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光源旋转和光透过转磁场两效应的机理和影响

 刘武青 2022-03-17

      安九贤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郑州 450052

摘要:光源旋转效应和光透过旋转磁场效应,这两者都是增大光子的频率、减小波长、增大光照度。两者的机理都是加大光子的磁力线环的磁力。而且,这两者都能影响光的波长,改变光色、使蓝移、或使红移。

关键词:电子   磁力线环   光子  波长   红移

The mechanism and the influence of both effect of light source gyrate and light passed through the gyratory magnetic rings of force

An jiuxian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Zhengzhou University

Summary: The  effect of light source gyrate and the  effect of light passed through  the  gyratory magnetic rings of force,their  mechanism of  wavelength  decrease  and illuminaance  incerase, caused by increased a photon,s  many  magnetic rings of force. Besides  both effect can chabges  wavelength colour  in  blue shift  or  in red shift.

Key words:  electron   magnetic rings of force   photon   wavelength 

2004年刘武青提出光源旋转效应,到2008年他又提出光通过旋转磁场效应,都报了专利。光源旋转效应,是用电钻(转速每分钟2600转)带动凸透镜旋转,使光线透过凸透镜,能减小光的波长、增大频率和照度。 光通过旋转磁场效应,是光透过旋转磁场后,与光通过静止磁场后比较,光的波长、频率、强度、颜色等等发生了改变。这两种效应,传统光学理论都不能解释。作者想到: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光束是不连续的粒子流,这些粒子叫光子。光子的能量方程为E = hν〔E是光子的能量;h是普朗克常数(原为6.623×10-34焦耳·秒,现改为h=6.626×10-34焦耳/秒);ν是频率〕。光的频率ν=光速C/波长λ。还提出光速C = 300000公里/秒,是最高的恒定速度。较多人认为是合理的。将他对光的见解与下述有关光的物理学新见解结合一起,即可导出光的本质、产生过程和传播动力,对上述两种效应的机理和影响做出合理的解释。

1. 有关的物理学新见解

1.1  绝对温度与负电位的关系

根据玻尔兹曼常数k=1.380658×10-23J/K(K是绝对温度),eV= -1.60217733×10-19J,是一个电子在1 V(伏特)时获得的能量。将玻尔兹曼常数除以eV,得1 K= -0.86174×10-4eV。因e(电子)只能是1,不能是小数,所以,1 K= - 0.86174×10-4 V,即绝对温度与负电位的关系。它表示绝对温度与负电位可以相互换算;绝对温度越高处的负电位越低,绝对温度越低处的负电位越高;加热能降低物质的负电位,冷冻能升高物质的负电位。由“烧红的铁棍之电位很低,可在日光照射下晾凉”,可知电位很低的物体能排斥日光;由“冰凉的铁棍之电位较高,可在日光照射下晒热”,可知电位较高的物体能吸引日光。

1.2  光子的本质、产生过程和传播动力

关于光的产生,1950年严济慈介绍,原子内的电子在轨道上运行时,不发射能量。原子的发光过程包括有激发和发光:激发,即电子由一个能量较低的轨道,跳至一个能量较高的轨道;原子的发光,即那个电子从能量较高的轨道,跳回到能量较低的轨道。显见他说的发光过程不够充实。尚不知光子是啥样的电磁结构、形状和体积大小?什么能量能使电子从一里层轨道跳至外一层轨道,又从外一层轨道跳回到里层轨道?什么是光子传播的动力?但是,他的介绍,可提示:

①激发需要用加热 、减压、撞击、摩擦或以强光照射原子等不同方式,加予原子较大的能量,降低原子的电位。作者联想到,当将原子的一个低能量轨道上的电位降至它的两倍轨道负电位(称脱轨负电位)时,可使该低能量轨道上的各个电子,自动地携带着轨道负电位跳到外一层相邻的高能量轨道;各个电子在经路上会将各自携带的负电位的一半转化成由大到小的许多磁力线环,磁力线环的起始侧(即低能量轨道侧)是顺时针的,排成断面朝向该低能量轨道侧的半个球状的磁力线环体。

②因高能量轨道不能容纳超额的电子,跳到高能量轨道的各个电子即被立刻推回低能量轨道,各个电子在返回的经路上会将各自携带负电位的另一半转化成由大到小的许多磁力线环,磁力线环的起始侧(即高能量轨道侧)是逆时针的,排成断面朝向高能量轨道的半个球状的磁力线环体。

③当原子将断面朝里(低能量轨道)的和断面朝外(高能量轨道)的两种半个球状的磁力线环体推到空间时,便合并成小球状的磁力线环体,即光子。光子的前面观(即高能量侧),磁力线环是逆时针的;光子的后面观(即低能量侧),磁力线环是顺时针的。随后曾证明此过程与鈉K层光子、鈉L层光子及波长0.2537μm汞光子的产生过程相吻合。已算得几种光线的波长、频率、体积、能量和光子的负电位,见表1。

表1  几种光线的波长、频率、体积、能量和光子的负电位

光线名称

波长μ

频率Hz

光子体积μ3

光子的能量J/s

光子的负电位v

红外线

1.5

2×1014

1.767

1.325×10-19

-0.827

红端光

0.75

4×1014

0.221

2.650×10-19

-1.654

黄色钠光K

0.5896

5.088×1014

0.1073

3.371×10-19

-2.104

黄色钠光L

0.589

5.093×1014

0.1069

3.375×10-19

-2.106

紫端光

0.4

7.5×1014

0.0335

4.969×10-19

-3.102

紫外线

0.2537

11.82×1014

0.0085

7.835×10-19

-4.890

光子的直径是它的波长,没有静止质量。其中心是负电位,周边是0电位。根据“电位很低的物体能排斥日光和电位较高的物体能吸引日光”,可知 “低于光子负电位的物体或空间能排斥光子和高于光子负电位的物体或空间能吸引光子”,这两者就是光子的传播动力。

2. 光源旋转和光透过旋转磁场两效应的机理和影响

刘武青的光源旋转效应实验,是先在凸透镜片的中央钻一个孔,将传动杆的一端插进凸透镜片的孔内,在传动杆和凸透镜片呈垂直状态下固定牢;再将传动杆的另一端装在电钻的夹头上。实验时电钻和凸透镜片都向下,将光纤采样头放在凸透镜下方的聚焦处,光源是室内绿色光的散射光。于凸透镜静止时,波长为517.45nm(频率为5.7976616098×1014 Hz),光照度为2552.5勒克斯。当电钻带动凸透镜旋转时,光波长为517.09nm(频率为5.8016979636×1014 Hz),光照度为2591.5勒克斯。凸透镜旋转时比凸透镜静止时波长减小了0.36nm,频率增大了4.0363538×1011 Hz。光照度增大了39勒克斯。实验证明了,光源旋转可使光的波长减小 、频率增大、光照度增大。

根据现代的电钻按照从后面向前方看的旋转方向,多有正转(手柄侧观为顺时针方向)和反转(手柄侧观为逆时针方向)两种功能;转速为每分钟2600转=每秒43.33333转。已知光子是由许多磁力线环排成的小体,其前面观磁力线环都是逆时针的,其后面观磁力线环都是顺时针的。当光子从正转钻头和凸透镜的手柄侧透过顺时针旋转的凸透镜时,由于光子的磁力线环后面的顺时针方向与钻头和凸透镜的手柄侧的顺时针旋转方向相同,所以,“凸透镜的旋转力会传给透过凸透镜的光子的磁力线环,加大磁力线环的磁力”。由于“光子的磁力线环的磁力之速度=(波长×圆周率)/(1秒/频率)=(光速×圆周率)/ 秒 =9.42477微米∕秒”,是个地球上的常量。加大光子磁力线环的磁力,不能改变磁力的速度,只能增多磁力线环的总数,即增多频率。所以,光的波长就减小了,光照度就增大了。

同理,当光子从顺时针旋转的磁力线环(即磁场)的顺时针侧透过磁力线环时,顺时针旋转的磁力线环的磁力,会传给光子的顺时针的磁力线环,加大光子磁力线环的磁力,增多磁力线环的总数,即增多频率。所以,光子透过旋转磁场效应能增大光子的频率、减小波长、增大光照度。可见加大光子磁力线环的磁力,就是光源旋转效应和光子透过旋转磁场效应两者的机理。提示当凸透镜的旋转方向或磁力线环(即磁场)旋转方向与光子磁力线环的方向相反时,就能减小光子的频率、增大光的波长,减小光照度。可见,光源旋转效应和光子透过旋转磁场效应,这两者的机理都是加大光子的磁力线环的磁力。而且,这两者都能影响光的波长,改变光色、使蓝移、或使红移。由于光子是由许多磁力线环排成的小体,才能做出上述合理的解释。提示刘武青的光源旋转效应和光透过旋转磁场效应,恰好是光子是小球状的磁力线环体的佐证,能引导人们明白了光的频率就是磁力线环 。

参考文献:

[1] 严济慈编著.  普通物理学(下). 上海:龙门联合书局发行. 1950

[2] 吴百诗主编. 大学物理基础(下册).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5

[3] 王  楚  汤俊雄 编. 光学 .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1

[4] 安九贤. 论物理学的几宗新见解,中国科技博览 2010年第 17期,138~139页 

[5] 刘武清. 光源旋转效应—用光谱仪测量确定光的波长变化《量子光学学报》2004年10卷增刊,引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48641000100fjrx.html

附: 安九贤,男,1921年4月生,汉族,1948年毕业于国立河南大学医学院。工作单位: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曾任放射学教授和主任医师,兼中华医学会放射学会委员和河南省放射学会主任委员。1990年离休。通信处:郑州市中原东路78号院27号楼东单元16号。电话:(0371)66860029,电子信箱:anjiuxain@163.com

分享:

光源旋转和光透过转磁场两效应的机理和影响

      安九贤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郑州 450052

摘要:光源旋转效应和光透过旋转磁场效应,这两者都是增大光子的频率、减小波长、增大光照度。两者的机理都是加大光子的磁力线环的磁力。而且,这两者都能影响光的波长,改变光色、使蓝移、或使红移。

关键词:电子   磁力线环   光子  波长   红移

The mechanism and the influence of both effect of light source gyrate and light passed through the gyratory magnetic rings of force

An jiuxian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Zhengzhou University

Summary: The  effect of light source gyrate and the  effect of light passed through  the  gyratory magnetic rings of force,their  mechanism of  wavelength  decrease  and illuminaance  incerase, caused by increased a photon,s  many  magnetic rings of force. Besides  both effect can chabges  wavelength colour  in  blue shift  or  in red shift.

Key words:  electron   magnetic rings of force   photon   wavelength 

2004年刘武青提出光源旋转效应,到2008年他又提出光通过旋转磁场效应,都报了专利。光源旋转效应,是用电钻(转速每分钟2600转)带动凸透镜旋转,使光线透过凸透镜,能减小光的波长、增大频率和照度。 光通过旋转磁场效应,是光透过旋转磁场后,与光通过静止磁场后比较,光的波长、频率、强度、颜色等等发生了改变。这两种效应,传统光学理论都不能解释。作者想到: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光束是不连续的粒子流,这些粒子叫光子。光子的能量方程为E = hν〔E是光子的能量;h是普朗克常数(原为6.623×10-34焦耳·秒,现改为h=6.626×10-34焦耳/秒);ν是频率〕。光的频率ν=光速C/波长λ。还提出光速C = 300000公里/秒,是最高的恒定速度。较多人认为是合理的。将他对光的见解与下述有关光的物理学新见解结合一起,即可导出光的本质、产生过程和传播动力,对上述两种效应的机理和影响做出合理的解释。

1. 有关的物理学新见解

1.1  绝对温度与负电位的关系

根据玻尔兹曼常数k=1.380658×10-23J/K(K是绝对温度),eV= -1.60217733×10-19J,是一个电子在1 V(伏特)时获得的能量。将玻尔兹曼常数除以eV,得1 K= -0.86174×10-4eV。因e(电子)只能是1,不能是小数,所以,1 K= - 0.86174×10-4 V,即绝对温度与负电位的关系。它表示绝对温度与负电位可以相互换算;绝对温度越高处的负电位越低,绝对温度越低处的负电位越高;加热能降低物质的负电位,冷冻能升高物质的负电位。由“烧红的铁棍之电位很低,可在日光照射下晾凉”,可知电位很低的物体能排斥日光;由“冰凉的铁棍之电位较高,可在日光照射下晒热”,可知电位较高的物体能吸引日光。

1.2  光子的本质、产生过程和传播动力

关于光的产生,1950年严济慈介绍,原子内的电子在轨道上运行时,不发射能量。原子的发光过程包括有激发和发光:激发,即电子由一个能量较低的轨道,跳至一个能量较高的轨道;原子的发光,即那个电子从能量较高的轨道,跳回到能量较低的轨道。显见他说的发光过程不够充实。尚不知光子是啥样的电磁结构、形状和体积大小?什么能量能使电子从一里层轨道跳至外一层轨道,又从外一层轨道跳回到里层轨道?什么是光子传播的动力?但是,他的介绍,可提示:

①激发需要用加热 、减压、撞击、摩擦或以强光照射原子等不同方式,加予原子较大的能量,降低原子的电位。作者联想到,当将原子的一个低能量轨道上的电位降至它的两倍轨道负电位(称脱轨负电位)时,可使该低能量轨道上的各个电子,自动地携带着轨道负电位跳到外一层相邻的高能量轨道;各个电子在经路上会将各自携带的负电位的一半转化成由大到小的许多磁力线环,磁力线环的起始侧(即低能量轨道侧)是顺时针的,排成断面朝向该低能量轨道侧的半个球状的磁力线环体。

②因高能量轨道不能容纳超额的电子,跳到高能量轨道的各个电子即被立刻推回低能量轨道,各个电子在返回的经路上会将各自携带负电位的另一半转化成由大到小的许多磁力线环,磁力线环的起始侧(即高能量轨道侧)是逆时针的,排成断面朝向高能量轨道的半个球状的磁力线环体。

③当原子将断面朝里(低能量轨道)的和断面朝外(高能量轨道)的两种半个球状的磁力线环体推到空间时,便合并成小球状的磁力线环体,即光子。光子的前面观(即高能量侧),磁力线环是逆时针的;光子的后面观(即低能量侧),磁力线环是顺时针的。随后曾证明此过程与鈉K层光子、鈉L层光子及波长0.2537μm汞光子的产生过程相吻合。已算得几种光线的波长、频率、体积、能量和光子的负电位,见表1。

表1  几种光线的波长、频率、体积、能量和光子的负电位

光线名称

波长μ

频率Hz

光子体积μ3

光子的能量J/s

光子的负电位v

红外线

1.5

2×1014

1.767

1.325×10-19

-0.827

红端光

0.75

4×1014

0.221

2.650×10-19

-1.654

黄色钠光K

0.5896

5.088×1014

0.1073

3.371×10-19

-2.104

黄色钠光L

0.589

5.093×1014

0.1069

3.375×10-19

-2.106

紫端光

0.4

7.5×1014

0.0335

4.969×10-19

-3.102

紫外线

0.2537

11.82×1014

0.0085

7.835×10-19

-4.890

光子的直径是它的波长,没有静止质量。其中心是负电位,周边是0电位。根据“电位很低的物体能排斥日光和电位较高的物体能吸引日光”,可知 “低于光子负电位的物体或空间能排斥光子和高于光子负电位的物体或空间能吸引光子”,这两者就是光子的传播动力。

2. 光源旋转和光透过旋转磁场两效应的机理和影响

刘武青的光源旋转效应实验,是先在凸透镜片的中央钻一个孔,将传动杆的一端插进凸透镜片的孔内,在传动杆和凸透镜片呈垂直状态下固定牢;再将传动杆的另一端装在电钻的夹头上。实验时电钻和凸透镜片都向下,将光纤采样头放在凸透镜下方的聚焦处,光源是室内绿色光的散射光。于凸透镜静止时,波长为517.45nm(频率为5.7976616098×1014 Hz),光照度为2552.5勒克斯。当电钻带动凸透镜旋转时,光波长为517.09nm(频率为5.8016979636×1014 Hz),光照度为2591.5勒克斯。凸透镜旋转时比凸透镜静止时波长减小了0.36nm,频率增大了4.0363538×1011 Hz。光照度增大了39勒克斯。实验证明了,光源旋转可使光的波长减小 、频率增大、光照度增大。

根据现代的电钻按照从后面向前方看的旋转方向,多有正转(手柄侧观为顺时针方向)和反转(手柄侧观为逆时针方向)两种功能;转速为每分钟2600转=每秒43.33333转。已知光子是由许多磁力线环排成的小体,其前面观磁力线环都是逆时针的,其后面观磁力线环都是顺时针的。当光子从正转钻头和凸透镜的手柄侧透过顺时针旋转的凸透镜时,由于光子的磁力线环后面的顺时针方向与钻头和凸透镜的手柄侧的顺时针旋转方向相同,所以,“凸透镜的旋转力会传给透过凸透镜的光子的磁力线环,加大磁力线环的磁力”。由于“光子的磁力线环的磁力之速度=(波长×圆周率)/(1秒/频率)=(光速×圆周率)/ 秒 =9.42477微米∕秒”,是个地球上的常量。加大光子磁力线环的磁力,不能改变磁力的速度,只能增多磁力线环的总数,即增多频率。所以,光的波长就减小了,光照度就增大了。

同理,当光子从顺时针旋转的磁力线环(即磁场)的顺时针侧透过磁力线环时,顺时针旋转的磁力线环的磁力,会传给光子的顺时针的磁力线环,加大光子磁力线环的磁力,增多磁力线环的总数,即增多频率。所以,光子透过旋转磁场效应能增大光子的频率、减小波长、增大光照度。可见加大光子磁力线环的磁力,就是光源旋转效应和光子透过旋转磁场效应两者的机理。提示当凸透镜的旋转方向或磁力线环(即磁场)旋转方向与光子磁力线环的方向相反时,就能减小光子的频率、增大光的波长,减小光照度。可见,光源旋转效应和光子透过旋转磁场效应,这两者的机理都是加大光子的磁力线环的磁力。而且,这两者都能影响光的波长,改变光色、使蓝移、或使红移。由于光子是由许多磁力线环排成的小体,才能做出上述合理的解释。提示刘武青的光源旋转效应和光透过旋转磁场效应,恰好是光子是小球状的磁力线环体的佐证,能引导人们明白了光的频率就是磁力线环 。

参考文献:

[1] 严济慈编著.  普通物理学(下). 上海:龙门联合书局发行. 1950

[2] 吴百诗主编. 大学物理基础(下册).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5

[3] 王  楚  汤俊雄 编. 光学 .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1

[4] 安九贤. 论物理学的几宗新见解,中国科技博览 2010年第 17期,138~139页 

[5] 刘武清. 光源旋转效应—用光谱仪测量确定光的波长变化《量子光学学报》2004年10卷增刊,引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48641000100fjrx.html

附: 安九贤,男,1921年4月生,汉族,1948年毕业于国立河南大学医学院。工作单位: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曾任放射学教授和主任医师,兼中华医学会放射学会委员和河南省放射学会主任委员。1990年离休。通信处:郑州市中原东路78号院27号楼东单元16号。电话:(0371)66860029,电子信箱:anjiuxain@163.com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