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库斯去世后,接任的第五代罗马王,是一个名叫塔克文的人。 在罗马王政时代,有两个叫塔克文的国王,两者还是直系亲属关系,为了区分对待,一般把前面的那个叫“老塔克文”,把后面那个叫做“小塔克文”。今天说的这个,是老塔克文。 而对于这个老塔克文,大家只需要记住一个关键词就行:传奇。 这个人一生十分传奇,简单概括来说是三点: 身份特殊、贡献巨大、所托得人。 而从塔克文传奇的经历背后所映射出来的,不仅是罗马人的智慧与胸襟,从中也可以看出当时的罗马社会的发展趋势,从而我们也可以理解为什么后面罗马会走向共和,继而超越他的老师希腊,创立庞大的罗马共和国、以及后续的罗马帝国。 一、外国人当国王 从塔克文踏进罗马城的那一刻开始,他的传奇就开始书写了。 塔克文是一个希腊移民。前面说过,罗马刚起步的时候相当屌丝,希腊文明的先进程度远远甩罗马几条街,当时的罗马人看希腊人一个个就是当癞皮狗,而希腊人看罗马人一个个都是城里人看乡下人的样子。在这种情况下,罗马人恨不得移居希腊城邦,就跟现在中西部有志青年削尖脑袋要往北上广深挤一样。 但是塔克文偏偏不走寻常路,他就选择了逆向而行,而且不是一个人,而是带着全家老小和全部家产。要知道塔克文可不是那种一般的希腊人,他的家族在希腊人中绝对属于上层精英。他的老爸是希腊科林斯贵族,老妈是罗马北部伊特鲁里亚人的豪门千金,所以塔克文绝对是“富二代+官二代”,绝不像罗马那帮屌丝能比的。而现在他主动选择去罗马发展,他的身份在这帮罗马山炮堆里简直是鹤立鸡群。 而事后来看,塔克文选择罗马,相当有眼光。 来到罗马的塔克文,既带来了万贯家财,也带来了罗马人崇敬的希腊的理念,有钱又有才,不出头简直没天理。不出十年,塔克文就做到了四代王安库斯的第一副手职位,差不多就是罗马城的二号人物了,威望日隆,大获人心。 安库斯去世后,照理说下一任该由元老院选举产生。于是这个时候,塔克文走了一条不寻常的道路:竞选上岗。 塔克文首先向元老院来了一个毛遂自荐,他认为自己完全有能力胜任罗马国王的工作,希望元老院考虑自己的请求,接着,他组织了声势浩大的“竞选活动”,他自掏腰包,在罗马城的各个地方进行了几十场巡回演讲,通过在街头直接面对罗马人的方式进行现场拉票。 这一招效果相当好。 塔克文向围观的罗马居民宣布自己的施政目标和纲领。在演讲中,他重点提到了自己作为外国人的身份问题,他说自己虽然是外来者,但是自己在先王的领导下为罗马呕心沥血十年,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罗马人也有外国人当国王的传统(第二代、第四代国王都是萨宾人),那么自己作为希腊人,也同样可以为罗马人贡献自己的力量,况且自己在罗马生活这么多年,生活起居、言行举止已经高度融入罗马,可以说已经是个彻底的罗马人了,所以塔克文认为自己接任国王完全没有问题。 罗马人之前从未想过选国王还能玩出这种花样来,感到十分新鲜,围观人数一次比一次多,自然影响力也是一次比一次大。而良好的口才、隆重的威望加上翩翩的风度,让他几乎把全罗马城居民都圈成了自己的铁粉,以至于最后罗马人召开公民大会,塔克文全票通过提名,而元老院一看民心不可违,也就顺水推舟,同意了全体罗马人的请求,塔克文就此成为第五代罗马王。 纵观塔克文的上位过程,他采用的方法用今天的眼光来看,没什么大不了的,无非就是“街头演讲+现场拉票”,这是今天绝大多数西方国家政客竞选的标配,但是别忘了那可是在几千年前的罗马,对于那个时候的人来讲,这种方式这绝对是开天辟地头一回,塔克文用这种方式赢得了国王位置堪称传奇。而演讲这种竞选手段,在后世成为每个西方政客必备的技能素养,最早也能追溯到塔克文这里。 更重要的是,塔克文当上罗马国王这件事本身就很了不起,我们可以看到,此时的罗马城已经是一个开放多元、包容进取的社会了。 从第一代王罗慕路斯到现在,罗马从3000个流浪汉起家,通过不停的战争与融合,此时的罗马已经是多种族、多宗教、多文化汇聚在一起的大熔炉了,罗马城中的居民接触到的日常不是单一的集权,而是多种理念、多种文化复合而成的包容性生活方式。罗马国王的位子从一开始的罗马人,到后来萨宾人,再到今天的伊特鲁里亚人轮番坐庄,说明此时的罗马已经是一个高度多样化的社会了,而与之相匹配的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发展也呈现出了高度多元化的趋势,任何单一化、集权化的统治模式都难以在罗马立足了。 请大家记住这个结论,因为在不久的将来,因为这个特点,罗马会告别王国,步入共和时期,我们后面会详说。 二、基建狂魔的祖师爷 成功上位的塔克文,在罗马当了37年的国王。 在此期间,他除了继续秉承罗马向周边扩张的一贯政策之外,他最主要的贡献却来自于对罗马城的改造,他为罗马城带来了两样东西,技术与商业。 这就要说到塔克文一生传奇的第二个特点:贡献巨大。 上面说了,随着罗马几十年不间断的向外扩张,获得的地盘儿越来越大,移居罗马的人也越来越多,自然罗马也变得越来越繁荣。但是城市大了,就必然会带来许多以前根本想不到的问题,比如交通、卫生、饮水、贸易等等。以前定居罗马的人比较少,这些问题还没那么棘手,但是人口一多、规模一大,这些问题不解决就不行了。比如卫生和饮用水,以前罗马城市没有下水道、公共厕所或者自来水系统啥的,在罗马城还不大的时候,因为人少,想要方便的话,无论男女,在野外找个没人的山头就地解决,凑合着能过,想要喝水,旁边的小溪、山下的湖泊可以就地取材,问题也不大。但是现在罗马居民越来越多,城市越来越拥挤是的,不仅人多,还有大量的牛马牲畜,如果还是像以前那样就地解决,且不说市容市貌成何体统,大量的排泄物会污染饮用水,造成严重的传染病,而人口密度越大的地方,传染病的杀伤力就越大,到了这个时候,就必须要有统一规划的公共卫生系统,要有独立分开的城市下水道和自来水系统。再比如市场贸易,以前人少的时候,需求简单,张三家需要的东西,李四家就有,直接简单的货物贸易就能凑合了。但现在人多了,需求变得五花八门,以前那种简单的贸易模式就很凑合不下去了,这时候就需要统一的市场或者交易站进行集中处理。 这类问题有很多,都是城市规模扩大以后必然的结果,而要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大规模的市政开发,而要市政开发。必不可少的就是工程技术。 而罗马人当时只懂得吭哧吭哧刨地干活,让他们玩技术,实在是难为了这帮山炮。 而塔克文正好可以为罗马人带来技术。 因为他是伊特鲁里亚人。 伊特鲁里亚是意大利北部的一个部落,生活在山区,他们是意大利最早的居民,对应的地方就是今天意大利北部的托斯卡纳地区。你不知道这个地方没关系,这个地方最有名的城市你一定知道,就是文艺复兴的发源地佛罗伦萨。
早年的伊特鲁里亚人自我摸索出了一套别的部落都不具备的绝活:“修地球”。什么修路架桥、建屋砌墙、开山引水这些活儿,在伊特鲁里亚人那里都不是事儿。这个好理解,因为他们生活在山区,没有这些修地球的本事根本没法生存,所以时间久了,伊特鲁里亚人工程技术的水平就遥遥领先于其他部落。 现在塔克文当上了意大利国王,他就是伊特鲁里亚人的后代,这配置简直完美。 于是塔克文执政的三十多年时间里,他从伊特鲁里亚地区大量引进了工程技术人才,这些人来到罗马,手把手教会了罗马人一项项专业工程技术:排水、引水、开垦、灌溉、道路、建筑等等。而这些技术在罗马生根发芽,成就了今天的罗马城的样子。 塔克文先是排干了七座山丘底部的积水,在七座山丘之间修建了用石板铺成的主干道,把七座山丘连在了一起,也将整个罗马彻底打造成了一个整体。然后他动用了伊特鲁里亚独特的排水系统技术,为罗马修建了污水和净水分离的卫生系统,一方面为罗马城铺设了完整的下水道系统,通过地下排污的方式将生活污水与人们的日常生活隔离,大大改善了罗马城的卫生状况;接下来,他在罗马城的地上修建了积水设施和引水渠,将人们生活的饮用水和灌溉用水通过技术方式,长距离从周边山脉、河谷中引入罗马城,这样一来人们的生活质量大大提高。
干完这些,塔克文在卡比托利欧山附近的一片比较空旷的地方修建了罗马最著名的公共区域——古罗马广场。这个地方从建成开始那一天开始就成为了罗马城市的中心,今天大家去到罗马,古罗马广场是必去的景点,这个地方一头连接了斗兽场,另一方连接着意大利国家大祭坛,广场本身经过后人不断扩建完善,广场内部有神庙、凯旋门、元老院遗址、主教堂,可以说古罗马广场自建成之日起成了直到罗马帝国灭亡,一直都是整个罗马城、乃至整个国家事实上的政治中心。虽然现在几经破坏,只留下了遗迹,但是去过的人都为其恢弘壮丽所震撼。而这一切的发端,来自于老塔克文的贡献。
大规模的土木工程建设,不仅让罗马城焕然一新,也让罗马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罗马人开始学会了做生意。随着技术人员的不断涌入罗马,他们从这些技术工程师那里学会了打家具、做陶罐、酿葡萄酒、采集大理石这些手艺,于是很自然,罗马的手工业也繁荣起来,接着,商业繁荣了起来。有了手艺的罗马人就不再只会埋头刨地,商业交换和经济活动变得越来越频繁,罗马在农业之外,工业、商业出现了均衡发展的势头,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空前的提高,城市的发展更加健康稳定。 塔克文为罗马城带来了全新的市容市貌和繁荣的经济,但这只是一时的影响,对于长远而言,塔克文真正的贡献是让罗马人成为了“基建狂魔”。 今天大家去到世界上很多国家,比如非洲的突尼斯、东欧的罗马尼亚,那里以前都是罗马的行省或者殖民地,这些地方与罗马组成的四通八达的交通网,还有很多具有明显罗马风格的房屋,神庙,广场,桥梁、纪念碑,这些都是罗马人留下遗产。几千年前的罗马人就跟今天的中国人一样,是独步世界的“基建狂魔”。而罗马人的这些成就,就是来自于塔克文的贡献。他引进大量的技术涌入罗马,当这些技术遇到了善于学习的罗马人之后,随着罗马事业越做越大,这种工程技术(有时候是艺术)也随着扩散到世界各地,这才有了我们今天看到的“条条大路通罗马”的传奇景象。 这一切,都是老塔克文的贡献。 三、不走寻常路 但是,以上所有的一切,和老塔克文留给罗马最后一个贡献相比,都算不上啥。 这最后一个贡献, 是他给罗马留下了一个接班人。而这个接班人后来干的事情影响了罗马上千年,直到罗马灭亡。 说到这位接班人是怎么被发现和培养的,本身就是一大传奇。 上面说了,老塔克文天生就是个不走寻常路的主,他自己就不是按照寻常套路当上的罗马国王的,所以他在培养接班人的问题上也没按常理出牌,他选的接班人,是个从街上捡回来的叫花子。 这个小叫花子的名字叫做塞尔维乌斯,史书上对他的出生记载语焉不详,只知道他和塔克文一样是伊特鲁里亚人,出生不是很高贵,有的史书上甚至说他是女奴的儿子,但不管怎么样吧,塔克文在一次外出的时候,在街上看到了这个孩子,也不知道为什么,老国王一眼就很喜欢这个孩子,于是就把这个孩子带回了家,放在身边当儿子一样养着。塞尔维乌斯确实是个人才,从小就天赋过人,长大后更是文武双全,属于那种各方面都拔尖的人才。塔克文对他悉心栽培,不久之后还把女儿嫁给了他,于是赛尔维乌斯从一个街边要饭的小叫花子成了国王女婿。 由于本身很优秀,老国王又那么挺他,赛尔维乌斯俨然成了罗马政坛上冉冉升起的新秀,炙手可热。冒的太快、太猛往往不是好事,难免引起了竞争对手的猜疑和嫉妒,但是无论是塞尔维吾斯还是塔克文,谁都没怎么把这件事情放在心上。然而就是这一点大意。出事儿了。 塔克文的前任--四代王安库斯有俩儿子,这俩人出身高贵,也有一定能力和抱负,眼睛都瞄着国王的位子,也都想要在下一任国王竞争当中去试试身手,现在眼看着塔克文对塞尔维吾斯如此厚爱,羡慕嫉妒恨外加被边缘化的恐惧感,让这俩货干了件蠢事:暗杀塔克文。 之所以他们瞄准塔克文下手,主要原因是塔克文的声望实在太高了。 塔克文在罗马治理了37年,罗马蒸蒸日上,无论是普通老百姓还是元老院,都对塔克文十分佩服。如果塔克文在嗝屁前推荐塞尔维乌斯接任,那么以老塔的权威,塞尔维乌斯是不可能有竞争对手的,所以这俩货决定趁着事情还没到最后一步,先下手为强,把老塔做了以绝后患。 两个人的刺杀计划成功了,老塔被谋害,然而他们却并没有如愿以偿。抢到国王的位子。 因为就在这个千钧一发的时候,老塔克文的媳妇儿出手了。 王后第一时间叫来了女婿塞尔维乌斯,要他立即、马上接老丈人的班,当时塞尔维乌斯还有顾虑,觉得自己一是出身不好、怕镇不住场子,二是他毕竟是老国王的女婿,罗马建城以来还没有出现过王位家族世袭的情况,全体罗马人恐怕不服;王后老太太对着这个好女婿好一番劝才总算说动,接着她立刻赶到了元老院,亲自劝说全体元老接受塞尔维乌斯成为罗马国王,并且由于事态紧急,王后还提议特事特办,不要走原来的“先选举、后上任”的流程,让塞尔维乌斯立刻继位,安定局势,至于选举,等到罗马局势稳住了再后补也来得及。 一看老太太亲自出马,再加上老塔克文生前积攒下的无与伦比的威望,元老院一致同意了老太太的建议,为塞尔维乌斯破了一次例,于是,年仅30岁的塞尔维乌斯在没有经过公民大会选举的背景下,直接上位成为第六代罗马国王。 塞尔维乌斯就这样当上了罗马国王,整个过程塞尔维乌斯就好像开了外挂一样,内有贵人相助,外有人民支持,遇到困难有人出手相助,过程虽然惊心动魄但总能涉险过关,运气好到爆,电影剧本都不敢这么写。 说到这里,就必须给塞尔维乌斯的养母兼丈母娘的王后点个大大的赞。 从她整个过程的表现来看,老塔克文这个媳妇儿确实称得上是女中豪杰:冷静睿智、气场强大,不仅体现了一个高级领导干部夫人的高贵气度,她处理问题的手段和眼光,展现出的是不输丈夫的政治能力。首先,这个女人不仅看人的眼光很厉害,而且胸怀宽广。在收到老公被杀的消息后,她第一时间叫来的是女婿而不是儿子,说明她对塞尔维乌斯的能力、品德是绝对信得过的。虽然史书没有记载老塔克文的亲儿子是啥德性,但是没有谁比当妈的更清楚儿子,从老太太的反应来看,相信她心里很明白自己的儿子绝不是领袖之才,罗马决不能交到他们手上;第二,她亲自劝说元老院特事特办,这一招十分厉害。因为此时的罗马形势危急,如果一味坚持按照程序走,那么等于给了对方招兵买马、兴风作浪的机会,这会让罗马的局势更加危险,所以她力排众议,以最快的速度敲定结果,当塞尔维乌斯正式登上国王宝座的时候,也就断了对方搞事情的念想和机会,这种一锤定音的敏锐和果决,可不是一个普通家庭妇女具备的。 而事后的结果证明,王后的决定及其英明,塞尔维乌斯不负众望,成为了罗马历史上的又一位贤能君主,他不仅和养父兼老丈人塔克文一样内外兼修,而且还超越了老塔科文,把罗马带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从他过后,罗马的发展进入了全新模式,以后罗马人的成长就始终带着塞尔维乌斯的影子。 那么他究竟做了什么能这么牛逼?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