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86战:六镇之乱(4)繁华声遁入空门折煞了世人(万字长篇)

 十五志于学者少 2022-03-17

507年的钟离一把火后,南北战事依旧不断,双方互有胜负,总体而言陷入拉锯。

508年十月,魏悬瓠军主白皁生等杀豫州刺史司马悦举州降梁,萧衍派马仙琕等出兵一度收复义阳,但北魏随后南下击溃梁军收复了全部失地;

511年三月,时隔两年多,梁国队也出了叛徒,朐山城(今江苏连云港)内乱降于北魏,当年十二月,马仙琕督诸军又大胜拿回了朐山。

514年,大格局法师萧衍为了夺回寿阳居然不顾本国工程师的反对采用了降将王足的建议,命康绚用军民20万,施工两年,用了无数铁器垫底,巨石大木截流,泥土填筑,终于建成了坝高20丈(约50米),顶宽45丈(约110米),底宽140丈(约350米),长9里的浮山堰。

那是一千五百年前啊!伟大的中国劳动人民!

这个浮山堰距离寿阳200里,战术目的据说是为了让淮河搁那憋着,把上游的寿阳憋死。(五河县与泗洪县交界,下图红点处)

图片

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具体过程不讲了,萧居士你对大自然有敬畏吗,而且这浮山堰本就是头顶悬雷,后面还出了人事问题,修堰的总工程师被调走了。

516年八月,淮河暴涨,浮山堰崩溃,随后史书中一系列闹猪八戒的记载,死了好几万,整个下游几十万人陷入泽国。(至其秋,淮水暴长,堰坏,奔流于海,杀数万人。其声若雷,闻三百里。水中怪物,随流而下,或人头鱼身,或龙形马首,殊类诡状,不可胜名;九月,丁丑,淮水暴涨,堰坏,其声如雷,闻三百里,缘淮城戍村落十馀万口皆漂入海)

前前后后这成本,真不如去让南梁尿王萧宏带兄弟们去一趟寿阳。

总体而言,当年钟离之战如果没输,魏军征战一年也已经到了强弩之末,而且全程没有看到魏军动用水军,最好的结局也就是个巡江而还,你打不过长江的。

钟离之战即便大胜,南梁其实也是强弩之末,前面邢峦在东线大胜毙敌数万缴获了军粮四十万石,萧宏在洛口大败丢盔弃甲无数,萧衍战后也并没有展现出气吞万里的气概,而且南朝的基因也不允许向外出击,虎将们快回来吧,你们越猛我越哆嗦。

再瞅瞅那浮山堰,咱也不知道几个菜能喝成那样,为了淹一座城两百里外建个大坝最后还淹了自己几十万百姓,这经也不都咋念的。

南梁方面在开国虎将们渐渐凋零后,逐渐由萧居士带向了一条魔幻新征程。

人家这辈子的剧本你不服不行,全程高能。

再过个几十年,北面会来个宇宙大将军(别笑,真的官名),到时候我们开启萧居士的后半生。

北魏在钟离死了二十多万,损失惨重,但今天我们看完就会知道,这对于已经“三长制”神功大成的北魏来讲并不算啥。

北对南从账本上来讲其实已经是绝对的碾压之势了,用句长平之战时秦对赵的台词:一方面是有座大金山的大胖子,他输一百把也没关系,他每输一把就说:别走,咱接着来!而且赌注越压越大,你越往后赢就越没底,对方的实力深不见底,你永远也探不到他的下线在哪,他只要赢回来一把你就完了。


但很遗憾,最终北魏并没有展现出他账本上的实力。

或者说要庆幸北魏并没有奋起余勇一巴掌拍死南梁,因为那样很可能又是一个百年起步的大乱循环。

此时的北魏和两百年前的西晋是那样的相像。

烈火烹油的洛阳城中,繁华声遁入空门折煞了世人···

510年三月十四,北魏产房传喜讯,皇子元诩生了。

元恪创下了北魏的记录,28岁高龄才生出了皇子,他的太上皇爷爷搁他这岁数时都死五年了。

也不是元恪身体不行,是此时“子立母死”的制度已经可怕到了没人敢生。

元诩之所以能诞生是因为其生母胡氏不怕死,敢担当。

当初胡氏选入后宫时,其他嫔妃都替她祈祷:愿你生王爷,生公主,千万别生太子,胡氏则表态:我志向远大,我就要为国家生接班人!(充华曰:妾之志异于诸人,奈何畏一身之死而使国家无嗣乎)

等她怀孕后大伙劝她把胎打了,她继续表示:我生的如果是太子,死了也愿意。(及有娠,同列劝去之,充华不可,私自誓曰:若幸而生男,次第当长,男生身死,所不憾也)

她可能不知道,自己现在生这孩子有多毅然,将来弄死这孩子就会有多坚决,而且这个胡家丫头打的这算盘是否真的如她口号那么响亮其实有待商榷。

当然,百年的子立母死搁那了,这肯定是个巨大的风险,但这个风险在胡氏这个特殊的姑娘这,却可以被拆解的没那么凶险。

首先胡氏是咋入宫的呢?

她姑姑是特别能讲道的尼姑,元恪时代入宫讲经,后来暗示左右说她侄女容貌德行了不得,随后元恪就把这位胡姑娘娶回来了。(后姑为尼,颇能讲道,世宗初,入讲禁中。积数岁,讽左右称后姿行,世宗闻之,乃召入掖庭为承华世妇)

胡氏能够入宫,源于他姑姑的推销能力,更源于元恪对佛法的痴迷。

元恪的佛学功底到了什么地步呢?

他能够开坛为众僧和百官讲解《维摩诘经》。(魏主于式乾殿为诸僧及朝臣讲《维摩诘经》)

胡氏之所以敢冒巨大风险生皇子有三个思路:

1、元恪的信仰是佛法,慈悲为怀。

2、自己姑姑能影响元恪的决策,毕竟自己这编制都是他姑给跑下来的。

3、元恪此时极度珍惜皇子,她大概率会母以子贵。

元恪已经死了好多皇子了,这次元诩出生后选了最好的奶妈做乳母,皇后和生母胡氏都不得接近。(先是,魏主频丧皇子,年渐长,深加慎护,择良家宜子者以为乳保,养于别宫,皇后、充华皆不得近)

元恪就是担心这小皇子再被这条制度做掉,于是对所有利益相关方都充满了戒备,他已经意识到自己无子的原因了。

史载这个胡氏聪明悟性高,好读书写作,后面临朝时一切政务都能自己批阅。(太后聪悟,颇好读书属文,射能中针孔,政事皆手笔自决)

这位胡氏上位后挤走了嚣张的于忠,手腕同样过关。

这是个傻丫头吗?

风险貌似不可承受,但她毅然决然的背后,其实提前翻到了底牌。

512年十月十八,元恪立皇子元诩为太子,并首次开了不杀其母的先例。(冬,十月,乙亥,魏立皇子诩为太子,始不杀其母)

一百多年了,元诩的生母胡氏在北魏的王朝末年终于从子立母死的制度中逃出生天了。

相当幽默的是,唯独这位胡氏,成了拓跋珪当初最担心的那种覆国级的太后。

北魏的历史,从生到死都充满了宿命的“美感”。

元恪在将宗室们装进笼子后,有了安全感的他开始放飞自己的爱好,只看佛经不读五经,对佛经痴迷的程度让汉士大夫们很紧张。

您别哪天又搞个佛化改革吧。

尤其南边的萧居士已经开始有这趋势了。

中书侍郎裴延上疏道:光武帝、魏武帝,这都是戎马征战但仍然天天读经籍的榜样,先帝迁都行军仍然手不释卷,正是因为咱汉家的学问多有益处,咱得学而时习之,您讲佛法让我们境界都提升了,但《五经》是治世的楷模,是跟俗人们沟通的必读书,所以我们希望您还是佛经与儒书互读,孔学与释教兼存,教义和世务都能通畅。

说这有用吗?你有没有牢记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

你说的那都不好使,我是靠读四书五经当上太子接的班吗?

我这事天上掉下来的福报,靠的是冥冥中的神秘力量。

元恪作为皇帝的带头崇佛使得洛阳成为了佛国,当时在洛阳,除了中国和尚外,西域的外来和尚就有三千多名,元恪专门建了一座永明寺来安置他们,上行下效开始大规模的崇佛,到了元恪在位末期的延昌时代,北魏各州郡的寺庙达到了一万三千多座的地步。(时佛教盛于洛陽,沙门之外,自西域来者三千余人,魏主别为之立永明寺千余间以处之。处士南陽冯亮有巧思,魏主使与河南尹甄琛、沙门统僧暹嵩山形胜之地立闲居寺,极岩壑土木之美。由是远近承风,无不事佛,比及延昌,州郡共有一万三千余寺)

瞅瞅这扩张的速度。

无论怎样的好东西,只要野蛮生长,都是会出现大量问题的。

前面我们说过,佛法的最核心要义,是要无我利他的顺遂众生。

这需要极高的个人修为。

高僧大德是没办法大规模量产的。

评判一个宗教的“正”与“邪”,有两个评判标准。(这里讨论的是“宗教”,不是“主义”、“思想”与“政党”)

1、“正教”是教导你关注自己内心的善恶,“邪教”是教导你关注如何改变别人的善恶。

2、“正教”是教导你只能改变你自己,“邪教”是教导你可以改变这个世界。

所有的宗教你去判断时都拿上面两条去对照,甭管多天花乱坠,核心点就是这两条。

宗教这个社会群体天然带有三个特殊属性:

1、它的运营成本极低。

2、它的人力与融资来源极强。

3、它的行动力和执行力超级高。

这导致好的“宗教”可以让人勇猛精进的成为一个好人,一个榜样,然后引导别人去向你学习;

别有用心的“宗教”则可以利用成本与行动力的优势去鼓动教徒去强行改变社会的现有规则以达到某些不可告人或“义正言辞”的个人目的

前者降低社会成本;

后者增大社会成本。

宗教由于带有信仰降低各方面运营成本的属性,他的融资融人成本极低。

图片

如果宗教组织被导向到了宏大的社会愿景和远期目标以及社会不满,就是启动恐怖齿轮的开始。

图片

整个宗教组织会自我启动狂热齿轮,然后越转越快,越转越偏激。

图片

到最后,所有人都会忘记自己的初衷,所有人都不知自己已经都干了些多么可怕的事情,沦为最上层教会领导的牺牲品。

515年六月,冀州闹起了超级大规模的宗教造反,僧人法庆与勃海李归伯作乱,法庆被推举为首领,以尼姑惠晖为妻,封李归伯为十住菩萨、平魔军司、定汉王,自号“大乘”。(魏冀州沙门法庆以妖幻惑众,与勃海人李归伯作乱,推法庆为主。法庆以尼惠晖为妻,以归伯为十住菩萨、平魔军司、定汉王,自号大乘)

这个法庆还是个化学高手的绝命毒师,自己配了狂药,据说人吃了以后疯的连爹都不认识,只知道杀人。(又合狂药,令人服之,父子兄弟不复相识,唯以杀害为事)

图片

刺史萧宝夤平叛不利,“大乘军”气势起来了,所到之处毁寺庙,杀僧尼,烧经像,地地道道的疯起来连自己人都砍,给出的理论依据是“新佛出世,除去众魔”。(刺史萧宝寅遣兼长史崔伯击之,伯败死。贼众益盛,所在毁寺舍,斩僧尼,烧经像,云:新佛出世,除去众魔)

虽然后面这个宗教起义被熄灭下去了,但元恪的娘子并没有琢磨明白宗教不能迅速复制推广的道理。

因为那位姐姐更是个“大福大报”。

514年十一月,北魏大举征蜀,以高肇为大将军都督诸军为之节度。

六年前,元恪立了高肇侄女为皇后,高肇权势更进一步,变更了很多先朝旧制,削减封秩,抑黜功勋,怨声载道。(魏立高贵嫔为皇后。尚书令高肇益贵重用事。肇多变更先朝旧制,减削封秩,抑黜勋人,由是怨声盈路)

先别提什么“抑黜勋人”,什么“怨声盈路”,单纯“变更先朝旧制”这七个字,高肇就离死不远了。

垄断集团已经形成,你个死外戚不上赶着把热脸贴过来,居然还敢反击。

图片

高肇出征仅仅一个多月,515年正月初六,元恪突然不行了,仅仅四天后,33岁的元恪就病死了。(四年春正月甲寅,帝不豫,丁巳,崩于式乾殿,时年三十三)

这个岁数和发病的时间挺蹊跷的。

如果元恪有宿疾的话,绝对不会批准大举伐蜀的军事行动的。

是否被暗算证据不足,不过针对外戚高氏手术刀般精准的打击在门阀姻亲圈子内部实施了。

侍中、中书监、太子少傅崔光与侍中、领军将军于忠,詹事王显,中庶子侯刚等在元恪死后的第一时间就从东宫迎接太子无诩来到显阳殿。

王显想等天亮后再为太子举行即位仪式,崔光说:皇位不可以片刻无主,等什么天亮!(王显欲须明行即位礼,崔光曰:天位不可暂旷,何待至明!)

崔光这纯属胡说八道,谁家皇帝登基都没听过大半夜偷鸡摸狗上位的。

王显说:这事得奏请中宫皇后。(显曰:须奏中宫)

这个王显是元恪的御医,他力挺的这个皇后是高肇的侄女。

崔光道:皇上驾崩由太子即位,这是国家大典根基,何须中宫旨令!(光曰:帝崩,太子立,国之常典,何须中宫令也!)

人家门阀圈子完全不承认你高家这个不懂规矩的暴发户。

崔光等为了避免高后控制小皇帝临朝称制的“故例”,赶紧让太子闭嘴停哭站在东面;于忠和黄门侍郎元昭搀扶太子面西哭了十多声后打住,崔光代理太尉职务,奉策书献印玺和绶带,太子跪授后穿礼服走上太极殿即皇帝位,崔光等人和夜间当班的官员站在庭中向北叩头高呼万岁。(于是,光等请太子止哭,立于东序;于忠与黄门郎元昭扶太子西面哭十余声止。光摄太尉,奉策进玺绶,太子跪受,服兖冕之服,御太极殿,即皇帝位,光等与夜直群官立庭中,北面稽首称万岁)

大半夜里门阀核心圈政变般的一通操作再结合高肇一个多月前被调走,元恪之很难不让人怀疑。

高皇后发现木已成舟后想杀了小皇帝生母胡氏,中给事刘腾代表胡氏紧急求助核心集团,侯刚找到了于忠,于忠跟崔光合计后将胡贵嫔搬到别的住所并严加守卫,由此和胡氏绑定了下一届的班子。(高后欲杀胡贵嫔,中给事谯郡刘腾以告侯刚,刚以告于忠。忠问计于崔光,光使置贵嫔于别所,严加守卫,由是贵嫔深德四人)

上一届班子重要成员的元澄被召了回来当尚书令总管百官,孝文帝此时仅存的兄弟元雍住进西柏堂处理各种政务。

王显想要谋乱,和中常侍孙伏连等密谋停止门下省的奏议,伪造皇后令任高肇录尚书事,任王显和勃海公高猛等人共同作为侍中,但被手中有禁兵的于忠听说后干掉了。(王显素有宠于世宗,恃势使威,为众所疾,恐不为澄等所容,与中常侍孙伏连等密谋寝门下之奏,矫皇后令,以高肇录尚书事,以显与勃海公高猛同为侍中。于忠等闻之,托以侍疗无效,执显于禁中,下诏削爵任。显临执呼冤,直以刀钚撞其掖下,送右卫府,一宿而死)

515年正月十六,小皇帝直接下诏批准了门下省所奏,百官总听二位王爷。(庚申,下诏如门下所奏,百官总己听于二王,中外悦服)

二月初七,封高皇后为皇太后。

之所以这么安排,是因为高肇手里还有伐蜀的兵。

高肇在听到元恪的死讯后联想到了自己的未来,哭的很伤心,回洛阳后一路哭到了太极殿,家人都不见。(肇承变哀愕,非唯仰慕,亦私忧身祸,朝夕悲泣,至于羸悴。将至,宿瀍涧驿亭,家人夜迎省之,皆不相视,直至阙下,衰服号哭,升太极殿,奉丧尽哀)

高肇以为自己的态度能挽回些什么,但政治暴发户就是暴发户,好多规则都不懂。

这事从来鱼死网破。

元雍和于忠秘议后等高肇哭完就派十几个人弄死了他,随后下令公布其罪,声称高肇自杀,余党亲属不究。

二月初十,魏以高阳王元雍为太傅、领太尉,清河王元怿为司徒,广平王元怀为司空。

二月二十六,尊胡贵嫔为皇太妃。

三月初一,高太后被安排作了尼姑。

于忠成为了禁宫中的一把手。(魏于忠既居门下,又总宿卫,遂专朝政,权倾一时)

于忠上位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孝文帝时代给百官降薪的工资调回来了,并且免了百姓的部分税收。(初,太和中,军国多事,高祖以用度不足,百官之禄四分减一,忠悉命归所减之禄。旧制:民税绢一匹别输绵八两,布一匹别输麻十五斤,忠悉罢之)

三月二十二,又给文武百官全体晋升一级。(乙丑,诏文武群官各进位一级)

太子的师傅尚书左仆射郭祚和裴植都厌恶于忠专权,暗中劝元雍给于忠挤走,但被手眼通天的于忠得到消息后先给办了。(祚与植皆恶于忠专横,密劝高陽王雍使出之;忠闻之,大怒,令有司诬奏其罪)

于忠又想杀元雍,崔光坚决不同意,于是罢免了元雍的官职,以亲王的身份回府。(忠又欲杀高陽王雍,崔光固执不从,乃免雍官,以王还第)

元雍的二闺女嫁给了清河大房的崔仲文,人家是实在亲戚。

此时于忠作为第二个跋扈者犯了众怒。(朝野冤愤,莫不切齿)

后来经历了一系列的宫廷博弈,于忠被胡太后安排养老,九月,由于小皇帝元诩仅仅六岁,胡太后临朝听政。

胡后当政后,整个门阀圈子得到了最大范围的尊重。

“稳定和谐”的洛阳城里也开始重现西晋出现过的场景,斗富。

北魏宗室和所有掌权的大臣开始拼命斗富,元雍当时是全国的首富,他家的宫室园林比皇家园林都不差,有男仆六千,艺伎五百,出门时仪仗卫队塞满道路,回家后就接着奏乐接着舞,一顿饭几万钱,同是富翁的李崇比较抠,曾评价“高阳王的一顿饭等于我千日的挑费”。(时魏宗室权幸之臣,竞为豪侈,高陽王雍,富贵冠一国,宫室园圃,侔于禁苑,僮仆六千,伎女五百,出则仪卫塞道路,归则歌吹连日夜,一食直钱数万。李崇富埒于雍而性俭啬,尝谓人曰:高陽一食,敌我千日)

河间王元琛和元雍斗富,他的十多匹骏马连马槽都是用银子做的,窗户上都雕着玉凤衔铃,金龙吐旆,他曾召集众王爷一同赴宴,酒器里有水精盅、玛瑙碗、赤玉杯等精巧的外国货,吃完饭随后又上艺伎、名马和各种珍宝给王爷们看,随后又带众王爷参观他家的钱库。

最后抒情总结将装逼气氛推向高潮:我不恨自己看不见石崇,只恨石崇看不到我呀!(顾谓章武王融曰:不恨我不见石崇,恨石崇不见我)

元融回家后伤心了三天,京兆王元继听说后劝道:你家也挺有钱的,不比他家差多少,嫉妒他干啥!(融素以富自负,归而惋叹三日。京兆王继闻而省之,谓曰:卿之货财计不减于彼,何为愧羡乃尔)

元融说:唉!我以为比我富的只有高阳王,没想到还有个河间王!(融曰:始谓富于我者独高陽耳,不意复有河间)

元继道:你就像淮南的袁术说不知道世上还有个刘备呀。元融这才被哄笑了。(继曰:卿似袁术在淮南,不知世间复有刘备耳。融乃笑而起)

臭没文化的,还笑的出来,说你是袁术呐!

王爷们斗富的格局明显小了。

真正的大格局在胡太后这,人家把钱花在福报上。

516年,胡太后在皇宫边起建了永宁寺,又建石窟寺于伊阙之口,穷尽了当世土建工程的最高工艺水准。(是岁,胡太后又作永宁寺,皆在宫侧;又作石窟寺于伊阙口,皆极土木之美)

其中永宁寺尤其壮丽,有一座高一丈八尺的金佛,十座一人高的金佛,两座玉佛,还建了一座九层佛塔,塔高九十丈,顶上面的柱子还有十丈高,每当夜深人静,塔上的铃铎声闻十里,佛殿如同皇宫太极殿,南门如端门,有千间僧房,珍玉锦绣,骇人心目。

史载:自佛法入中国,塔庙之盛,未之有也。

扬州刺史李崇上书道:高祖迁都近三十年了,明堂还没修呢,太学也荒废了,城楼府庙也很多都残破了,这不是发祥祖宗基业的样子,事情不能两全哪哪都占着,应该有取舍,咱先停了那些斗富和建寺的事吧,把咱该建的政权硬件都修修吧。

太后表示你说的真好,我不听。(太后优令答之,而不用其言)

在胡太后的顶级助力下,百姓们开始大量去当和尚。(太后好事佛,民多绝户为沙门)

为了活下去连太监都抢着干,更何况和尚呢!

但是这和尚不是随便都能当的,这是一个真的很神圣很高端的岗位,需要很高的个人修养与缘分,这千百万涌入中,又有多少人能看透的呢?

胡太后大修福报的同时,南面的萧衍大师更为彻底。

开始吃素了。

517年十月,萧衍居士下诏令制止祭祀用肉,从此祭祀一律用大饼代替肉,其余全都是蔬菜水果。

萧衍之前,中国的和尚是可以吃“三净肉”的。

所谓“三净肉”是眼不见杀、耳不闻杀、不为己所杀的肉是能吃的,因为佛法的思想是顺遂众生,是不给众生添麻烦,是让众生对这世道有希望。

不能你化缘的时候告诉人家你去给我刷干净锅做一碗素斋,不给做可缺德哈。

所以当时肉还是没有禁忌的。

到了萧衍这彻底统一标杆,全都免!

吃肉这就是给觉悟低的和尚开的口子,人家老百姓哪知道你这是不是真的三净肉!让众生误会!为了信仰咱们要高标准要求自己!

我们很难想象一年前浮山堰崩塌把下游几十万子民泡在泽国里时萧居士的心情是怎样的。

嗨!别想那没用的了!先把素都吃上吧!

518年,胡太后佛道两开花的又给太上老君建了跟永宁寺一个规模的寺庙。(太后为太上君造寺,壮丽埒于永宁)

福报不能修的有所偏废,道家咱也得跟上,将来哪块云彩落雨谁知道,格局要大起来!

两条路线咱都得使劲,各路神仙都保着我哈。

修了那么多福报,但天象越来越不对,于是胡太后把已经是尼姑的高后弄死去挡灾了。(魏胡太后以天文有变,欲以崇宪高太后当之。戊申夜,高太后暴卒)

这佛学的比较双轨制。

福报我来,送死你去。

不仅物质上抓得紧,文化层面同样不落后,胡太后在这个时代已经派使者宋云和僧人惠生去西天求取真经了。(魏胡太后遣使者宋云与比丘惠生如西域求佛经)

此时距王莽篡汉整整五百年,确实不需要大圣从五行山下出来。

司空任城王元澄上书道:当年先帝迁都时城里只给了僧尼寺庙各一个编制,其余都在城外,因为僧人和世人不同,让出家人能得到清净。(司空任城王澄奏:昔高祖迁都,制城内唯听置僧尼寺各一,余皆置于城外;盖以道俗殊归,欲其净居尘外故也)

正始三年时,沙门统惠深作为宗教领导开始犯禁令,从此诏令不行,洛阳城中的寺庙已经超过了五百座,三分之一的民房都被占了,寺庙和屠宰场、酒馆这堆污秽之地当邻居。(正始三年,沙门统惠深,始违前禁,自是卷诏不行,私谒弥众,都城之中,寺逾五百,占夺民居,三分且一,屠沽尘秽,连比杂居)

从前代北有法秀谋反,冀州出过大乘叛乱,太和、景明年间的规定不只是为了把僧俗分开,同时也为了防微杜渐避免再次出现宗教之乱。(往者代北有法秀之谋,冀州有大乘之变。太和、景明之制,非徒使缁素殊途,盖亦以防微杜渐)

从前佛寺大多依山傍林,现在的僧人们却喜欢在城里,利益和欲望已经出现了大量的佛门败类和糟粕。我建议凡是现在城里没修好、可以搬迁的寺庙都应该都迁到城外去,不足五十个僧人的寺庙并到大庙里,外地各州也照此法办理。(昔如来阐教,多依山林,今此僧徒,恋著城邑,正以诱于利欲,不能自己,此乃释氏之糟糠,法王之社鼠,内戒所不容,国典所共弃也。臣谓都城内寺未成可徙者,宜悉徙于郭外,僧不满五十者,并小从大;外州亦准此)

说的太对了!条条都是万金的透过现象看本质!

但人家胡后就是不搭理你。(然卒不能行)

胡太后对造寺修福报的程度已经无以复加,随后还一定要把福报修到全国,下令各州都要建五级佛塔,民力因此疲敝。在她崇佛的顶级时尚引领下,诸王也将斗富的思路转到了修庙上,比着看谁修的福报最拉风。(太后好佛,营建诸寺,无复穷已,令诸州各建五级浮图,民力疲弊。诸王、贵人、宦官、羽林各建寺于洛陽,相高以壮丽)

这种国家级的推广有多猛,我从蒋福亚先生的《魏晋南北朝社会经济史》中摘了一张图。

图片

梁和魏一比就是个渣。

一提起南北朝时的佛教符号大家就想起萧衍,实际上萧衍的崇佛规模连胡太后的零头都达不到。

南朝四百八十寺,听着规模够庞大了,但人家光洛阳就五百座起。

梁比齐不过多了八百座,萧居士都带头吃素了,还掀起了整个两晋南北最汹涌澎湃的货币改革不过崇佛到这个级别,你再瞅瞅“三长制”加持下的北魏!当国家人口账本能凝聚力量干大事后能搞出多大的动静!

胡太后多次开设斋会,给僧人的布施动辄数以万计,赏赐左右无节制,但却从来没把这些福报给到百姓身上!(太后数设斋会,施僧物动以万计,赏赐左右无节,所费不赀,而未尝施惠及民)

佛祖看到你这样糟蹋他的教义会悲悯哭泣的!

佛法是为了让人民幸福的!是为了让百姓们吃饱穿暖啊!

你造的那些塔寺和佛像让百姓对世道升起信心了吗?

你让这天下民生凋敝,生灵涂炭!

忧国忧民的元澄再次上书道:萧衍一直盯着咱们呢,咱们该省省了,停一停修庙,等一等你的百姓吧,咱已经有太多项必要开支没着落了!(任城王澄上表,以为:萧衍常蓄窥觎之志,宜及国家强盛,将士旅力,早图混壹之功。比年以来,公私贫困,宜节省浮费以周急务)

胡太后还是不听不听我接着念经,但我给你好待遇。(太后虽不能用,常优礼之)

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洛阳的明堂和太学却已经十多年没有竣工了。(魏自永平以来,营明堂、辟雍,役者多不过千人,有司复借以修寺及供他役,十余年竟不能成)

起部郎源子恭为此上书:明堂是给祖宗用的,太学是给天下师表的,咱缓缓修福报吧。

胡太后表示说的好,但我就是不建。(诏从之,然亦不能成也)

其实这帮上书都没说到点上

你没有说到跟领导利益攸关的核心点。

你只要拿不出帮领导修福报的替代办法,就绝对刹不住这个车。

国家政权的“明堂”;知识分子的“太学”;老百姓的民力,这堆东西都离胡太后太遥远。

她对佛事之所以会这么玩命推崇,因为她出生在信佛的家庭,她能成为国母是因为她的尼姑姑姑,她是北魏百年来第一个逃出子立母死生天的太后,她还顺顺当当的接管了最高权力成为了“女皇”。

她觉得一切这都是福报带来的。

所以她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修出更多的福报期待自己生生世世都过这样的日子。

她的崇佛其实更像是个生意思维。

她要是真的看懂了佛法和经义,她的榜样是应该是文明太后,应该是自己节俭,应该是国家富强,应该是不断的给百姓们开仓救济,让百姓们知道,我们信佛的太后是个活菩萨。

举个胡后的生意思维的例子,其实不光明堂太学城池这种政务建筑她不修,就算同是修佛造像,他丈夫元恪之前给他公公孝文帝修的宾阳中洞就干了24年还没完工,总共用了十八万两千工。(魏景明之初,世宗命宦者白整为高祖及文昭高后凿二佛龛于龙门山,皆高百尺。永平中,刘腾复为世宗凿一龛,至是二十四年,凡用十八万二千余工而未成)

听着挺多的,但这种规模跟她修的那堆庙比起来,啥都不是。

比如她修的永宁寺占地大约九万平米,据《洛阳伽蓝记》记载,单纯永宁寺木塔就高九层达百丈,一百里外都能看见。(中有九层浮图一所,架木为之,举高九十丈。上有金刹,复高十丈;合去地一千尺。去京师百里,已遥见之)

这种规模对民力的动用是海量的,是不计成本的,是耗尽天下的。

更不要说她还为太上老君建了跟永宁寺一个级别的工程。(太后为太上君造寺,壮丽埒于永宁)

宾阳中洞那是他爷们发心修的福报,她半截接手不合算,所以修了24年。

人家也没说不修,就是工程分主次,人家主要修的是自己的福报。

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烈火烹油的疯狂永远是短暂的。

图片

繁华声遁入空门折杀的都是世人;

浮图塔断了几层,断的都是百姓的魂。

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

斑驳的城门,很快就要盘踞着老树根了···

图片

亲们,觉得不错帮点“在看”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