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火锅大叔:火锅下半场 标准化的食材和底料供应 已成为另一个主场

 食都文化徐松 2022-03-17

从行业的角度来说,2019年10份的重庆火锅节,与往年的火锅节相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那就是工厂化、标准化的火锅食材生产和供应,由幕后步步走向了前台,而且规模和占比越来越大,可以说已经成为中国火锅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可以说成为火锅行业的另一个主场。

火锅业发展到今天,标准化的程度已经非常高。比如火锅底料,工厂化生产已经成为大势所趋。当然,工厂化生产,同样需要和手工炒料的传统工艺相结合,比如辣味突出一点,或者麻味突出一点,或者厚重感怎样更赢得让消费者口服……师傅这些技术上的微调,又很有必要。

同样,今年的重庆火锅节,工厂化的底料生产依然受到极大的关注。只是,行业人士关注的,不再只是整齐划一的工厂化生产,而是怎样突出鲜明个性和私人定制的标准化生产。

可以说,正是食材和底料的长足发展,并形成巨大的规模效应,才能促成中国火锅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同时,新鲜食材的现场加工和明档制作,也是火锅吸引眼球的一大亮点。

但两者并不矛盾,也不冲突,就看店家怎样定位和取舍。在用工成本和房租成本居高不下的今天,走大众化的火锅店,新鲜食材的明档操作和半成品食材供应,是一个很好的组合和互补。当然哪个为主,哪个为辅,要看各自的需要了。

肥肠,火锅店人工处理非常麻烦,而由工厂生产则可以做到多快好省:180克一袋打开就是一份,也已经切好,连刀工都省了。店家要做的就是选个高大上的漂亮餐具装好,以突出自己的个性。

话说串串好撸,但要是由店里人员一块肉一块肉地串好,那是很费人工的。如果由工厂流水线串好,包装好,一份份地冷链供应到店里,打开包装就能用,是不是很方便快捷?

打开包装、美化一番的筷子牛肉,如此卖相,也是很让人口水直流的。如果要人工一刀一刀地把牛肉切成大小均匀的筷子形状,不仅难度大,产生的边角料也不少吧?

做成麻将样式的鸡豆花,在标准化的生产车间里,制作成分可以是:鸡肉+鸡蛋+大豆。人工要想做出这样的效果,那一定是很牛的人才,工资很高,怕不好请呢!

不是说加盟越来越难做了吗?这个时候,如果把加盟费降下来,改为给全国分店供应火锅食材和底料为突破点。这么一来,总部和加盟店彼此都可以大大降低成本,共同度过难关。作为中国火锅之都,由重庆配送的食材:品种丰富,特色鲜明,有差异化,质量可靠,味道稳定,操作简单,进货方便,能把成本降到最低。

正因为有了这些改变,柳暗花明又一村,惊喜地看到有的品牌分店又发展了分店,无疑是冬天里的一把火。现在过好冬,才能说明年。

本文作者:邓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