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双学位毕业论文范本 |
|
|
本科毕业论文
(双学位)
中文题目:
外文题目:
修读院系
修读专业
年级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结稿日期
四川外国语大学辅修与双学位办公室制
从社会分层角度分析我国大众传播
中的“知沟”现象
(空一行)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大众传播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媒介的普及与大众化意味着大众传播时代的到来。它为社会各个阶层提供了充分接触与分享信息的机会,使信息在全社会得以均衡流通。而信息资源的平等分配是每个公民对公共决策作出明智判断的基本前提,这是民主基本保障之一,也是创建公平社会的必要条件。但事实上,社会不同阶层的受众在信息接收上存在着差异,即会产生“知沟”现象。这不仅仅是传播中的问题,而且是一个社会问题。探究其深层原因,是由于社会分层的存在。本论文是从社会宏观纵向结构——社会分层的角度来分析“知沟”现象成因并结合我国目前的社会阶层分化状况,阐释我国大众传播中“知沟”现象,由此找出解决方案。
(空一行)
关键词:知沟;社会分层;社会经济地位
SocialStratificationAngleofViewto
AnalyzethePhenomenonof“KnowledgeGaps”
inChinaMassCommunication
(空一行)
Abstract:Themasscommunicationsectorinourcountryhasbeendevelopingalotduringrecentyears.Thepopularizationofmassmediameansthattheageofmasscommunicationiscoming.Itprovidesdifferentsocialstratumwiththechancetosharemassmediainformation,thusinformationcanflowfluentlyamongthem.Theequalacquisitionofinformationisthebasicpremiseforeachcitizentomakewisedecisionforpublicpolicies.Anditisalsooneofsocialdemocraticguarantees.Mostimportantly,itistheessentialtermforbuildinganequalsociety.Butinfact,gapsexistamongdifferentsocialstratumwhentheyacquiremassmediainformation.Thisphenomenonistermedas“KnowledgeGaps”.Itisnotsofaraprobleminmasscommunication.Itisasocialproblem.Themostinfluentialfactorsinresultinginknowledgegapsissocialstratification.Withtheaimoffindingthewaystosolvetheproblemof“KnowledgeGaps”,thispaperanalyzethisphenomenonfromtheaspectofmacro-lengthwisesocialstructureandexplainitbasedonthefactofChinatoday’ssocialstratification.
(空一行)
Keywords:knowledgegaps;socialstratification;socialeconomicstatus
目录
(空一行)
一、界定“知沟”假设………………………………………………………………………..1
(一)“知沟”的概念………………………………………………………………………1
(二)“知沟”假设的缘起…………………………………………………………………1
(三)“知沟”假设的诞生…………………………………………………………………2
(四)我国“知沟”假设的实证研究………………………………………………………2
二、“知沟”现象的成因分析………………………………………………………………..3
(一)社会宏观层面分析……………………………………………………………………3
(二)个体微观层面分析……………………………………………………………………4
1.兴趣、爱好………………………………………………………………………………..4
2.所掌握的传播技能……………………………………………………………………..5
3.信息储备量……………………………………………………………………………..5
4.社会交往………………………………………………………………………………..5
5.对信息的选择性接触、理解、记忆…………………………………………….5
(三)两层面的互联性分析——社会因素最终决定个体因素…………………………...5
三、我国社会分层及其“知沟”现象分析………………………………………………….6
1.我国社会分层现状…………………………………………………………………...6
2.我国社会分层下的“知沟”现象…………………………………………………...7
四、关于“知沟”现象的对策与解决方案………………………………………………….9
1.发展教育……………………………………………………………………………..9
2.提高媒介素养……………………………………………………………………….10
3.提高技术使用水平………………………………………………………………….10
4.改进媒介宣传策略………………………………………………………………….10
五、结语……………………………………………………………………………………...11
一、界定“知沟”假设
(空一行)
(一)“知沟”的概念
(空一行)
“知沟”——Knowledgegap,在一些中文传播学论著中也译成“知识沟”,但严格说来,英文中的“Knowledge”和中文“知识”词义有些差别,“根据美国传统辞典,knowledge意为:1)“通过经验或学习所获得的对某物的熟悉、知晓和理解;”2)“学问、博学”。查《辞海》,中文的“知识”指:“人类认识的成果或结晶。”包括“经验知识和理论知识。经验知识是知识的初级形态,系统的科学理论是知识的高级形态。”“knowledgegap”中的knowledge一词指的是英文的前一个意思,在词义上它与中文的经验性知识有些接近,但更接近于中文的“知晓”“了解”“熟悉”,因此,它与我们平时所理解的“知识”——尤其是系统的理论知识有相当的差距。”[1]在英文的语境中,knowledge同样有两种不同的意义,“知沟”假设的提出者在《大众媒介功能,知识与社会控制》一文中曾对“knowledgeof”与“knowledgeabout”作了区分;“前者指的是对一个主题或事件有关的事物的熟悉与了解,后者则是包括分析性知识和正规知识。”[2]作者明确指出,文中所指的是knowledgeof而不是knowledgeabout。
综上所述knowledgegap指对所传播的信息的知晓、了解方面的鸿沟,(gap实际上指的是差异或差距),故译为“知沟——它比较接近于“知晓沟”。
在此,有必要对“信息”和“知识”两个概念作基本区分。科学家认为人们在获取了信息之后,再经过大脑的加工,信息就转化成了知识,信息是知识的原料,知识则是经过加工的信息产品、是系统的信息。用最简单的话理解:信息是独立于个体而存在的资料、数据,而知识是个体经过大脑学习和储存的信息。在本文的论述中,信息是指所有由媒介发出的材料,知识则专指受众通过媒介获知的信息。
由此,我们可以将“知沟”现象理解为:不同的社会受众群体在知晓及获取由大众传播媒介发出的信息时,会产生差异或差距。
(二)“知沟”假设的缘起
“知沟”……
二、“知沟”现象成因分析
(一)社会宏观层面分析
“分层”本来是个地质学概念,指地质构造的不同层面。社会学家借用这一概念来分析社会的纵向结构。在社会生活中,由于种种差别和社会不平等,人们总是生活在不同层次的社会水平上,这就构成了人们在社会中的上下位置。据美国社会学家爱戴维·波普诺定义:“社会分层是一种根据获取有价值物的方式来决定人们在社会中的群体等级或类属的一种持久模式。”[4]产生社会分层的原因是社会差别与社会地位的存在。社会学中通常用社会经济地位(socialeconomicstatus)SES来对社会地位进行度量。“SES是以个人教育程度,收入水平,职业声望作为关键维度。”[5]个人作为社会存在,必然要受到社会等级分类的制约,归属于不同的社会层面。社会阶层呈梯形状由低到高排列,成为一个序列,构成分层体系。……
(二)个体微观层面分析
对于个体层面的分析属于微观分析。大众传播的受众是一个个具有自我特征的个体。在接收大众传播的同时,由于自身的因素也会造成不同程度的“知沟”现象。
1.兴趣、爱好
个人的兴趣、爱好往往会支配其对哪类信息的偏好。比如,喜欢足球的人往往对足球信息感兴趣;女士一般偏向美容,服饰等方面的信息。就某一信息来说,可能符合自己的口味就更加关注,不符合的可能就无暇顾及。
2.所掌握的传播技能
随着传播媒介技术的发展,对受众媒介使用能力的要求不断地提高,传播媒介技能越高,获取信息的渠道越多,从而所获得的……
注释
[1]李良荣.新闻学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158.
[2]Mesquita,A.C.,Mori,M.N.,Vieira,J.M.Vinylacetatepolymerizationbyionizingradiation[J].RadiationPhysicsandChemistry,TimesNewRoman字体)。
3.首行悬挂缩进2个字符。如果引用的文献有两行以上,第二行也必须首行悬挂缩进,以和作者或(国别)的第一个字对齐。注释部分中文用宋体,英文用TimesNewRoman,五号,左对齐,行距20磅。
4.网址取消超链接。
5.文章如有两个以上的作者,作者名之间用逗号(,)隔开。
6.国外的作品如引用的是中文版必须有国别、翻译者。
参考文献
Donohue,G..A.,P.J.TichenorandC.N.Olien.MassMediaFunction,KnowledgeandSocialControl.JournalismQuartly,(4):155-160.
(空一行)
颜彦.论媒介定位.青年记者,2002年第4期。
谢希德.创造学习的新思路.人民日报,1998年12月25日。
陈金梅.新闻娱乐化研究.南昌:南昌大学硕士(或博士)学位论文,2007。
潘潇涵.浅谈电视新闻娱乐化.http://www.byzc.com/zhuanye/YanJiuChuangZuo/2357.html,2008-9-1.
……
注意:
1.楷体,小四,行距20磅。
2.不编序号,参考文献中没有书名号,不写著、编著、主编等内容。
3.参考文献如果有外文文献,先编外文文献,再编中文文献,中外文文献排列顺序均按照作者姓氏的英文字母顺序排列,如姓氏相同,则以名的第一个字母排序,依此类推;英文用TimesNewRoman字体。
4.参考文献数量不少于10篇,其中专著不少于8篇。
5.注意区分条目中圆点和逗号的用法。
6.参考文献的顺序排列请用升序(在表格工具栏→排序中用升序)。
7.参考文献的结尾必须都以句号(中文为宋体,英文为TimesNewRoman字体)结束。
2
1
4
黑体,五号,加粗,顶格
黑体,小二,居中
黑体,五号,加粗,顶格
全文采取20磅行距
3-5个关键词,各关键词之间用分号隔开
中英文摘要页,页码采用小写罗马字母编排
TimesNewRoman,四号,加粗,居中
TimesNewRoman,小四,20磅行距,两端对齐
TimesNewRoman,小四,加粗
TimesNewRoman,小四,加粗
目录字体用宋体,小四
黑体,四号,加粗,居中
第二级编码
第三级编码
分散对齐
目录页单独编页码
一级标题,黑体,小三,居中
二级标题,黑体,四号,缩进两个字符
正文用宋体,小四,20磅行距
正文首页不显示页码
三级标题,黑体,小四
正文页码从第二页开始打印(首页不显示),采用“页面底端居中”的格式
注释的行文采用首行缩进的方式,每一注释首行缩进2字符。
黑体,四号,居中
注释文字,中文用宋体,五号,英文用TimesNewRoman,五号
参考书目的行文采用悬挂缩进的方式,每一书目悬挂缩进2字符。
黑体,四号,居中
中英文之间空一行
参考文献文字,中文用楷体,小四,英文用TimesNewRoman,小四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