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

 时震球 2022-06-05 发布于江苏

今天我们先给千年罗马历史搭一个基本的框架。

罗马能说的事情太多了,而且个个故事和人物都非常精彩。摊开来说的话永远也讲不完,所以有必要先整理出一个基本的脉络,这无论是对我的写作还是大家的追更都有好处。对我而言,顺着这条脉络往下,对内容布局和节奏设计有了抓手,不容易写跑题;而对于各位老铁,大家能快速掌握罗马这一千年是怎么走过来的,大概都经历了什么,更重要的是,后面故事讲的内容多了,大家很容易看晕,那么到时候把这篇文章再拿出来看看,就能帮你快速理清逻辑,搞明白事情的来龙去脉,也能够判断未来故事发展会朝哪个方向走。总之吧,今天算是我们整个罗马系列的导言。

有句话叫做“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罗马城发展到今天我们看到的样子,总共经历了三个阶段:王政时代、共和时代、帝国时代。绝大多数中国人印象里的罗马,也就是凯撒、庞培、屋大维、埃及艳后的那段时间,只不过是共和末期的罗马图景,放在千年罗马史上只是一个片段而已。所以想要整出罗马的脉络,就要从这三个时期开始。

一、王政时代

这是罗马发展的第一个阶段,历时200年,可以看成是罗马少年时期。今天的罗马有个外号叫做“永恒之城”,这名字一听就非常高大上,然而罗马城一开始的起点却是低得难以想象。罗马俗称”七丘之城”,是说这个城市的基本形态不是一马平川,而是由七个小山丘组成的、高低不平的一个地方,在七个小山丘中间,也不全都是适合人类居住的地理环境,而是沼泽、湖泊、森林这些原始地貌,因此,从一开始,罗马人只能居住在这七个小山丘上。而最初来到罗马生活的人也不是什么好鸟儿,而是一群社会底层。后世考证,罗马的第一批居民是由一帮地痞流氓、罪犯奴隶组成的社会底层,是社会鄙视链的最低端,别人口中的loser。至于你今天听到的关于罗马城奇幻的传说,什么“母狼之城”、“战神后裔”之类的故事,那都是后来罗马人混壮了之后给自己脸上贴金而已。总之一句话,刚起步的罗马城,是一座小的不能再小、环境极其恶劣得无以复加、人员素质低下得难以想象的“屌丝之城”。

然而就是这帮所谓乌合之众,硬是靠着自治与创新,从一个部落城邦,逐渐吞并周边的部族,一步步站稳脚跟。期间的罗马实施的是王政统治,也就是国王治理模式,但是罗马的国王有一点很特殊:谁当国王不是靠家族世袭,而是靠选举。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当时的意大利周边散落着大量希腊人的殖民城市,实行的是希腊的那一套政治经济制度,对罗马人的影响很大。而罗马人自己对当时地中海世界最先进的希腊文明也是一种癞皮狗的态度,他们几乎将希腊的政治制度、思想文明一整套制度都给罗马复制了过去,在罗马建立了一套与雅典的治理模式类似的政体,给罗马的发展带来了制度保障。而在另外一方面,罗马人的运气也不错:就在罗马发展最为关键的时期,马其顿的亚历山大大帝开启了东征,他将矛头指向了东方的波斯,而对眼皮子底下的罗马视而不见,这就让罗马获得了相对安全的外部环境和充足的发展时间,不得不说罗马的运气非常好。在学习掌握了先进文明的经验后,罗马开始对外用兵,南征北战屡屡得手,但是罗马并未对早期征服的区域实施野蛮统治,罗马通过发明了元老院和罗马公民权的方法,将他们吸纳成为罗马的一部分,让他们参与国家决策和对外征战,这样既扩充了人口,也降低了统治成本,可谓一举两得。特别是其中的罗马公民权,最后成为罗马统治5000万人口大国的一项重要抓手,其重要性不亚于中国的科举制度,是罗马社会稳定的重要法宝,直到被卡拉卡拉当大礼包一样普发出去之后才失效。总体来说,这个阶段的罗马,是学习模仿为主,创新了统治技术与方法,获得了国家实力飞速发展。罗马王政时代一共经历了7任国王的励精图治,罗马从一个屌丝逐渐在亚平宁半岛站稳了脚跟,隐隐间有了逆袭王者的霸气。公元509年,在第七任国王“高傲者”塔克文被人赶下台后,前后约200年王政时代宣告结束,罗马进入了共和时代。

二、共和时代

共和时代这是研究罗马的重点,尤其是共和国晚期。

步入共和时代的罗马经过了长达百年的磨合、碰撞、积攒经验和教训,逐步对罗马的制度做了本质的调整和升级,他们废除了国王终生制,改为执政官选举制度,扩大元老院职权,同时还增设了大量的行政职务,如财务官、监察官、营造官、保民官等,在制度层面既做到了分权制衡,也将广大平民阶级的参政议政热情调动了起来,为后来罗马打赢一系列的内外战争奠定了群众基础。这些改革措施罗马人不仅做了,还通过立法的方式,将改革的成果固定了下来:这就是大名鼎鼎的《十二铜表法》、以及后来影响更为深远的《李锡尼法》的来源。罗马人这种通过立法的治理方式一代代传了下来,影响至今,变成了今天刻在西方人骨子里的信仰:法制思维。

罗马人在内部进行了改革,对外扩张却是一点都没耽误。没过多久,罗马统一了意大利半岛。而后,充满进取心的罗马人在将目光投向更加遥远的星辰大海后,遇到了一个强敌:迦太基。这是罗马崛起道路上必然要跨过去的坎儿。罗马从开始的防守为主到积极进攻再到最后推平迦太基城,一共经历了三次布匿战争,历时超过70年时间。罗马拿到了最后的胜利,也将罗马大国崛起道路上最为关键的一块砖严丝合缝地垒了上去,罗马地中海一哥的地位,也就彻底奠定了下来。在这期间,罗马将元老院、公民大会和执政官制度结合起来,创造出了一套具有罗马特色的治理体系,这套制度的精髓,在希腊学者波里比阿的眼中叫做“混合政体”,而在法国大思想家孟德斯鸠那里,叫做三权分立。这些最终影响到了美国宪法,在美国建国的那一批精英手里,转化为今天美国政体中总统、国会、最高法院的权力制衡的基本框架,在《联邦党人文集》中,亚历山大·汉密尔顿(首任财长、10美元上的头像)、詹姆斯·麦迪逊(宪法之父,第四任总统)和约翰·杰伊(首任大法官)撰写的文章中,对这一套政体的分析和运用构思解释得非常详细。可以说这一个时期的罗马,已经超越了老师希腊,成为了制度创新和理论实践的开创者。

然而就在这一切看上去很美好的背后,罗马社会正在酝酿一场持续百年的危机,学界都把这个时期比作罗马人的青春期,是人从少年转向成熟必然经历成长的烦恼。罗马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烦恼就是共和制度的失灵。罗马从一个七个小山丘的部落到称霸地中海,现有的政治体制已经延续了几百年,但是这套制度是罗马还是一个“小屁孩”的情况下制定出来的,现在随着罗马越来越大,出落成一个大小伙子,那么原来这套旧制度就变得不好使了。就好比人长大了,衣服穿不下要买新的,鞋子硌脚就得换更大的,罗马长大了,共和制度的衣服和鞋子却还是老一套在运转,这中间存在尖锐的矛盾,不出问题才怪。

而这些矛盾问题的总爆发,就是格拉古兄弟的改革运动。这两兄弟品行高远,志存四方,但是急于求成,缺乏操盘经验,在没有雄厚根基和内外部实力的情况下,妄图通过民粹的方法达到改革罗马的目标,结果被既得利益的权贵阶层反杀,双双被害。到了这个时候,大家发现,变大后的罗马,以往的那套万试万灵、包打天下的共和制度越来越不起作用了,整个国家的运转也出现了严重的问题,所以这段时间罗马内部发生了大家熟悉的斯巴达克斯起义,还有象征共和制度没落的咯提林阴谋等大事件,而对外作战上面,罗马的政府和军队也暴露出了巨大的问题,曾经牛逼的罗马军队甚至收获了“九战七败”的“辉煌”战果,这怎么看都不像曾经那个意气风发的罗马,此时所有人都会问:罗马究竟怎么了?

而且更糟糕的是,此时的罗马已经是地中海一哥,他的体量、人口、土地、宗教、社会等一系列问题带来的挑战是全新的,罗马人之前任何一个文明都没遇到过这么棘手且陌生的问题,那么以往那些治国理政的经验,比如希腊的治理经验,到了罗马这里也就什么屁用都没了。这就意味着,此时的罗马人已经不能指望再从外部吸取经验和指导,那么罗马人就只有自己摸索,自己闯出一条血路,用我们中国人的话讲叫做:摸着石头过河。

为了给罗马找出路,一帮我们耳熟能详的大人物登场了。其中最著名的三个是凯撒、庞培、克拉苏,对于这三个大咖,应该不用介绍太多。但是在他们前面,还有两个人物非常关键,马略与苏拉。这五个人联袂上演了一场好戏,直接把罗马从共和国推向了帝国。先是马略,在改革了罗马的军队制度后,曾经那个战无不胜的罗马军团回来了,但是副作用也很明显:军阀集团崛起了,罗马共和制度的基础遭到了来自武力的威胁;然后是苏拉,他通过复古改革,勉强维持罗马共和时代的基础:元老院。然而一切终究是徒劳,在他死后,他极力提携的后生晚辈庞培联合克拉苏和凯撒,三个人愉快地搞起了团团伙伙,把元老院玩弄于鼓掌之中,而苏拉留下的共和制遗产就在这三个死基友通力合作下被冲得千疮百孔。

故事讲到这里, 你会发现问题的本质是罗马人所固守的那一套共和制度已经不足以解决当下面临的问题,罗马需要再次转型,而且迫在眉睫。在克拉苏死后,“前三头同盟”瓦解,凯撒所代表的平民派和庞培所代表的贵族派进入了总决赛,最后,凯撒在高卢起兵越过卢比孔河(Crossed the Rubicon),庞培出逃埃及,被埃及法老所杀。凯撒君临罗马,帝国时代正在朝罗马招手。

在这个时段,我们可以看到克拉苏财雄天下,庞培少年得志、凯撒大器晚成。能够领略前三头同盟密室政治的烧脑与肮脏,能够一睹凯撒征服高卢的雄风,能够看到元老们的卑鄙与龌龊。我们可以看到精彩纷呈的历史画卷都被定格在一个个具体的地点,卢比孔河,法萨卢斯,亚历山大港,罗马元老院。我们能够读到凯撒在《内战记》中的“我来我见我征服”的无敌,也能够读出西塞罗作品中透露出来的理想与懦弱,凯撒遇刺的悲壮,当然逃不掉的,必须要说一下的凯撒与埃及艳后的八卦情史。

三、帝国时代

凯撒灭了庞培。但是不久之后凯撒死在了以西塞罗为首的顽固共和派手上。但是凯撒给整个罗马构建的转型设想却没有受到影响。他挑选了一个千年难得一遇的天才接他的班,这个人叫屋大维,是凯撒的外甥,他18岁年纪轻轻就接过了凯撒的遗产,在凶险复杂,动荡混乱的罗马政治漩涡中纵横捭阖,游刃有余。展现出了与他年纪极不相符的冷静、沉着、务实,以及深不可测的心机和手段。很快他便掌握了局面,平息了叛乱,将罗马的大权牢牢掌握在手中。完成了凯撒的遗愿,在屋大维手上,罗马顺利完成了从共和国走向帝国的转型。从此以后罗马出现了一个新的职业:皇帝(也叫第一公民)。而屋大维,就是罗马帝国开国皇帝:大名鼎鼎的奥古斯都大帝,罗马帝国时代正式开启。

奥古斯都大帝雄才伟略,且活的足够长,将他的一套正确的治国理政的思路,通过巧妙的制度设计和政治运作转化为罗马国力的恢复与提升。他统治下的罗马,有个光辉的名字:Pax Romana,这就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罗马统治下的和平”,奥古斯都活到77岁,留给继任者的是一个强盛的罗马。但是奥古斯都却逃不开一个帝国最为敏感、最为头疼的问题:接班人。奥古斯都内政外交治理得相当出色,但却没有留下一套明确的接班人制度。主要原因一方面是由于罗马的共和传统影响太深远,人民对世袭制接受程度还不高,另一方面罗马的军事立国逻辑在帝国时代的影响力不断上升,造成了“兵营出皇帝”局面,(和中国南北朝时期和唐末五代十国的逻辑是一样的)。结果就是,在这两个方面互相作用和纠缠下,奥古斯都以后的几位皇帝,治理水平和道德水平都不在线,其中就包括了著名的暴君尼禄,罗马陷入了混乱。直到公元96年,老皇帝涅尔瓦即位,建立了养子继承制度,形成了立贤任能的传统,由此带来了罗马的五贤帝时期,开启了黄金时代。这个时代,是整个罗马的巅峰。图拉真、哈德良、安东尼.庇护和马可·奥勒留,以接力赛的方式,把罗马帝国的疆域、经济、军事、外交、文化都推到了顶点,我们耳熟能详的“地跨欧亚非、称霸地中海”的罗马,就是指代的这个时期。从奥古斯都大帝到五贤帝时代,我们熟知的罗马大竞技场、万神殿、图拉真记功柱、哈德良长城都完工于此,以及“条条大路通罗马”的宏伟基础设施建设遍及帝国全境,足以体现这个时期罗马整体治理水平和文治武功。

中国有句话叫做“月盈则亏”,巅峰之后的罗马帝国,不可避免开始走向下坡路。不过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当然也不是一天毁灭的,她走向衰亡,也是值得好好品味研究的。

这个阶段,我认为有四件事是特别值得拿出来重点说,

第一:卡拉卡拉普发公民权,他严重破坏了罗马帝国社会结构,为罗马帝国人心离散和社会崩溃埋下了危机的种子;

第二:戴克里先推行四帝共治,将帝国一分为二,想用各司其职的方式将庞大的罗马帝国维持住最基本的统一,然而,这种自救行为,最终证明是徒劳的;

第三:君士坦丁大帝迁都君士坦丁堡,这实际上是罗马帝国选择专心经营东部,放弃帝国西部的决定,可以看成是罗马精英阶层对现实的无奈妥协;

第四:基督教崛起。表面看上去这是宗教的胜利,但是实际上,这是罗马帝国精英阶层面临晚期危机之后与现实进行的切割和交易,为的是保存罗马帝国最有价值的财产,只不过是以信仰的方式体现出来,而不是以世俗权力的方式显现出来。

这看似不相关的四件事情,都指向同一个逻辑:罗马过度扩张和治理技术的矛盾,迫使罗马高层展开自救,但是由于之前一系列内外政策的重大失误,导致努力付之东流,罗马这个辉煌一时的大帝国,也在公元476年,罗马最后一位皇帝被蛮族首领奥多亚克废黜,历时千年的罗马帝国宣告覆灭。有关这个时期不朽的传世经典便是爱德华·吉本的《罗马帝国衰亡史》。我将沿着吉本的思路,讲述三世纪危机,米兰敕令、尼西亚会议、蛮族入侵等事件,大家可以从中看到罗马帝国夕阳的余晖,也能感受到罗马在复杂的内外部环境下的民族、宗教、政治、军事等一系列原因纠缠在一起,如何一步步走向没落的,我们从中又能得出怎样的经验和教训。

以上便是罗马1200年兴衰成败的简单梳理。

四、罗马之后

公元476年后,西方世界进入了中世纪。长达一千年,这期间原来的罗马帝国时代的版图,被分成了两个板块。东边是以君士坦丁堡为中心的拜占庭帝国,将罗马帝国的法统又往下传播了一千年,而拜占庭的这1000年在历史上也被称为“第二罗马”,直到公元1453年帝国首都被奥斯曼土耳其的穆罕默德二世攻破,宣告中世纪的结束。然而,罗马人的法统和影响却并没有因此中断,拜占庭帝国的一支血脉逃到了俄罗斯,与莫斯科大公结婚,拜占庭帝国的法统也就带到了俄罗斯。这就是今天的俄罗斯为什么会骄傲的认定自己是“第三罗马”的原因:他们继承的是拜占庭最正统的皇家血脉和最纯正的东正教信仰,以至于后世的俄罗斯扛把子们脸不红、心不跳,理直气壮称自己为沙皇的原因:沙皇就是凯撒的俄语音译(Tsar)。虽然罗马覆灭了,但是罗马的影响确实还在今天的世界上传播。

同时,在欧洲的西面,原来的西罗马帝国在进入中世纪后,就像摔碎的玻璃一样四分五裂。中间有一段时间,神勇的查理曼大帝一度将其收复统一,建立了庞大的加洛林王朝,在公元800年圣诞节,在教皇利奥三世的加冕下,被册封为“罗马人的皇帝”,罗马帝国的影响力以这种方式在西欧延续了下来。尽管查理曼大帝死后,帝国再次分裂,欧洲从那个时候开始就再也没有统一过,但是查理曼的子孙将帝国分为三块,也奠定了今天德国、意大利、法国的基本版图和欧洲的基本格局,查理曼因此也被誉为“欧洲之父”。可以说今天的西欧,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罗马帝国精神和秩序的延续。

从罗马帝国覆灭到1453年中世纪结束,西欧就像我们战国时期,精彩事件不断,英雄人物辈出。北方有维京海盗崛起,留里克王朝、北海大帝国;英国有诺曼征服、金雀花王朝和玫瑰战争、法国有领主争霸、百年战争和十字军东征,意大利有教皇与领主的明争暗斗,有威尼斯共和国,德国奥地利有霍亨施陶芬家族哈布斯堡家族统治的神圣罗马帝国,所有这些时期和相关的人物,我将在下一个板块中与你详聊。

不管是西边的法兰克人还是东边的拜占庭帝国,我们发现罗马对西方后世的影响,绝没有因为罗马皇帝在公元476年被废黜就此画上句号。相反,罗马的遗产对西方和整个人类的后世的影响,一直都在,从未走远。

从希腊到罗马,一路走来形成的政治、经济、法律、文化和风俗,以及脱胎于罗马帝国内部的基督教传统,两者共同奠定了今天西方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底层基础,也是今天的中国人和西方人打交道必须掌握的知识。除非你还想回到闭关锁国、离群寡居的状态中,否则无论出于怎样的原因,今天的中国人都免不了要和这帮洋鬼子接触,不管是出于直接的还是间接的,对于罗马,多了解一点,对于我们有益无害,至少能够保证让我们在交往过程中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仅凭这一点,罗马就值得我们花时间学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