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波兰第二共和国[1939年灭亡的共和国]

 遆永忠 2022-03-17
波兰第二共和国
1939年灭亡的共和国
波兰共和国(波兰语:Rzeczpospolita Polska,简称波兰,与现代的波兰相区别称为第二共和国)是一个曾经的中欧国家,西面与德国(魏玛共和国)接壤,南部与捷克斯洛伐克为邻,东北部和立陶宛接壤,东为苏联,北面濒临波罗的海
1918年11月7日,波兰临时人民政府在卢布林宣告成立。它是由波兰社会党、农民党,以及皮尔苏茨基的“波兰军事组织”的代表组成的右翼联合政府。加里西亚社会民主党领袖伊-达申斯基任总理。波兰人民经历了123年的亡国生活,重又恢复了独立,史称波兰第二共和国。1939年9月1日,纳粹德国、斯洛伐克与苏联军队入侵波兰,共和国灭亡。
基本信息
中文名
波兰第二共和国
宗教
罗马天主教
别名
波兰
历史
波兰第二共和国(波兰语:II Rzeczpospolita)是指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波兰国家,其周边国家有德国、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苏联、拉脱维亚和立陶宛。
第二共和国的边境于1921年确立,面积约387,000平方公里(欧洲第六大)。1931年,第二共和国共有居民3136万,波兰人占68.9%,乌克兰人占13.9%,犹太人占8.7%,白俄罗斯人占3.1%,德意志人占2.3%,余为立陶宛人俄罗斯人捷克人等。
波兰在1795年被德、奥匈、俄3国瓜分而亡国。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3国成为交战的敌方,都许诺让波兰独立。
1917年十月革命后,苏俄政府废除前沙俄政府的一切条约和协定,承认波兰的独立权利。1918年11月,德、奥匈战败投降。毕苏斯基统领的波兰军队把德、奥占领者赶出了波兰王国和加里西亚。
1939年9月1日,纳粹德国、斯洛伐克与苏联军队入侵波兰,共和国灭亡。
国旗
呈横长方形,长与宽之比约为8∶5。旗面由上白下红两个平行相等的横长方形构成。白色不仅象征古老传说中的白鹰,而且还象征着纯洁,表达出波兰人民渴望自由、和平、民主、幸福的美好愿望;红色象征热血,也象征着革命斗争取得胜利。
国徽
国徽
为盾徽。红色的盾面上绘有一只头戴金冠、舒展双翼的白鹰。红白两色是波兰人民喜爱的传统颜色,也是国旗之颜色。白鹰象征波兰人民不屈的爱国精神。
国家政要
波兰总统
- 1922
Gabriel Narutowicz (首)
- 1926–39
伊格纳齐·莫希奇茨基 (末)
波兰总理
- 1918
Ignacy Daszyński (首)
- 1936–1939
Felicjan Sławoj Składkowski (末)
自然地理
1939年,面积为387,000平方公里(欧洲第六大)。位于中欧东北部,北濒波罗的海(波兰走廊),西、北邻德国(分割东普鲁士),南界捷克斯洛伐克,东北和东南与苏联的白俄罗斯乌克兰相连。海岸线长113公里。地势北低南高,中部下凹。海拔200米以下的平原约占全国面积的72%。主要山脉有喀尔巴阡山脉苏台德山脉。较大河流有维斯瓦河(长1047公里)和奥得河。最大的湖泊是希尼亚尔德维湖,面积109.7平方公里。全境属于由海洋性向大陆性气候过渡的温带阔叶林气候。
人口
民族分布(绿色为波兰人)
1931年,第二共和国共有人民3136万,估计到1939年9月1日之前有3500万人。
行政区划
波兰二战前区划
二战爆发前,分三级区划,省,市,县。第二共和国共设16个省,重要城市华沙,卢布林,利沃夫克拉科夫罗兹比亚韦斯托克等。
简史
波兰国家起源于西斯拉夫人中的波兰、维斯瓦、西里西亚、东波美尼亚、马佐维亚等部落的联盟,公元9、10世纪建立封建王朝,14、15世纪进入鼎盛时期,18世纪下半叶开始衰落。曾三次被沙俄普鲁士和奥匈帝国瓜分。19世纪波兰人民多次举行争取独立的武装起义。1918年11月11日恢复独立,成立资产阶级共和国。1939年9月,法西斯德国入侵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德国纳粹军队占领了波兰全部领土。
华沙犹太人隔离区是德国法西斯于1940年设立的,区内犹太人最多时曾达到45万人,他们过着暗无天日的生活。1943年4月19日,忍无可忍的犹太人在区内起义,后被纳粹残酷镇压,大批犹太人被杀,隔离区也被希特勒军队摧毁。
1944年7月苏军与在苏组建的波军进入波兰国土,22日,波兰民族解放委员会宣告波兰新国家诞生。战后40多年由波兰统一工人党共产党)执政。1952年颁布人民共和国宪法,取消总统制,设立国务委员会。1980年发生团结工会大罢工,1981年12月至1983年7月实施战时状态。1989年4月波兰议会通过宪法修正案,确认团结工会合法化,决定实行总统制和议会民主。1989年12月29日将波兰人民共和国改名为波兰共和国。
政治
波兰第二共和国是一个议会民主制国家,从1919年到1926年,总统的权力有限。经议会选举,他可以任命总理以及政府与众议院的(议会下院)批准,但他只能经过参议院的同意解散众议院。此外,他通过法令要有总理和其他部长来验证他的法令与他们的签名。
毕苏斯基
主要政党有国家民主党和其他右翼团体,农民缔约党,基督教民主党,波兰社会党和少数民族的政治团。经常改变政府(波兰立法会选举,1919年,波兰的立法会选举,1922年)和其他负面宣传的政治家(如腐败或1919年波兰未遂政变的指控),使他们越来越不得人心。在这个时候主要政治家和农民活动家:Wincenty Witos (总理三次)和右翼的Dmowski 。
经济
主要矿产有煤、硫磺、铜、锌、铅、铝、银等。恢复独立后,波兰正面临重大经济困难。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和俄罗斯的占领在波兰经济剥削,军队的战斗造成的破坏,新的共和国面临着不同的经济区域经济统一的任务,其中有不同国家的一部分。共和国的边界内残存的三个不同的经济体系,有五种不同的货币(德国马克,俄罗斯卢布奥地利克朗,波兰马尔卡和Ostrubel ) ,很少或没有直接基建链接,缺乏直接相邻的工业中心,以及主要城市的铁路链接。例如,直到1934年在华沙和克拉科夫之间并没有直接的铁路连接。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波苏战争留下大规模的破坏。(俗称波兰B)之间的东部和西部(称为波兰A)的国家,与西方的一半,特别是那些原本属于德意志帝国的地区有巨大的经济差距。1924年,波兰共同的货币-兹罗提出现。
波兰的经济大萧条后的逐步复苏的基础是群众性经济发展计划,监督三个关键基础设施建设。首先是建立在格丁尼亚港口,这使得波兰完全绕过格但斯克(这是德国的压力下重抵制波兰煤炭出口)。二是建设500公里长的铁路之间的连接上西里西亚和格丁尼亚,波兰煤炭干线,担当货运火车煤。第三是建立一个中央工业区,名为COP,“中央工业区”。但是,二战爆发,波兰被瓜分,经济被掠夺。
文化教育
在1919年,波兰政府实施义务教育,普遍对所有7岁至14岁的儿童,以限制文盲,但是在波兰东部,经过多年的俄罗斯统治,这个过程是缓慢的。到1939年,90%的儿童就读学校。1921年,三分之一的波兰公民是文盲(38%在农村),到1931年,文盲水平下降到23%的公司(27%在农村),在1937年下降到18%。
在1932年的宗教与教育雅努什斯坦部长进行了改革,引入了以下的教育水平:
共同的学校(szkołapowszechna),具有三个层次- 4级+ 2级+ 1级,
,中学(szkołaśrednia),与两个层面- 4级的全面的初中和2级指定的高中(古典,人文,自然和数学)。一个初中毕业的一个小matura ,而高中毕业的一个大matura,使他们能够寻求大学水平的教育。
居里夫人
波兰大学雅盖隆大学华沙大学利沃夫大学卢布林天主教大学波兹南密茨凯维奇大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