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走进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万竹园,尽赏园内的一处名泉——望水泉。望水泉位于趵突泉公园内的万竹园西园。金《名泉碑》、明《七十二泉诗》均有收录,现名列济南新七十二名泉。泉池为石砌呈长方形,东西长15.25米,南北宽9.96米,深1.33米,北岸池壁嵌“望水泉”刻石。泉池上架南北向三孔石桥,桥南建亭,北连过厅门楼。池周建筑错落,竹林密布。望水泉泉水长年不竭,流入西护城河。 ![]() 摄影:王啸 明《七十二泉诗·望水泉》:“万竹园中景趣幽,双泉一脉望登州。碧梧百尺栖丹凤,雪浪千堆戏白鸥。”明清时期,望水泉与登州泉同在万竹园中且相距不远,两泉相望,望水泉之名或许由此而来。 ![]() 摄影:王啸 望水泉所在的万竹园历史上曾数次易手,并数次易名:元代称“万竹园”,明代称“通乐园”。历代史志资料均称通乐园为殷士儋建,称殷士儋于明隆庆五年(1571)辞官返回故里济南后,在万竹园故址购地建园,并将万竹园改名为“通乐园”。但“通乐园”一名最早见于明晏璧的《七十二泉诗·湛露泉》:“通乐古园绕爽气,厌厌夜饮醉无妨。”晏璧为永乐年间山东按察司佥事,比殷士儋生活的年代早了一百多年。殷士儋去世后,通乐园先是卖给了姚秀才,后沦为菜园,又归王氏孀妇所有,称“王氏南园”。清康熙年间,济南诗人王苹居于此,以望水泉在金代《名泉碑》中排名第24位为据,遂称之为“二十四泉”,并将其书斋命名为“二十四泉草堂”。王苹之后,这里再次沦为菜园。清末民初,北洋军阀、山东督军张怀芝将此处买下,建张家花园。张家花园集南、北园林之精华,历时10年建成,园内石雕、木雕、砖雕等雕刻细腻逼真,为万竹园“三绝”。现万竹园的建筑主要是这一时期建成的。民国时期,这里是国民党济南市党部,抗战期间又作为敌伪统治下的“华北棉产改进会山东分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这里恢复了“万竹园”的名称,曾先后为山东省卫生厅、山东省检察院所使用。20世纪80年代,万竹园划归趵突泉公园。20世纪末,趵突泉公园扩建,并将万竹园改扩建,恢复了“通乐园”的古称。2020年,万竹园被列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摄影:王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