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词客如何弄印存 江南散木是师门

 苏迷 2022-03-16
《苏州日报》2022年03月12日 B01版

  黄东山

  黄异庵(1913-1996),又名易安、怡盦,晚号了翁,生于太仓,祖籍黄山。黄异庵从小聪慧,得乡里先贤江锡洲赏识,出资力荐拜上海老书法家、古文学家天台山农刘介玉门下攻读古文诗词兼习书法。十岁即应荐往上海大世界挥毫鬻书,得“十龄童”美誉,青年归乡以教书为生。在其教书习字之余,又专程投帖常熟虞山金石大家赵古泥先生门下学习篆刻,从此青少年所爱之诗书金石便相伴其一生。

  因时局动荡经济不振,单凭教书鬻字难以为生。好在异庵先生平时喜欢弹唱又善写诗文,对弹词编排音律早就了然于胸。其时江南盛行评弹,因此决心转入此行,遂拜王耕香为师学习长篇弹词《三笑》。但他学《三笑》并非为说《三笑》,而只为进一步了解长篇弹词的架构及说唱之间的关系。从师三月后即开始自编自演《西厢记》,并一举成名,不久便成为红极江南的大名家,也实现了他以弹词养诗书金石的理想。就他而言,评弹是他的职业和生计来源,诗书金石是他内心所爱和毕生追求。

  而立之年,为进一步精研篆刻,已经大红大紫的黄异庵又正式拜师金石名家邓散木先生。

  黄异庵因故离开评弹界之后,诗书金石更成了他全部心力倾注之所在。平时他思全在诗书印,手不离书笔刀。他认为钻研诗书印既能陶冶情趣又是自我完善,三者同源一体本不可分——诗言志,文合心,书达意,无论写景抒情都要表达真实健康的情怀意念品格,而书体章法风格则要合乎诗文的内涵意趣格调。他崇尚传统,不求标新,审慎立异,更注重书印的气质面目符合词意。

  他酷爱书法,涉猎篆隶真草各种书体,但却并非为书(作品)而书,他习临帖碑无数却从不也无法把“临作”保留,因为资源匮乏,他总是用淡墨一遍遍临写致白纸乌黑。刻印也是,并非为印(章)而治,总是刻了印,印完赏,赏完磨,磨了再刻,如此循环,能把三寸高的章料刻到一寸。他写字刻印不为“创作”自己的作品,而是对历代书家的手摹心追,是一种自我陶冶、追求和修炼。

  异庵先生酷爱书艺但并不以此换取名利,他十分赞赏书家中的“清客”精神,认为艺术绝不能和名利挂钩,那样艺术才能纯粹。他一生唯一一次书展是上世纪90年代初在苏州文联展厅举办的一个义卖展,所得善款全部捐献给苏州民政部门。

  黄异庵先生常说,书印只是一种手段,一种艺术表达,它的高下不在书写表面,而在诗文本身以及书写时流露出来的书家内在气质,即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正如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之所以被推崇备至,重要原因是因为集序思之深、文之美、书文珠联璧合而一气呵成。

  异庵先生自己比较看重的作品也都是他自己的诗作和撰联,例如应性空法师之嘱为寒山寺罗汉堂所撰书抱对:

  得人先得心 皈依佛门俗缘自了,

  修慧不修福 让他饱食我钵常空。

  为昆山书法家陆家衡先生所撰书对联:

  百载花光映城北,

  一家书法出江东。

  为书友酒友唐信孚先生所撰书对联:

  三杯李太白减半,

  一手颜真卿无双。

  为纪念邓散木先生诞辰一百周年所制“百词印存”所作的自题诗:

  汉人篆法宋人词,

  併作图章雅可知。

  兴到不愁花满眼,

  晴窗独坐奏刀迟。

  词客如何弄印存,

  江南散木是师门。

  百年草草人空老,

  一技雕虫尚感恩。

  为他自己墓碑所撰书的对联为:

  一世无愁半世屈,

  他生未卜此生休。

  ……

  其实这些才是黄异庵先生的代表作,但不是单纯的书法作品。正如周恩来总理赞誉他为“评弹才子”一样,称他为一位“书法才子”或许比称他为一位书法家更合适。

  异庵先生习书孜孜不倦数十年,因受限于各种原因,保留下来的实为凤毛麟角。在他诞生110周年之际,在他生前书友的大力支持下,《黄异庵诞辰百十周年艺术纪念集》终于刊印,让黄异庵先生的这些作品能流传开来,使更多爱好书艺的朋友得以了解观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