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ar. 17.2022 ![]() ▽ ▽ 有了宝宝的这段日子里,我渐渐发现原来岁月就是我们不停更换的衣服,穿了这一件就忘了那一件,季节更替时的衣橱里永远缺了一件正当时的,似乎从前过往我们不曾拥有过贴合肌肤的温暖,转而向前,心里总有一点点不安与期待。对于过往、未来也是如此,如今我发觉到一件从前我不曾在意过的事,原来“关注于自己内心的成长”是一件很奢侈的事,至少在抚育孩子的过程中,我很难放下对母亲角色的执念而回归到对自我本身的思考中去,因而常常感觉自己是一枚空心的花苞,有着春意的外表,对待外界却只能提供乳汁和拥抱。 这样的一段时间里,我搁置了很多对自我的沉淀,不管是对待家人还是朋友,总是泛泛的,像久旱的沙漠等不到一场酣畅淋漓的暴雨,只被一把花洒时有时无地灌溉着,既枯萎不彻底,也绽放不尽意,总之是微微牵绊着,很不是滋味。 尤其是当爱情彻底走入婚姻的结局中,还未得以喘息尘埃落定的美好,嗷嗷待哺的小婴儿就来搅局了,至此屋檐下的风景从乍然相逢的崭新朝气,到日夜颠倒的柴米油盐,让人有种失重般的错愕,也因此让我常于失望中思念过往——翻看相册时,怀念自己还只是简单的一个人的日子。 ![]() 最近几天,像是刚刚从战壕里爬出来似的,我觉得自己灰头土脸地又见到了这个世界的太阳,有点刺眼,不过更多的是窃喜与沉稳。这种感觉大部分来自于昨夜的对话,这也是婚后我们共同应对波澜的种种力量中,我最满意的一次。其实我们是很难去定义一种生活是否幸福的,尤其是当你深陷在生活的琐碎中,无法看到自己光芒的时候,于是我们才需要伴侣,需要他的安抚和鼓励,才能在一次又一次的破败中看到花开的希望。我想,正是他的阳光让我觉得未来可期,让我终于不害怕失败,而去渴望成功了。 记得从前在一本谈教育的书上看到过这样一种说法,当孩子小的时候,第一次走路、第一次端盘子、第一次滑滑梯的时候,家长如果总是说:“小心别绊倒,注意别摔碎了,千万别受伤”之类的话,那么只会让孩子越来越害怕失败,相反如果说:“走路目视前方,两只手拿盘子,上楼梯看脚下”那么就会正确引导孩子关注自己在做的事情。家长要做的事,是教会孩子成功的方法,而不是让他们害怕失败。 我想,这正是婚姻教会我的东西,要想办法让事情往好的方面发展,而不是情绪失控,破罐破摔。 ![]() “不会彻底失望”,这是我在他身上看到的一盏永恒常亮的光芒。在这样的心态里,我也习惯了做自己力所能及的努力,就像第一次上瑜伽课时老师对我说的:“你不必将每个动作做到极致,尽可能找到自己身体允许的力度就好。”后来他又说:“你不必那么累,做自己喜欢做的就好。” 这些“你不必”其实是很能安慰到我的,因为我总是习惯为难自己,仅仅就为了别人的认同甚至不排斥,就让自己走很多弯路、错路,然而当我接受了可以被特殊对待的设定后,很多纠结无奈的事情就都有了告一段落的勇气。我想,这就是一种对自我的善待吧,一旦被爱得彻底,就不必担心失去了。 ![]() 近一年来,我在各种僵硬的动作里体会另一种角色的生命力,当最初的疼痛变成了眼下的享受后,我解锁了很多与宝宝相拥的方式。这一刻,仿佛真的有一种能量在我体内流动,似乎我们一生要做的就是找到一份内在的平衡,而非与生活的抗争,与同伴的撕扯。 将自己的注意力抛向外界,从寻找问题的答案过渡到体会事件的跌宕,用具体的行动代替盲目的猜想,给自己一些时间去释怀、理解、热爱。如此,我相信很多花火都会迎来绽放的机会,万事也都将在持续的蓄力中缓慢而有意义的上升。 这是我在一位温柔且真诚的先生那里悟到的,比这更幸运的是,他也遇到了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