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心语 (强者塑造自己,弱者埋怨他人) “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是消极的吗 (讲于2018年3月14日) 要明白“苦海无边,回头是岸”的说法是否消极,应先搞清楚“苦海无边”的苦海是什么,“回头是岸”的岸又在何方。苦海并非说有个海是苦味的,而是说人处于无明愚痴嗔恨烦恼的牵缠困扰中,不得脱离。试问,这个苦海有边吗?岸也并非有个形式上的此岸彼岸,让你离开或登上去。这个岸,指的是清静智慧 慈悲的一种高尚的人生境界和生活状态。 如何从贪瞋痴慢疑不正见的苦海中,到达智者的生活状态呢?途径和方法就是回头。回头也绝非指把脑袋转回来,而是反观内省,在自己身上下功夫。要回事向人,回人向己,回身向心,回外向内,回贪嗔痴为戒定慧。说到底,没有此岸没有彼岸,此岸彼岸全在起心动念,全在转念。一句话,凡事要从自己开始,从当下开始,从身心修养的一点一滴开始,认真地做起来,做下去。这样便可以由烦恼的此岸到达快乐的彼岸。“浪子回头金不换”“罪恶虽重,只要悔改便有出路”等说法,讲的都是这个道理。在此意义上讲,“苦海无边,回头是岸”的说法,并非消极。 在乎与别太在乎 (讲于2018年3月15日) 一般而言,在乎什么,就会向什么方面发展,就会成为什么样子。应在乎和别在乎什么呢?我的观点是,要在乎自己怎么做,别太在乎别人怎么说;要在乎自己是什么,别太在乎别人说什么;要在乎自己现在是什么,别太在乎自己过去是什么;要在乎自己要到哪里去,别太在乎自己现在在哪里;要在乎自己的品行学识,别太在乎自己的名利地位;要在乎自己的内在素质,别太在乎自己的外貌长相;要在乎自己为社会奉献了什么,别太在乎社会给自己回报了什么等等。 我们毕竟在社会上生活,有些方面的因素不能不在乎,只不过别太在乎就是了。太在乎了,一则活得太累,二则影响形象,更重要的是会分散精力,影响做更重要的事情,影响自己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 (善护念) 学到真知识的前奏和后续 (讲于2018年3月16日) 同样的学习场所,同样的老师,不同学生的学习成效是大不相同的,有的满载而归,有的一无所获。其中的原因很多,但最重要的,是对老师有无至诚的态度,和自己有无知行合一的学习精神。这种态度和精神不仅体现在学习过程中,也体现在学习的前奏和后续中。 先说前奏。佛经中,弟子请法时一般有如下描述:“称赞如来,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如是三请,终而复始。”可谓是至诚之极。还有《六祖坛经》中韦刺史请法时说:“请师升座,肃容再拜。”此处虽没说五体投地,没有三请,但至少也是肃容再拜,即恭敬地拜请两次。对老师如此恭敬的态度,不会不好好听讲,也不会没有好的效果。 听讲后的态度又是怎样的呢?此类书的结尾处是这么描述的:“皆大欢喜,信受奉行,作礼而去。”首先,是大欢喜不是小欢喜,是发自内心的欢喜不是表面上的欢喜,是皆大欢喜不只是一部分人欢喜,可见大家的学习效果都很好。其次,信受奉行,是真信,真接受,并恭恭敬敬地去践行。最后,作礼而去,就是还要向老师行礼之后才离去。去做什么呢?去如教而行,去知行合一地做啊。 欲购《日日有感日日谈》(即“常顺有话如是说”内容),可联系“正己而已”公众号管理员(1503116086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