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时评】《鸡汤文刷屏,你喝多了会怎样?》

 小青闲话 2022-03-17

爱上我~

作 者:娴 清
  
      “所谓成长,就是逼着你一个人,踉踉跄跄地受伤,跌跌撞撞地坚强”“可不可以在我难过的时候,二话不说先给我一个拥抱”“人生,不过是流着眼泪吃着肉”……在朋友圈里这种暖文爆棚,情感治疗,心灵抚慰,在生活中摸不着道路的人,一下子在朋友圈喝满了鸡汤,刹时元气满满,双眼发直。

    许多鸡汤的署名是名人的,只要你一夜成名或身价显贵,不论之前的道路究竟如何,凡你说的话都会变成至理名言。于是,白岩松自嘲:”全国的白岩松有很多。“马云成了成功学的代言人,陈道明居然变成八卦婆,甚至研究起王菲的情感。各种文章少了本应有的对现实棱角,多了温和的软刀子,把你的大脑变成一锅粥。
  
     我也曾转发过汤唯在英国的故事,结果汤唯说自己只是在进修,根本没有那么艰辛的打工经历。我真的读过杨绛先生的著作,但还是有一句鸡汤文把我忽悠了,以为是杨先生所写,后来人民文学社出来公开发表声明,我才知绝非先生手笔。

      对此实在是汗颜,为什么人们这么喜欢喝鸡汤呢?在微信阅读订阅榜上,情感资讯类公众号的关注度往往是较高的。

  在鸡汤文中,生活中一切的挣扎与寻找的过程被忽略掉,所有的事情都有了一个确准的定论,浅薄的人生经验和处世技巧成了内容的终极诉求,将五味杂陈的人生变成了一出自我导演的独角戏,结局往往只有一句话,就是要自我快乐。

      建立在没有思考力的快乐是不牢靠的,说好听点叫“淡定",说难听点叫“阿Q精神胜利法”。
 
  由于大多数鸡汤文的作者不会独立思考,学术功底也很欠缺,当惨淡的现实中采用了缓解、回避,举重若轻,本来是深刻的批判性思考及反省精神变成了个人的小情绪,小故事,把千万世象变成了只有一种温暖滋味的兴奋剂。

     喜欢读这类文字的人多半是事业发展长期停滞或失业、失恋等进入人生瓶颈的状态,缺少深度的知识文化素养的年轻人,或是虽然有相当人生经验,但缺乏理性思考和批判精神,特别是没有反思过命运这个主题的中年人。

    命运并不是完全靠你的努力就可以改变的,儒家的说法是“尽人事,知天命”,虽然你要努力,但天命是有常的,特别是努力的方向需要找准,这个方向只能从你的内生体系中建设,而不是一碗碗鸡汤能给你的。

    现在的人正如当年明月所说,别说去看古籍了,就一般的书也不爱看。他们就等着别人调好了料,放了盐,吃人家吃剩的东西,这种快餐似乎能满足你的美味欲求,长远来看,没有什么自我见识。

     这些人一边疯狂地转发鸡汤,好像每天都懂了什么,了解自己的生活状态,一边却绝不愿付出一点儿力气,哪怕按鸡汤文中有益的指点,做出一些正确的行动。这种后果是不能真正提高事物的判断力,变得人云亦云。

  文学、哲学等书籍束之高阁,无人问津。鸡汤文占了人们大半阅读时间,以至于当下一些作者本想创作深度阅读的文学、哲学书籍都需要“鸡汤化”,才能被受众接受,出版社也盲目追风,失去了出版社本应有的价值诉求,以至于许多书满满是一锅鸡汤同,没有了作品本应有的人文品格。这对培养人的独立思考能力没什么益处。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反鸡汤文曾一度走红,因呼吁正视人生现实而引发网友的疯狂转发。“人生中最大的悲哀就是每天看'鸡汤’文,每天给自己打气,然后再看'鸡汤’文,再打气。”

      现实的冷酷是需要人们来认识的,却也不宜过分夸大。光有情怀和理想,没有理性的认识,是无法做出一番事业的;而只有对现实冷酷的痛斥和畏惧,不能客观掌握认识世界,没有自我的人生思考,同样难以拥抱未来。
   
   逃避在鸡汤文的虚幻想象中自我安慰,只会变得浅薄,接触不到真正深远的内容,形成独立的认知体系,只有向前走,才会打破这些,看到世界的本相,理智地选择自己的人生,而不是被洗脑,被喂养,被成功。


   
  


      
 专栏 时评 
 
娴清

已出版多部作品,本公众号皆原创文章,抄袭必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