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易经:懂得无为,知止,是一种大智慧;皆集于一身时,做事自然可成

 爱上诗韵生活 2022-03-17

很多事情,是时机不到,需要耐心等待;或者自己还不够强大,下的功夫还不够,需要忍耐和积累,潜龙勿用。

根据《易经》的势能变化,一件事的高光时刻,其实很短暂,80%的时间,都是在默默努力和积累。

1、懂得无为,知止,是一种大智慧

以前,我利用《易经》的规则,算过一种概率:无为,自然胜出的概率,比有为高。

因为易有阴阳,有动静

静,为无事。

动,则有吉、凶、悔、吝4种结果。

这其实就跟我们做生意是一样的,假设你认为这生意可行或者投资等;然后有4种结果:吉、凶、悔、吝。

有四分之一的可能,是赚钱的;有四分之一的可能,是亏本的;其它的可能,则是上也不是,下也不是,进退两难。

我们常说的一句话,有所为有所不为,任何事都的讲究规律做好规划,至少可以规避相当一部分风险。

这就是老祖宗“无为”的大智慧,不仅限于一般人所解读的避世,无为,啥也不干那是懒惰,不是无为。

有所为,有所不为。懂得无为,知止,那是一种大智慧。

2、一阴一阳,是规律的节奏

很多人,不懂得休息,心神躁动不安,得不到清静。

比如说,虽然很多自律的人,保持天天跑步,这就是自律。

一阴一阳,是规律的节奏。

你唱歌,跳舞,需要踩准节奏,才能合拍。做事也是如此,你要遵循自然的节奏,一动一静,一收一放,劳逸结合,才能持久,自然成事。

做事贵在持之以恒,而恒久的节奏,就是一阴一阳。

3、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一栋大楼,出现倾斜,楼体歪了,我们称之为“危楼”。

“人心惟危”,并不是说人心叵测、危险,而是说人心出现偏倚,不在中正的位置,所以做不到:客观、公正,无分别心,不带偏见地看待万事万物。

当一个人,不带任何偏见,去行为处事,那就是做到了中正,此为“中庸之道”的正解。

中庸,不是贬义的平庸无能,而是一种渐入佳境——阴阳和谐的平衡之道。

《易经》规律:阴阳和气得生发,阴阳相冲有损益

老子《道德经》中言:“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和,即是阴阳冲和,中正平衡之状态

所以,当天时、地利、人和,皆集于一身时,宇宙之势在必行,做事自然可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