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梗概:乡民刘知几向富商借纹银一百两。一年后,连本带利还了一百三十两,却忘了拿凭证。五年后,富商再次看到借据,便起了贪念。刘知几拒不承认,被告上官府,被判还款。刘知几找清廉的郭四府喊冤,人证物证俱在,郭公该如何执行正义…… ![]() 借债风波蒲城县北乡九日街有一个叫刘知几的乡民,近日进京交解银。因为盘缠不够,托人担保向本乡的富商曾节借了一百两纹银。路途来回耽搁了一年,最终回乡缴了批文。 刚好到了丰收时节,卖了稻谷换得一百三十两。有了这笔钱,刘知几就来到曾宅,连本带利还清,曾节见他诚信,就将人留下来招待。 此时,家人来告知刘知几有急事,他只能匆匆回去,这边刚忙完,县里又催他去交粮。等手头的事都忙完以后,刘知几早把拿回借据的事忘得一干二净。 又过了五年,曾节在翻看账本时,发现那张刘知几亲笔写的借据,顿时起了贪心,就叫下人拿着借据前去讨要欠款。 ![]() 刚见面那会,刘知几一时没想起是什么时候欠下的钱未还,待他仔细回忆才恍然大悟。便说道:“我之前已连本带利还清,哪有旧债重要的道理。之前我是忘了拿回借据,你我心知肚明,何必要做这等亏心事。” 下人见此只好回去告知主人,曾节又继续派人来讨债。刘知几见曾家如此纠缠,就紧闭家门,不再理会他们。 无妄之灾这边曾节见讨债不回,就一纸诉状告到衙门,告刘知几借债不还。朱大尹接过诉状,见上面说得有模有样,言辞恳切。就命人将两人请来对质。 曾节一到府衙,就哭诉道:“小人一家全靠这笔钱活命,没想到被刘知几尽数骗去,全家只能等死。请老爷做主啊!” ![]() 刘知几回道:“小人在借钱的第二年八月,已经连本带利还清。只是忘了取回借据,谁知对方借此来重取。” 大尹说:“既然借钱是事实,那么欠钱也是事实。要么还本钱要么还利息,未必全部还清,你也别昧着良心胡说。” 曾节立马接口:“不要说本钱了,这几年连同利息,都没还过一分。” 刘知几争辩:“哪有人借出一百多两,五年的时间都不曾提起过?” 曾节反驳:“哪有人还了钱,却不取回借据,也不留凭证。” 见两人争辩,朱大尹大怒,即刻命人将刘知几重打十板子,让他在半个月内必须将钱还上。 半个月过去,刘知几依然没还,曾节又来告状。朱大尹怒道:“竟然有此等刁民。”又叫人把刘知几押来再打十板,骂道:“你要是再不还钱,我就把你关进牢房。” 一听要被关牢房,刘知己连忙说:“老爷再宽限小人三天,我立马就去筹集银两。”大尹同意了。 这头刘知己一出来,就往城中府衙赶去,听闻郭四府为人清廉,必能为他申冤。 ![]() 巧施妙计刘知几一纸诉状告到知府这,郭公将诉状仔细读完。问道:“你确实还钱了,实话实说,我才能还你公道。” 刘知几说:“小人如果真没还钱,又哪能到今天才被催债。因为当时有事耽搁,才忘了拿回凭证,没想到因此留下祸端。请郭老爷给小人申冤啊!” 郭公说:“你可别跟我撒谎。”刘知几忙磕头发誓。 郭公说:“这是口说无凭,我只能把你暂且收监。”说完就让人带刘知几下去。 随后,郭公命人写下一纸公文,上面写道:我们抓获一批强盗,他们供出曾节是主谋,现在他们所抢的金银都藏在曾家。 随后让亲信把公文带去县衙,朱大尹看完,说道:“这曾节原也是富户,竟然干起这勾当,这是想造反不成?”随即派人去抓捕曾节。 曾节这边被衙差锁上镣铐,有些懵了,忙问自己所犯何事。待打听出自己被人供出是强盗头子,心下大惊。忙给衙差塞了点银钱,招待他们休息一会儿。又连忙命人将自己的账本整理出来,再同衙差前往府衙。 ![]() 几人到了府衙,衙差来报:“已将主犯抓捕。”郭公一见曾节就怒道:“好你个强盗头子,一脸恶相。快将脏物取来,我好认真查看一番。” 曾节已被吓得六神无主,立马哭诉道:“小人冤枉啊!虽然我有些钱财,可都是正经生意赚的。老爷要是不信,可以查一下我的流水账。” 郭公听闻,便拿起账本仔细查看,其中一条记载:“癸酉年八月十一日,刘知几解粮上京,借去纹银一百两当盘缠。”然后又看到中间一行写着:“甲戌年八月初三日,收刘知几本利纹银一百三十两,大小六锭。” 郭公看完,就叫人拿粗棍过来,重打二十板。曾节忍痛说道:“小人不是强盗,就是打死我也不认。” 见他嘴硬,郭公便让人传唤强盗过来。一见来人是刘知几,曾节大喊:“你自己去做强盗,为何要诬陷我?” 刘知几说:“你如果不是强盗,为何我还你一百三十两,你还要再来取一次。” 曾节说:“你欠钱不还,我当然要告你。” 见他还是嘴硬,郭公冷笑着:“本来看你年纪大,不想重罚,没想到你还是执迷不悟,看看你自己上面写的吧!”说完就把账本往地上一扔。 曾节自知理亏,便低头招供。 ![]()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以上情节出自《郭公案》里的“富户重骗私债”。 看完以后我有两个挺深的感受,第一点就是穷则独善其身,当你穷的时候一定要注重品德修养,做一个诚实守信之人。其次就是要注意自身行为,不要让恶人有机可乘,在行好事时也要保护好自己。 第二点就是达则兼济天下,国学大师翟鸿燊说过:“钱少,是自家的;多了,就是大家的;再多了,早晚是国家的;最后,一定是人民的;所以,叫人民币!” 富人一定不能做为富不仁的事,因为成本太高了。钱的本质是借据,所以能赚钱的人靠的是信誉,那些靠坑蒙拐骗暴富的人,最后一定会自食其果。所以一定要记住一句话: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
|
来自: 老大姐嗨 > 《收藏的民间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