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第一课时 《登幽州台歌》《登飞来峰》
2022-03-17 | 阅:  转:  |  分享 
  
古代诗歌五首学习目标1、学习诗歌,培养学生欣赏古诗的能力。2、指导学生朗读,研读品味,体悟诗的表现手法。3、体会诗人在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登
高抒怀《登幽州台歌》《登飞来峰》登高诗君子登高必赋。——孔子登高能赋,可为大夫。——《汉书·艺文志》古代诗歌五首登幽州台歌——陈子
昂登幽州台歌[唐]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chuànɡtì作者简介陈子昂(661~702
),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唐代文学家。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陈拾遗。陈子昂是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他的诗歌思想进步而充实,
语言刚健质朴,对唐代诗歌产生了巨大影响。创作背景公元696年。陈子昂常常对当时弊政提出批评意见。武攸宜为人轻率,少谋略,不听
陈子昂谏言。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契丹攻陷营州,武则天委派武
攸宜率军征讨,陈子昂担任参谋。文题解读幽州台,即蓟北楼,是战国时燕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士所建,故址在今北京西南。“歌”,古代的一种诗歌
体裁。题目不仅点明了写诗的地点,还暗含了诗歌的主旨。诗文解读过去想到指古代礼贤下士的明君过去后世重视贤才的明君未来指时间久远,空间
广大悲伤的样子眼泪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独”字是全诗的诗眼,诗人登幽州台,孑然一身,怀才不遇的苦闷
涌上心头,不禁悲从中来。诗文解读过去看不见古代礼贤下士的君主,向未来看不到后世求才的明君。(登高远眺)想到宇宙邈远、广阔无边,我感
到人生短暂和人的渺小,独自悲伤难过,潸然泪下。译文登幽州台歌[唐]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展开想象读出韵味前不见古人登幽州台歌俯仰古今,生不逢时怀才不遇孤独苦闷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宇宙广阔无边个
人孤单悲凉独怆然而涕下:直抒胸臆总结课文诗歌主旨《登幽州台歌》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感慨,以及对赏贤任能的英明君主的渴盼,
也表达出人生的孤独之感。古代诗歌五首登飞来峰——王安石登飞来峰[北宋]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
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
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王安石在诗、文、词都有杰出的成就,推动了北宋的诗文革新运动,重视发挥古文的实际功用。唐宋八大家:韩柳三苏欧曾
王(唐)韩愈[yù]、柳宗元(宋)苏洵[xún]、苏轼、苏辙[zhé]、欧阳修、曾巩[gǒng]、王安石创作背景庆历二年(1042
),年仅21岁的王安石考中进士,赴扬州任签判,后又升任鄞县知县,卓有政绩。皇佑二年(1050)夏,29岁的王安石知县任期到,在还乡
途中,他游览飞来峰,登上峰顶,写下了《登飞来峰》。此时的诗人年少得志,仕途顺利,正是意气风发时。诗歌鉴赏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山上千
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千寻:寻,古代长度单位,八尺(一说七尺)为一寻。夸张实写闻说:听说。虚写译文:飞来峰顶有座高入云端的应天塔
,听说鸡啼时分可以看见旭日升起。浮云:比喻奸佞的小人,当时的保守势力。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眼:视线。缘:因为。最高层
:最高处。译文:不怕浮云遮住我远望的视线,只因为我站在塔的最高层。这首诗处处写景,又另有所指,如何理解“浮云”和“最高层”?又比喻
奸佞的小人,当时的保守势力;浮云现在用来比喻眼前的困难、障碍、挫折等;字面指:千寻塔的最高层;最高层实则指:政治上的最高决策层。“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揭示了什么人生哲理?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不怕阻挠,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千寻之塔——极言其高写景
登飞来峰高瞻远瞩胸怀抱负鸡鸣见日——衬塔高耸不畏云遮目——站得高、看得远议论说理身在最高层——语意双关总结课文课堂小结《登飞来峰
》中诗人虚写了富有朝气的登高望远之景,寄寓了高瞻远瞩的道理,表现了诗人的雄心抱负与改革决心,传达出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对比阅读究其
因《登幽州台歌》中,诗人“怆然而涕下”,这泪中包含着什么深层精神?诗人的热泪,既包含着怀才不遇的深深悲愤,同时也蕴蓄着一股积极
奋发欲有所作为的豪气,怆然流泪后,诗人仍将抗争与进取。诗歌中蕴含着诗人力图为国建功的积极精神。探其志从《登飞来峰》中,我们可以
看出王安石有怎样的政治抱负?这首诗表达了王安石对保守势力的蔑视,以及要进入最高统治层,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
精神。其求同无论“悲怆”或“无畏”,两位诗人在登高之时,心中激荡着的是近似的豪情壮志。报国为民家国愿建功立业赤子心题材上的相似:
登高望远,抒情言志课堂练习1.阅读《登幽州台歌》一诗,回答问题。(1)下列对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首句中的“古人”指古代
的明君贤士,这句表现了诗人对历史上君臣遇合,风云聚会成就一番事业的无限向往之情。B.第二句中的“来者”指后世的明君贤士,这句表现了
诗人苦于人生有限而来不及见“来者”的无限伤感之意。C.第三句“念天地之悠悠”中的“悠悠”意思为“长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扩大”。D.第
四句“独怆然而涕下”中的“涕”解释为“鼻涕”。D课堂练习2.阅读《登飞来峰》一诗,回答问题。(1)下列对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畏”显示出诗人的自信,表达了诗人不怕一切邪恶势力阻挠的豪情壮志。B.“浮云”指眼前的困难、障碍,比喻阻挠变法的小人或
一切阻碍历史前进的势力。C.诗人登高远望,似觉天地万物皆可尽收眼底,“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
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D.这首诗借景说理,语意双关,既抒发了诗人革新政治的雄心壮志,又表现出诗人归隐山野的矛盾心理。D课堂练习3
.阅读《登飞来峰》一诗,回答问题。(2)下列对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前两句写出了飞来峰塔之高,后两句
写登飞来峰塔的感想。B.这首诗前两句的意思是:我登上飞来峰顶寻找高高的塔,听说每天黎明鸡叫的时候,在那里可以看到日出。C.这首诗的
后两句表面看是写自然现象,实际暗指社会现象。这里表示自己站得高,看得远,不怕阻挠。D.作者善于把抽象的事理寓于具体形象中,借景抒怀,表明自己不畏艰难,对前途充满信心。B课后作业1、整理课堂笔记,背诵两首诗歌。2、请搜集本课以外的其他登高诗,挑选两首,工整的抄写下来。
献花(0)
+1
(本文系初中资料大...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