓皮肤衰老,保持皮肤青春。
来源: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作者:彭康 主任医师。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