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八路军编制变幻莫测,日军老兵总结出经验:碰到主力连就赶紧跑

 720度转体 2022-03-18

八路军是我军历史上短时间存在过的一个番号,在红军刚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时,南京政府批了“第八路军”的番号,1个多月后,又将该番号改为“第18集团军”。由于当时我军缺乏经费,部队标识臂章临时更换会带来额外浪费,所以旧章没有更换,只有新编制部队的军装改为了“18GA”。除了番号的变换之外,八路军在敌后作战时也会积极汲取实战经验和教训来改编自己。在这之中,八路军的编制也发生了数次改编,最为有名的就是“大团制”和“小团制”的出现。

文章图片1

刚开始八路军参加抗战时,是以3个“国防师”的编制进行的。115师,120师和129师每师2个旅辖4~5个团。这些团是精华,所以也被称为“主力团”。游击战术普及后,主力团便开始抽调精干干部去拓展新的根据地,招募新的部队。由主力团干部拓展出的新部队被称为“基干团”。以电视剧《亮剑》为例,李云龙最初率领的新一团就可以被称为“基干团”,它是129师386旅干部李云龙的带领下搞出来的,军官干部也都是386旅调派。在精英干部的带领下,新一团逐渐形成战斗力。而在主力团和基干团之后,地方民兵和游击队武装为了统一管辖,也会成立“地方团”。

文章图片2

地方团的兵力在数百之间,担负的任务就是配合主力团和基干团作战,积极动员群众协助主力部队战斗。百团大战时期,地方团带领群众扒铁轨,拆日伪工事,转移日伪物资等,都起到了极大作用。而且,地方团对当地风土民俗颇为熟悉,区域内的敌我顽势力及分布,来源都很了解,主力部队开进之后,地方团的同志能够提供大量详尽准确的情报。不过,由于地方团同志的装备差,武器少,经常连自保的能力都没有,所以无法独立作战。更重要的是,本着“一切缴获要归公”的原则,地方团同志缴获了轻重机枪迫击炮等先进武器时,都会移交给主力部队,因为只有在主力部队的手里,这些武器的作用才会扩大。

文章图片3

到了1941年以后,受敌后作战形势的变化,尤其是1942年“五一大扫荡”给我们做出的教训,八路军再次做出了调整,主要就是围绕“精兵简政”政策展开。这时期的编制开始实行“甲乙丙”制度。甲等团三营九连额员2000多人,具有完善的作战能力,是承担中高强度战争的主力。乙等团二营六连额员1000多人,是作为甲等团的补充,配合甲等团支援其它地区战斗。由于编制小,部队灵活,所以经常用于内外线机动作战和支援。乙等团则只有五六个连,主要针对一些日军兵力较少或较弱的地区,开战游击战构筑根据地,逐步发展壮大后成为新的甲等或乙等部队。实际上在1943年以后,和日军交战次数最多的,就是乙等团和丙等团。

文章图片4

而在甲乙丙制度的基础上,八路军通过新募集的部队,又提出了大团制和小团制两种部队。大团是三营九连制的完整部队,作战能力强,是据点和炮楼日军不敢惹的存在。而小团则因为只有三四个或五六个连,不设立营部,所以实力孱弱。考虑到敌后作战不适合维持庞大编制部队行动,所以小团在实力本就不足的情况下,还经常会分成两三股机动游击。唯一能够区分大团和小团连队的,就是枪炮声和战斗节奏。日军老兵多次总结经验,如果对面的枪声有轻重机枪乃至掷弹筒,而且战斗节奏极快,那必然是主力部队,跑就对了。但如果枪声依稀,而且节奏缓慢,多半是装备不佳的小团连队,打一场也未尝不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