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编制依据及适用范围 1.1 编制依据 法律法规、规程规范、工程建设合同、设计文件、度汛技术要求、施工组织设计、当地防汛指挥机构及水行政主管部门要求等。 1.2 适用范围 有度汛任务的项目应编制度汛方案。明确本方案涵盖时段、覆盖工程范围;本工程与其他邻近项目、流域防洪度汛的关系。 2.工程概述及度汛要求 2.1 基本情况 工程概况、规模、等级,洪水标准,工程总体布置情况;涉及度汛的临时建筑物等级、标准及布置;以及工程建设管理模式等。 〔主要包括工程概况、工程规模、等级划分、洪水标准;工程主要建设内容和工程总布置情况;导流方案,以及围堰、导流设施等主要度汛挡、泄水建筑物等级标准、布置及断面形 式;明确工程建设现场项目法人、施工、设计、监理、监测等单位管理机构以及代建制、管理总承包(PMC)、全过程咨询、施工总承包等管理模式及相互关系。〕 2.2 水文地质 工程所在流域及河流的水文、气象条件,以及工程范围内汛期水位、流量关系;工程所在地地形、地质条件等。 (水文气象包括汛期的气温、降雨、径流、历史洪水和设计洪水等;工程范围内度汛挡水、泄水建筑物的水位流量关系;工程地形地质主要包括工程范围内陆形、地质条件描述,主要度汛挡水、泄水建筑物地质条件。) 2.3 工程面貌及度汛要求 本方案编制时与度汛相关的永久工程、临时设施面貌情况及度汛对这些项目面貌的要求,度汛方法及度汛总体布置方案。 〔工程面貌主要包括:方案编制时永久性工程(主体工程和库区移民、地质灾害处理等专项工程)和临时工程(施工区生活和生产营地、排水沟渠、供水和供电系统、道路运输系统等)进度面貌;满足度汛对项目进度要求、度汛方法(含分期)及度汛总体的安排。〕 3.度汛组织机构及职责 4.度汛保障 4.1 汛前工程进度 根据工程不同阶段,为满足度汛要求,在建工程及临时设施在汛前应该完成的面貌安排及汛前应该完成的防护措施计划。 〔汛前工程进度计划应充分考虑工程建设不同阶段(如:截流前、围堰挡水、堤防挡水、建筑物挡水、工程完工后竣工验收前等不同阶段)的特点与要求,工程度汛前永久工程和临时工程应达到的进度要求;为保障工程安全度汛永久工程和临时工程应做的防护措施。并细化为实现进度及防护要求所需要的材料、设备、人员、资金使用及抢工等资源保障措施。〕 4.2 度汛资源保障 度汛物资、机械、设备清单,采购、保管与储存;汛期综合后勤保障,以及汛期值班及抢险人员及工作安排等。 〔防洪度汛设备与材料等物资的采购、保管与储存,数量及质量要满足《防汛物质储备定额编制规程》(SL 298)和《防汛储备物质验收标准》(SL 297)的要求;汛期电力供应及应急电源准备,常规与应急水源;医疗保障与救援方式;常规与应急通讯、内部相关单位之间及与当地人民政府及防汛、气象、海洋、水文、国土等部门的联络渠道;正常交通与备用通道;综合后勤保障、度汛经费保障等;防洪度汛值班安排,应急抢险队伍组成、分工及汛期管理等。〕 4.3 汛前检查 对照度汛要求及标准,明确汛前对工程及防护措施进行验收或检查内容;各种环境、资源保障措施落实情况的检查要求。 〔检查验收内容、标准、参加单位(可邀请与防汛度汛相关的单位)、验收时间、验收成果以及遗留问题处理方式〕 4.4 汛期信息获取 获取汛期气象预报及雨情、水情、汛情的方式和通信保障渠道。 (了解本区域雨情、水情测报站网布置情况;明确本工程汛期雨情、水情、汛情及通报的获取方式、联系人和通讯联络方式,建立多渠道信息保障措施,确保及时准确获取相关信息资料。) 4.5 汛期施工及工程调度 汛期施工部位及度汛安全防护;根据不同雨情、水情及洪 水预报,工程范围内挡水、泄水和排水等工程的度汛调度方案。 (保障汛期施工采取的安全措施;根据不同雨情、水情及汛情,明确工程范围内围堰、导流设施、排水泵站等施工度汛工程的调度方案;明确需要水行政主管部门等调度域外工程度汛的要求。) 4.6 巡查监测及报告 施工现场雨情、水情、汛情、工情及险情等防汛情况巡查检测要求;对危及建筑物安全和其他安全度汛隐患检查的内容、排查方式、治理的时限与频次;度汛情况报告的主要内容、时限及报告程序、方式。 (明确工程范围内度汛问题清单,开展常态化检查的项目、内容及频次,对相关数据的分析、内部及外部报告的要求等。) 5.风险识别与应急处置 5.1 风险识别及评估 汛期施工现场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其对工程本身及对周边环境、人民生命、财产的影响。当汛期发生施工超标准洪水导致本工程失事对域外造成影响较大时,应制定施工超标准洪水应急预案。 〔汛期应对工程范围内可能发生超过本工程施工期设防标准的洪水、恶劣天气、地质灾害及溃坝、溃堰、基坑淹没(管涌)、建筑物冲毁、设备故障、冰(排)凌等风险进行识别,必要时制定施工超标准洪水应急预案。〕 5.2 预报预警及演练 根据雨情、水情及洪水等信息,设置预报预警值,明确启动应急处置措施条件;适时组织开展应急措施演练。 (根据工程所处位置的水位情况,不同的水位预报预警值,确定启动应急处置的条件。) 5.3 应急处置 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具体的抢险、疏散等风险控制应急处置措施;当风险扩大时与上一级应急预案的衔接程序。 (根据预警从值班级别、工程调度、加固加高防汛设施、基坑冲水、人员救护、请求社会救援、事故控制、现场恢复等方面制定应急处置措施。) 附录 A 附图: 1 工程对外交通图。 (主要是汛期哪些陆路、水路可以使用,可以通行车辆类型。) 2 工程施工总布置图。 3 施工导流布置图。 4 工程区域内陆质灾害分布图。 (工程所在地存在地质灾害的类型、区域、地点。) 5 应急避险路线图。 (发生险情后人员、设备如何进行紧急避险以及避险的路 线、地点等。) B 附表: 1 防洪度汛组织机构表及成员联系方式。 2 防洪度汛检查表。 3 防汛物资、设备一览表。 来源:水利部、我们的水土保持 |
|
来自: gymrlwu78v8b0h > 《文件夹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