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什川人物:舍己救人的革命烈士——魏至瑛

 老魏的新视界 2022-03-16

魏周瑜   文

在美似江南、花果满园的什川镇,一位六旬老人舍己救人的感人事迹家喻户晓,老少皆知。虽然事情已经过去近三十多年了,但是这位老人无私无畏的高尚精神依然被后人传颂,将世世代代感动着生活在这里的每一个人。

魏至瑛,皋兰县什川镇上车村人,原是一位普通的农民,在面临一场生与死的抉择时,他毅然把生的希望让给了年轻的生命,把死留给了自己。老人的灵魂,犹如一颗耀眼的流星在茫茫的夜空中划出了一道美丽的光环。

1988年7月10日下午6时许,夏日的骄阳如火一般炙烤着大地,64岁的魏至瑛老人像往常,在自家承包的瓜田和果园里看守将要成熟的庄稼,他家瓜田和果园位于黄河岸边,距离钢索吊桥不远处。突然,一阵急促的哭喊声从黄河岸边传来:“快来救人啊!”“有人掉进黄河里了!”听到这突如其来的呼救声,魏至瑛老人三步并作两步地直奔河边。只见离吊桥500多米的渡口处,有三名少年儿童落入水中并紧紧拥抱作一团,在汹涌的河流中时隐时现,情况十分危急。就在同一时刻,本村青年魏周胜也听到了呼救声,丢下手中的农活飞快跑到事发地点,见此情景,还未来得及脱去衣服,毫不犹豫地跳下齐腰深的河水中,快速向10米外的河心三名少年游去。这时,凭借自己知道落水救人的经验,焦急万分的魏至瑛老人在岸上大声向魏周胜喊道:“快把抱在一起的娃娃们分开……”,魏周胜由于水性不太熟练,又加上呛了几口混浊的河水,他努力将落水少年魏斌、魏伟兄弟俩拖上河岸后,自己也精疲力竭地倒在了沙滩上。此时,尚在河里的另外一名少年魏孔红还在深水处越漂越远,距离黄河的大漩涡却越来越近,随时都有被巨浪吞没的危险。就在这万分危急的关头,压根就不懂水性,又不会游泳的魏至瑛老人毅然跳入汹涌的河水里,径直去搭救落水少年魏孔红。在淹过头顶的深水中,经过几次拼搏,老人与少年仍在深水河里拼命挣扎着,一会儿浮出水面,一会儿又沉入水底。一分钟、两分钟过去了。时间就是生命!老人此时拼尽了全身力气,终于将昏迷不醒的少年一点一点推出河面,并在随后赶到的乡亲们的帮助下救上岸来。而就在这个时刻,一个汹猛的恶浪掀过来,将善良的魏至瑛老人打入了湍急的激流之中,再也没有露出水面。

舍己救人的英雄魏至英

年仅14岁的少年魏孔红终于得救了,而魏至瑛老人因筋疲力尽却被无情的激浪冲走了。尽管乡亲们一时间很快找来了羊皮筏子、长木杆、绳索等打捞工具,在老人淹没的河中反复寻找,但是仍然没有找到这位可敬可亲可爱的老人。他老人家就这样无声无息地走了。

噩耗传开,万亩梨园含悲,滔滔黄河呜咽。莫大的不幸震惊了上车村,乃至什川镇左邻右舍的人们。从当日傍晚到次日凌晨,乡亲们陷入了深深的悲痛之中。200多名乡亲一直守候在河边,含泪静坐,等待着奇迹出现;老人们、妇女们哭成了泪人儿。魏至瑛老人的妻子杨文花及儿女们更是痛不欲生。得救少年魏孔红的父母泪流满面,泣不成声,非常感谢这位慈祥而又伟大的老人。被救的三名少年跪在黄河岸边,连声哭喊着:“爷爷!”“爷爷快上来吧!”农民魏兴盛痛哭怨天:“老天啊!你怎么就不长眼,偏偏要给这样的好人下手?”

在那揪心裂肺的日子里,什川乡的干部群众心中都呼喊着一个英灵——64岁舍己救人的老英雄魏至瑛。《甘肃农民报》、《兰州晚报》及省、市、县广播电台(站)、电视台及时报道了“六旬老人奋不顾身救儿童”、“黄河岸边什川乡亲哭英灵”的悲壮事迹,老人的名字由近向远在陇原大地上传颂。

1988年7月27日上午10时许,什川乡党委、政府同皋兰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四大家”的领导一起,在上车村为魏至瑛老人举行了当地有史以来最隆重的祭奠仪式。

在布满鲜花翠柏,花圈挽幛的灵柩前,摆放着老人的遗像。在临时搭就的灵堂前,乡亲们含泪为老人一生写下了“六十载不辞辛劳治河播绿为使家乡换新颜;花甲年危急关头舍己救人献身美德千古传”的挽联。上千名臂戴黑纱、胸佩白花的干部、村民、师生在雨地里静静肃立默哀,被救少年魏孔红的父母亲还特意按乡俗给老人拉来一只大羯羊敬献在灵堂前,以告慰救命恩人在天之灵。人群中有白发苍苍的老人,有稚气未脱的孩童,听着那低沉凄凉的哀乐和县委副书记杨祖名为老人致的悼词,悼词对老人的一生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号召全县人民向英雄学习。望着遗像上那熟悉慈祥的面庞,有人忍不住嚎啕大哭,有人悄悄地掩面而泣,而更多的人则是眼含泪花,肃然垂头,默默无语。

为了让魏至瑛老人的英名永世长留并激励后人,什川乡人民政府、上车村村民委员会特在老人墓前立下一块石碑。上面刻道:“魏至瑛,兰州市皋兰县什川乡上车村人,生于公元1925年3月10日,于1988年7月10日为抢救三名落水少年儿童而英勇献身。”魏至瑛老人在危急关头挺身而出,用自己的生命构筑起另外一座永恒不朽的精神丰碑,他的英雄事迹在全县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当年8月中旬,中共皋兰县委、县人民政府召开专门会议作出决定,号召全县各界群众向英雄人物学习,同时发了《关于向魏至瑛同志学习的决定》的文件,县政府和县武装部还对参加抢救落水少年儿童的青年民兵魏周胜记三等功一次,并颁发了立功证书和奖状。1989年4月10日,甘肃省人民政府追认魏至瑛同志为革命烈士。10月,魏至瑛又分别被省、市、县“老有所为奖”、“敬老好儿女金榜奖”、“双奖”评委会评为“老有所为精英奖”获得者,称赞其英雄事迹是“一曲老年生命的赞歌!”

追忆魏至瑛老人的一生,让我们肃然起敬。老人生前是一位勤于助人,乐行善事的热心肠人。村里只要谁家过红白事,总会看到他身影;大龄青年男女一时找不到合适的对象,他也悬挂在自己的心上,跑东家串西家地去四处张罗,成全了一桩桩的美满姻缘。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老人在务好自家4亩多地的闲余时间,还要热心帮助亲朋好友、街坊地邻铺压砂田、锄草拔麦、攀树摘果、看守瓜田和果园。西岔乡铧尖村农民刘发元,怎么也忘不了1976年8月的一天,他因家中生活极度窘迫,奔走在什川街头。魏至瑛老人得知原委后,领着他走村串户,硬是给他“讨”来了数百元的“救命钱”。每每提及这件终身难忘的事,刘发元总是感激涕零。至今,这位异乡的庄稼汉年头节下提上礼品,专程从百里外赶来答谢老人一家。魏至瑛老人生前很注重朴素节俭的作风,平时教育儿孙要在生活上向艰苦朴素、勤俭持家的人学习,不要攀比,不要铺张浪费。他经常穿着件褪了色的衣服,却洗的整洁。在整理老人遗物时,人们发现老人最值钱的东西仅是一台半导体收音机,一只破旧的眼镜盒和一根磨明的铝制旱烟锅。

1989年,受老人生前崇高品德和无私无畏精神感染的老伴杨文花及其儿女们,将老人献身后,政府民政部门按国家有关规定发给的2000元抚恤金,全部捐献给了社会。

二十多年来,每年清明节到来之际,什川地区千余名中小学师生要在烈士墓地举行扫墓仪式,从未间断。被救少年魏孔红在老人逝世一周年之际,特在《兰州晚报》上发表了《对爷爷的思念》一首小诗,字里行间渗透着对救命恩人情真意切的怀念。当师生们得知烈士的事迹后,每个人都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敬仰英雄,缅怀英雄。在英雄墓前庄严宣誓:“要向魏爷爷那样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爱人民,爱家乡。从小事做起,助人为乐,培养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和无私无畏的崇高精神。”                                        

近期热读
1
什川人物:名医魏兴贤
2
什川人物:能人魏国祥轶事
3
克己奉公的魏孔安
4
三姐的师傅叫孔安哥
5
什川老红军魏绪友
6
什川人物:名医魏德钊
7
清朝进士魏命侯
8
雕塑奇人魏至清
“写留言”
跟老魏进行互动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