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梁稳根:敢跟奥巴马打官司,每位员工奖100万,这种老板谁不想要

 伟天英 2022-03-16

2012年4月,中国三一集团在美国俄勒冈州的一个风电项目,突然被叫停了。

当时三一集团在这个项目投进去的资金已经超过了1000万美元。

而美国总统奥巴马却突然签署法案,以“涉嫌威胁国家安全”为由,使得三一集团在美国的这一投资项目,一下子打了水漂。

一边是将近一个亿的投资,一边是美国的霸权,怎么办?

结果三一集团老总梁稳根的选择惊呆了世人:

他要起诉奥巴马!

在耗时2年,大战2个回合之后,梁稳根还真赢了。试问有几位企业家有这样的狠劲儿?

几年后,梁稳根又凭着这股狠劲,阻止了美国恶意收购我国著名的徐工集团。

不得不说,梁稳根真是个狠人物!

文章图片1
文章图片2

都说英雄不问出身,但梁稳根这位中国实业英雄的出身,还真得问一问。

1956年,梁稳根出生在湖南娄底地区一个偏僻的小山村,从小到大,父母一直都教育他:“做人做事,都要稳稳当当。”

他也很争气,学习成绩非常优异,尤其在理工科方面,常常提出一些很独道的见解,连老师都拍手称赞。

1980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中南矿业学院,也即今天的中南大学,学习材料学专业。

毕业后,因为成绩优异,被分配到了洪源机械厂。在这里,他仅用了不到2年的时间,就被提拔为计划处副处长、体改委副主任。

国企,城市户口,领导职务。

这每一个标签都是一份荣光,赢得了别人无比羡慕的目光。

但梁稳根的内心却“蠢蠢欲动”,办公桌上的一本《现代企业管理》,已经被翻烂了。

在他的心里,藏着一个在很多人看来不切实际的理想——实业报国。

1985年年初,他辞职下海了。

文章图片3

梁稳根辞职的时候,还有三个兄弟跟着他做了同样的选择,分别是唐修国、袁金华和毛中吾。

然后他们四个人就商量,怎么先做点小生意,挣点启动资金。很快,梁稳根打听到一个消息:

羊的行情不错,倒卖一只羊可以赚20元!

说干就干,梁稳根坐镇指挥,袁金华负责去买羊,唐修国和毛中吾负责去卖羊。

就这样,一个“羊贩子团伙”成立了。

文章图片4

他们的“行踪”的暴露后,一下子成了当地的爆炸性新闻——大学毕业的高材生、国企工人,去当羊贩子了?真是金凤凰跑回了草窝窝!甚至有人议论说:“国家花钱培养你们,你们不为国家出力,只想着自己做生意赚钱,真是满身的铜臭味!”

也是这个时候,梁稳根的父亲才知道他辞职了,老爷子被气得“怒不可遏”,拿着扁担追着他,要把他赶回洪源机械厂,但梁稳根坚决不从,害得老爷子大病了一场。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不管外界怎样议论,四兄弟一条心,就要做好这贩羊的生意。但遗憾的是,等他们各处搜罗,终于买回了第一批羊,却发现羊市的行情已经大跌,只能赔钱出手了。

吃一堑,长一智。

经过这件事,梁稳根总结说:“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沉稳。”据说他原名叫梁立根,因为这件事才改名叫梁稳根。

文章图片5

梁稳根1985年辞职下海,后来经历的挫败,可以说是接二连三,直到4年后的1989年,才迎来了转机。

这一年,他带着三个兄弟,走出了闭塞的家乡小城,到了当时的涟源市。他多方打听,一再确认,得到一个可靠的消息——当时的焊接材料正供不应求。

四个人惊喜不已,因为这正是他们所擅长的领域。

于是,他们就开始找亲戚朋友借钱,最终凑了启动资金6万元,成立了涟源茅塘焊接材料工厂。

这,就是三一集团最初的“前身”,就是梁稳根“实业报国”之路的起点。

为了节约资金,工厂设在了一个简陋、潮湿、狭窄的地下室。他们不分昼夜地工作,经过“一百多次调整配方、几十次改变工艺”,造出了一个产品——105铜基焊料。

文章图片6

梁稳根欢喜地把样品寄给了辽宁的一家工厂,不久后,却等到了“要求退货”的消息,理由是质量不过关。

梁稳根在心里问自己:“怎么办?”

他想到了在中南大学读书时的恩师翟登科教授,决定请他来指导。当时正是寒冬,梁稳根想,让恩师来这么简陋的工厂,绝不能让他老人家受冻。

他接着问自己:“怎么办?”

最终,梁稳根用极具创意的办法迎接了恩师:

在一辆拖拉机上,放置一把藤椅,固定好,并在藤椅的四周安装了挡风效果极好的屏障。

你能想象那个“座驾”的样子吗?

见到这样的“接驾”方式,翟登科教授也乐了,既真切地感受到了年轻人对自己的尊重,也感受到了他们对于实业报国的热切渴望。

后来,在翟教授的指导下,105铜基焊料顺利达标,梁稳根等人也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8000元。

在实现了这个“零的突破”后,梁稳根开始想:“怎样把这条路走得更宽、更远。”

文章图片7

“创业是一件豪迈的事。”

能这样说,就会这样做,这就是梁稳根的作风。正是在一种“豪迈”精神的支撑下,后来三一做出的每一个决策,选择的每一条道路,都是“重拳出击”。

文章图片8

1990年,还是在那个潮湿的地下工厂里,梁稳根说:“下一步进军重工制造领域!”兄弟们一听,惊愕的表情就已经藏不住,说:“这个领域风险巨大,向来只有国企敢做。”

但梁稳根认准了这条路,就要做“敢吃螃蟹”的第一家中国民营企业。

后来的事实证明,他的选择是对的。1991年,材料厂的收入突破了1000万,成了当地的“名企”。

紧接着,梁稳根又开始谋划一盘“大棋”:

他决定把工厂的名字改为“三一”,全称叫“三一材料集团有限公司”,关于为什么,他这样解释说:

“创建一流企业,造就一流人才,做出一流贡献。”

文章图片9

1992年,梁稳根带领三一开始研发拖泵,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精力,但整整3年,产品卖不出去,都积压在厂里,资金流面临枯竭。

很多人都劝梁稳根放弃,但他坚持要走下去。

那个时候,包括梁稳根在内,100多人吃住都在临时搭建的工棚里,一遇到下雨,地上全是泥。而且每个人都要出去跑销路,拿不到订单就别回来休息。

直到1998年,三一硬是靠着拖泵创收2个亿,从此奠定了三一在重工领域的地位。

梁稳根深知技术的重要性,还成立了三一研究院,从全国各地招募最优秀的技术研发人才,投入高于同行3倍的资金进行自主研发,走在攻克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的路上,一年不行就两年,两年不行就三年,不达目的绝不罢休。

于是就有了后来令全世界都肃然起敬的“三一”。

世界首创的液压平地机,亚洲最大吨位的全液压旋挖钻机,刷新了世界吉尼斯纪录的72米臂架泵车,有“全球第一吊”之称的3600吨履带起重机等,难以计数的世界纪录,都出自三一之手。

后来,这个“全球第一吊”还参与了举世瞩目的“智利矿难大救援”。

文章图片10

由于三一的崛起,工程机械领域的国外产品渐渐退出中国市场,以混泥土输送泵为例,1995年,国外产品占据了国内市场的95%以上,到了2008年,降低到了不足5%。

收复失地,这就是梁稳根的“实业报国”梦!他说:“中国制造业是国家的战略性产业,必须由中国企业主导。”

所以也就有了后来的“并购徐工”事件。

2006年,美国凯雷集团意图收购徐工,并且双方已经达成了初步合作协议,凯雷斥资20多亿人民币,将占掉徐工85%的股份,这件事很快上了各大媒体的热搜,很多人都在讨论——中国的徐工能不能这样卖给美国公司?

就在这时,三一出来“搅局”了,认为这样做等于主动放弃工程机械这一国家战略产业发展的主导权,甚至提出加价30%,也即用26亿人民币收购徐工。

这可惹恼了徐工这个“老大哥”,徐工还放出话:“徐工卖给谁,也不会给三一!”

但恰恰是因为三一的“搅局”,成功阻止了美国凯雷收购徐工,而徐工也终于渡过危机,靠自己复活了。

除了“狙击”,还要“出击”。

三一进军国际市场,即便是在美国,也毫不示弱,所以就有了“起诉奥巴马”事件,并最终得到了该有的尊重和权利。

同年,三一还进入德国,拿下了普茨迈特90%的股份,一跃成为了全球最大的混凝土机械制造商。

这条路,不好走,但这条路,愣是被梁稳根和他领导下的三一走出来了。所以现在的三一人都说:

“世上本没有路,只要三一人走出来了,也就成了三一重工集团自己的路。”

文章图片11

2011年,梁稳根以个人财富700亿元成为“中国首富”。对此,各大媒体哗然,梁稳根却很平静,因为他心里没有自己,除了责任还是责任,一是对国家,二是对员工。

他是出了名的“对员工很温柔”,是人人羡慕的“别人家的老板”。

1994年,在三一重工集团的奠基仪式上,梁稳根设计了一个“新颖”的环节:发铜牌。

他给参加奠基仪式的几个创始人,还有几十位员工,分别发了一块铜牌,说:

“把这个牌子保留好,将来一定会有很好的回报,那是你们应该得的。”

那个牌子,最多也就值十几块钱,但牌子上有一张纸,写下了一份承诺:

“等三一重工集团产值过100亿时,每一个持有铜牌的人可以领取10万元奖励;等产值过1000亿时,可以领100万元奖励。”

当时有人信,有人不信,把铜牌随手就扔家里了。

没想到,2007年,三一的产值真的达到了100亿,而梁稳根也兑现了当初的承诺。有人无比激动地拿到了100万元奖励,有的夫妻却因为找不到牌子而吵架,甚至把家都翻了个底朝天。

文章图片12

当时三一的另一位创始人唐修国还开玩笑说:“等到可以领100万的奖励时,真不敢想象那种家庭场面。”

多年来,梁稳根对员工的温柔,远不止如此。

随着企业的发展,他后来还设立了“金牌制度”,为优秀员工发放纯金制作的金牌,以示鼓励。而这一枚金牌,又成为了未来兑换更多奖励的凭证。

他对员工的温柔,甚至“普及”到了家属身上。

有一位技术骨干叫李冰,他刚到三一的时候,梁稳根承诺干满10年会给予重奖,但这位员工没干够10年就因病去世了,梁稳根就补偿给了李冰家属3500万元。

该消息一出,很多人都质疑三一是在炒作,对此,三一集团核心领导人向文波还公开做出了回应,称:“3500万的奖励额度,只能算一般,另有一位技术人员获赠股票400股,价值超过2亿元。”

创业,原本就不为钱,有了钱之后,一心想的就是员工。想的还不仅是涨工资、加福利,而是为员工创造成长的空间。梁稳根投资4亿元创建了“三一大学”,内设15个系、57个专业、3个年级的课程体系,跟普通大学的教学体系完全一样。

为了培养骨干人才,还派优秀骨干到国内各大学深造,实行的政策更是让人睡着都能笑醒:

“学费公司出,工资照常发,岗位长期留。”

所有这些对员工的关爱,正契合了梁稳根创业的初衷,他曾说:“我梦想三一员工都能过上富足而有尊严的生活,成为令无数人羡慕的人。”

文章图片13

要成事,先做人。

这个道理,哪个老板都明白,但做到的人却少之又少,企业赚钱了,想的都是怎么把最多的钱装进自己的口袋,哪里会管员工的死活。

三一人,真幸福啊!梁稳根这样的老板,谁不想要?

文章图片14

有人曾问梁稳根:“会不会移民海外?”

梁稳根的回答是:“即使生一千次,也要生在中国,即使死一千次,也要死在中国!”

这个从湖南小山村走出来的少年,一路追着理想的脚步,踏平一个又一个坎坷,缔造了令世界瞩目的“三一传奇”。

文章图片15

我们看见的,是三一人的成功和荣耀;

我们看不见的,是三一人走过的艰难。

“在逆境中迎难而上。”

这是梁稳根的信念,也是三一人的信念。其实,这应该成为我们每一个走在奋斗路上的人,都扎根心底的信念,不是吗?

做任何事都一样:功夫到了,自然就成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