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人说姓:常姓来源

 山人书屋522 2022-03-17

太行山人

一、姓书记载:

《姓氏寻源》说:张澍按:黄帝使常仪占月,又有常先为大司空,常姓宜出于此。一说常先号知命,又老子师常枞,一作常从。《唐·世系表》云:出康叔支孙,食采于常,因为氏。《路史》云:吴后有常氏。《氏族略》云:恒氏避宋讳改为常。又按:蜀之江原常氏多显者。见《华阳国志》。唐新丰常氏亦茂族。

《万姓总谱》说:《姓考》说:古叹有常诸侯国,常一作“恒”,黄帝的大臣常仪、老子的老师常从都是常国的后代。《姓苑》说:卫康叔的族孙封于常,因此以常为姓。《姓纂》说:吴王的旁支后代被封千常,常即今天的常州,因此以常为姓。《千家姓》说:古代家族在平原郡。《左传》记载中有齐国的常之巫,《庄子》记述中有曾向孔子讨教的常季,《汉书》记载个有常惠、常丽、常少,《三国志》记载个有常播、常林、常雕,《唐书》记载中有常何、常襄。《宋史》记载中有常秩、常景。

《姓氏考略》说:《唐书世系表》出康叔支孙。食采于常。因以为氏。《路史》吴后有常氏。《通志氏族略》:恒氏避宋讳改为常,望出平原。一云:黄帝使常仪占月。又有常先为大司空,常姓宜出此。

《古今姓氏辨证》说:出自姬姓。唐新豐常氏,咸安令緒,生杞王府司馬毅。毅生楚珪。楚珪四子。三原丞無畏,(按《唐宰相世系表》無畏作無為)生衮,相代、徳二宗。後燕有中書令忠。北燕有黄門郎陋。後趙冉閔僣位,命常煒聘南燕慕容雋以為廷尉監。

《中国古今姓氏辞典》说:出康叔支孙,食采于常,因以为氏,见《唐书·宰相世系表》。常氏,姬姓,卫康叔子孙,食邑于常,因以为氏。或言黄帝臣常先之后。又有恒氏进宋讳改为常,见《通志·氏族略·以邑为氏》。

《中国姓氏大全》说:《百家姓》收。分布很广。西汉时有右将军常惠,唐代有诗人常建,明代有名将常愚春。来源:⑴周代卫国始祖康叔的支孙以常为采邑,因以为姓;⑵传说中黄帝臣子常以先的后代。⑶北宋时,为避宋真宗赵桓的名讳,桓氏改姓常。

二、山人说姓:

1、《唐·世系表》云:姬姓,出康叔支孙,食采于常,因为氏。

2、《姓纂》说:吴王的旁支后代被封千常,常即今天的常州,因此以常为姓。

3、《氏族略》云:恒氏避宋讳改为常。

4、黄帝使常仪占月,又有常先为大司空,常姓宜出于此。

三、常姓郡望:《千家姓》说:古代家族在平原郡。

                                                                         2014年7月19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