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舒林娥夫妇:带头来料加工致富百姓

 流星雨刘鑫 2022-04-19

 舒林娥夫妇:带头来料加工致富百姓

           ——记兰溪市十佳模范夫妻舒林娥夫妇

    “发展来料加工是村民致富的好门路,零成本、零风险,自己再苦再累也没关系,老百姓富了才高兴。”“当干部不是目的,带领村民致富才是真正的目的”今年43岁的兰溪市黄店镇黄店村党支部书记舒林娥如是说。

    舒林娥1964年9月出生,初中文化,曾是兰溪是和平乡广播站播音员、电话总机话务员。丈夫黄光新,43岁,高中文化,与妻子舒林娥一道在女埠街道午塘村和黄店镇黄店村办来料加工点。

    1997年,舒林娥开始担任黄店村村妇联主任、计划生育联系员。为了熟悉村民,便与村民进行接触、联系,她来到当地一家外贸企业打工,一方面学习厂里的管理经验、技术,一方面与村民、妇女打成一片,从而熟悉了村里的老幼,做好妇女及计划生育工作。

    第二年,她与丈夫一起毅然来到娘家女埠街道午塘村办起了来料加工点,主要加工绗缝的枕头、靠背等产品。2000年,她改分散管理为集中管理的模式,在质量上、时间上求效益,成了兰溪市博爱纺织工艺制品有限公司最大的加工点。

    前年,她担任黄店村党支部书记后,她又把为民办实事、发展农村经济当作份内的事,投资15万元修起了三面光水渠、投资25万元建起了蓄水80吨的自来水塔,并进行了村庄整治,赢得了村民的一致好评。丈夫黄光新也十分支持她的工作,成了贤内助。

    与此同时,她与丈夫一道还致力带领村民致富,在市委、市府的高度重视下,加大了农村劳动力的培训力度,使黄店村的闲散劳动力找到了自己合适的位置。在市妇联的牵头下,还专门请来了婺城区陈主任来兰讲课,于是与义乌的老板取得了联系,接到了订单,在黄店村办起了来料加工点,主要加工穿珠、头花、滚绳等小物件。目前,她办的两个来料加工点,拥有车工25人,参与来料加工的人数由原先的70多人迅速发展到200人以上,去年一年发放职工工资达40多万元,车工工资多的一月达2000元以上,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赢得了当地百姓的赞扬,被评为2005年度兰溪市来料加工先进经纪人。

    镇党委、政府、妇联也十分重视来料加工,多次举办了来料加工培训班,和市劳动职业介绍所取得联系,将培训的劳动力介绍到兰溪相应的工厂里去,舒林娥与丈夫一起紧紧抓住这次机会不放松,将村里的闲散劳动力织布厂、家纺厂、灯泡厂等单位工作,在家的大多数是年龄在60岁以上的老人,从事着来料加工。几年下来,黄店村村民通过培训,开展来料加工的收入达到150万元,真正让农民不出家门也能够赚钱。去年11月,率先成立了全市第一个来料加工经纪人协会。舒林娥担任了该协会的会长。

    她说:“企业不管办大办小,诚信永远是第一位的,第二必须有吃苦的精神,第三要多关心职工,职工的工资要按时发放。这样才能留得住职工,留得住顾客。”在谈到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展望时,她说:“中央这样支持新农村建设,我应当把来料加工这项工作做强做壮,致力带领村民勤劳致富奔小康。”

                    作于2006年9月18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