痤疮是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主要与皮脂分泌过多、毛囊角化过度、痤疮棒状杆菌感染以及性腺内分泌功能失调有关。多见于青年,好发于颜面、胸背等处,形成丘疹、脓疱、结节、黑头。中医学称之为“粉刺”“面疱”等。 痤疮虽然属于皮肤病,但是与我们的日常饮食息息相关。不会长痘痘的人,无论饮食怎样混乱都不会长;但容易长痘痘的人,如果不严格控制自己的饮食,只会让本就严重的病情雪上加霜!因此,对于痘肌患者来说,健康规律进食,是重中之重。 ![]() 痘肌患者怎么吃 1.清淡素食,少食辛辣刺激 多吃新鲜瓜果、蔬菜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促进胃肠蠕动,保持大便通畅,防止代谢废物留滞;同时还要尽量少进食可刺激雄激素分泌、刺激皮脂腺分泌的食物饮品,如生葱、生蒜、辣椒以及烈酒、浓茶、咖啡等。 2.低脂低糖,少食海腥发物 高脂、高糖类食物不仅会导致皮脂腺分泌增多,还会在体内转化为脂肪,加重痤疮。而虾、蟹、羊肉、鹅肉等海腥发物,多食易致炎性病变复发。 3.清润祛热,保证充足水分 痤疮患者大多体质偏热,故饮食宜多选用具有清凉祛热、生津润燥作用的食物,如苦瓜、黄瓜、冬瓜、芹菜、番茄、藕、黄豆、梨等。充足的水分兼具滋润和排泄的作用,有利于痤疮的治疗。
在饮食结构的调配上,痤疮患者应注意补充适当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其中,维生素A可调整上皮细胞的代谢,抑制上皮细胞的增生和毛囊的过度角化,调节皮肤汗腺功能,减少酸性代谢产物对表皮的侵袭,有利于痤疮患者的康复。含维生素A丰富的食物有金针菇、胡萝卜、韭菜、菠菜、豆类等。 ![]() 此外,锌有一定的抑制皮脂腺分泌皮脂和减轻细胞脱落与角化的作用。可适当食用瘦肉、花生、板栗、芝麻、桃仁、玉米等食物。 中医辨证治疗 1.肺经风热型 临床表现:颜面皮肤潮红、油腻,皮损主要为红色丘疹、时痒痛,伴口干口渴、大易干结、小便短赤、舌红苔薄黄、脉浮数。 治疗原则:清肺疏风。 食疗方: ▶ 百合菊花汤 材料:百合30g,白菊花10g,冰糖20g。 做法:百合洗净,与白菊花同加水煮沸15分钟后加冰糖溶化。代茶频饮。 功效:疏风轻透,清热润肺。 ▶ 枇杷叶薏苡仁粥 材料:鲜枇杷(去皮、核) 50g,净枇杷叶10g,薏苡仁100g。 做法:净枇杷叶煎取汁,入薏苡仁煮成粥;再将枇杷洗净,去皮,切成碎丁加入粥中,搅匀即可。作餐食用。 功效:清宣肺气,淡渗透热。 2.脾胃湿热型 临床表现:颜面皮肤油腻、丘疹红肿、痒痛,多见有黑头、脓疱、结节或囊肿;口干口臭、大便秘结或黏腻不爽、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疗原则:清热祛湿,调和脾胃。 食疗方:
材料:甜杏仁9g,海带、绿豆各15g,玫瑰花(布包)15g, 红糖少量。 ![]() 做法:将上品共同煎煮后,去玫瑰花,入红糖调味。饮汤、吃物。 功效:清热利尿,和胃肃肺。 ▶ 银花绿茶 材料:绿茶3g,银花10g。 做法:用沸水冲泡。代茶饮。 功效:清热利湿。 3.痰瘀凝结型 临床表现:皮损可见丘疹、脓疱及明显的结节、囊肿;心烦易怒、胸胁胀痛;女性伴月经不调或痛经;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苔薄黄、脉弦细数或弦涩。 治疗原则:活血散结,益阴清热。 食疗方:
材料:桃仁10g,山楂20g,粳米50g。 ![]() 做法:将桃仁、山楂加水煎取汁,入粳米煮粥。作餐食用;每日1次。 功效:活血散结,消滞和胃。
材料:荷叶半张,贝母、核桃仁、山楂各10g,大米60g。 做法:将前四味水煎取汁,入大米煮粥。作餐食用。 功效:祛湿化痰,和胃益元。 ![]() 本文作者:余永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