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大概是世界上最为复杂的事物,既复杂又难以捉摸。蒋介石就是这样一个好坏参半的人,在民族大义和至高无上的权力面前,蒋介石选择后者。坚持着自己所谓的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 ![]() 乱世年代 因此在面对外国侵略者不断的发动战争,想要侵占中国的野心之时,蒋介石可以放任不管,为了个人利益,而不断的发动国共战争。 虽然蒋介石对于祖国母亲并没有热爱和保护,但是对于他自己的母亲,却又表现出来一个十足的孝子模样。 蒋介石的母亲名叫王采玉,在那个动荡的年代,王家也属于富户。不过随着王采玉的父亲因病去世,王家也家道中落。王采玉靠着出众的女红做些针线活补贴家用,之后便嫁给了竺某。第二年,王采玉生下了一个儿子,只可惜这个儿子身体不好,突发急症去世。 ![]() 竺某也在不久后因为被传染霍乱而死,王采玉虽然回到娘家,但在那个封建的社会,很多人很迷信。王采玉因为相继死了儿子和丈夫,被冠以克夫克子的帽子。 加之日子太过贫困,竺家更是穷得叮当响,没有任何财产供王采玉生活。王采玉便想要出家为尼,常伴古佛。只是王母不同意年纪轻轻的王采玉出家,最后拗不过女儿,只好同意她出家。如果王采玉真的一辈子出家,怕是中国历史就要改写了,蒋介石也不会顺利出生。 很多事情冥冥之中早已注定,蒋介石的父亲蒋肇聪经营家族玉泰盐铺,生活富足,只是妻子孙氏因病去世。 ![]() 恰好王采玉的堂兄王贤东在盐铺里打工,他想起在寺庙出家的王采玉,便想要做媒为蒋肇聪续弦。 在堂兄的劝说下,年仅23岁的王采玉嫁给了45岁的蒋肇聪。两人倒是没有因为巨大年龄差距而生疏,反倒是举案齐眉,十分恩爱。再婚后王采玉生下了四个孩子,两子两女。只可惜那个年代很多突发疾病无法医治,一个孩子能好好长大也不容易。除了长子蒋介石和长女蒋瑞莲活下来以外,其他孩子都不幸夭折。 命运多舛 这样的好日子并没有持续多久,命运似乎很喜欢捉弄王采玉。婚后几年,蒋肇聪也不幸感染霍乱去世,留下王采玉带着年幼的蒋介石和妹妹。 ![]() 王采玉艰难地拉扯着两个孩子,为了让唯一存活下来的儿子成才,她花费了大功夫培养蒋介石,专门为其寻找严师教授的私塾学习。 在蒋介石14岁的时候,差不多到了说亲的年纪。古代封建社会的人多半寿命很短,加上又有时疫等等各种难以治愈的疾病,结婚的时间普遍很早。 王采玉便托媒人四处物色合适的待嫁姑娘,因为蒋介石十分调皮,顽劣的性格人尽皆知,可谓是恶名远扬。因此很多人家都不愿意将女儿许配给蒋介石,最终毛鼎同意这门亲事,愿意将女儿毛福梅嫁给他。 ![]() 知书达理,贤良淑德的大家闺秀毛福梅比蒋介石大五岁,两人虽然结婚,但是蒋介石一直不喜欢这个和自己没有共同语言的人,并且文静贤良的妻子。王采玉在毛福梅嫁过来以后,为了让其和蒋介石在思想上同步,并且以后能更好地辅佐自己的儿子成才,便送毛福梅去女校就读。 在蒋介石十九岁的时候发生了一件事情,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也让他的人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八国联军侵略,清政府不但不出兵阻拦,反倒是慈禧带着皇帝妃嫔离开紫禁城四处逃窜,除了割地赔款就是无限退让。 ![]() 一笔又一笔的赔款数额巨大,自然要从老百姓身上克扣。重重的赋税压在了老百姓身上,加上很多佃户并没有自己的田地,需要租种地主乡绅的土地,一层层盘剥使普通人过得十分艰难。 王采玉带着一家人过得本就艰难,又因为孤儿寡母,被那些地主富户联合起来欺负,要求他们家摊付的钱财多得离谱,非常不合理。 逃亡台湾 王采玉据理力争,换来的却是蒋介石被抓进了监狱,无奈之下,为保住儿子性命,变卖家产,凑够了这笔钱,才将儿子救出来。 ![]() 蒋介石从这件事情中深受震撼,王采玉也鼓励自己的儿子一定要成才,除去这些贪官污吏,成为一个为民办事的大人物。 为了更好地学习,学习新式思想,带着母亲的希冀,蒋介石前往日本留学。这一去,不但开拓了蒋介石的眼界和学识,在结识了孙中山等革命领袖之后,也开启了他加入革命的决心,自此开始革命之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