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渊建唐后,为何打算放弃河东及长安,又是如何被李世民劝阻的?

 史家之韵 2022-03-18

唐高祖李渊代隋建唐后,前期的军事实力还不是很强大,因此,他有两次受到威胁后,打算放弃战略要地河东及长安,结果均被当时还是秦王的李世民所劝阻,而也正是李世民最终解决掉了这些威胁。

李渊从太原起兵,进入关中长安后,把河东(即山西省)交给了他的四子李元吉镇守。结果马邑(今山西朔州)人刘武周联合突厥的势力起兵,成为刚刚建立大唐王朝的心腹之患。

刘武周一路南下,势如破竹,仅仅用了五个月的时间,就攻下了李渊的发迹之地晋阳(今山西太原),李元吉连夜携妻妾弃城逃回长安。

刘武周又一鼓作气于唐高祖武德二年(619年)的十月,占据了龙门(今山西河津),与关中隔河相望。看到刘武周兵力如此之盛,其他原来归属唐朝的地方,也乘机纷纷独立,一时间,唐朝的后院起火,其所辖之地,只剩山西西南一隅。

关中闻讯大震,李渊甚至发上谕,称“贼势如此,难与争锋,宜放弃大河以东,谨守关西而已。”打算放弃河东。

然而,秦王李世民持反对意见,他对其父说:“太原,王业所基,国之根本。河东富实,京邑所资。臣请平刘武周,克复汾晋。”

李渊同意了李世民的意见,同年十一月,李世民率部出发征讨刘武周,并与原来属刘武周的大将尉迟敬德展开大战,最终在收服尉迟敬德后,彻底击溃刘武周,解除了河东对关中的威胁。

到武德六年(623年),唐朝统一中原的事业基本完成,但是北方的游牧民族突厥的势力还很强大,并且由于当初李渊称帝前后,曾经不断地向突厥大量送礼以求得支持,因此突厥人自持有功,不仅瞧不起唐朝,反而不断地向唐朝索取财物。

刚刚完成统一的唐朝国力还很弱,要打败强大的突厥势力还不太现实。当时,由于突厥的不断入侵,有人曾经对李渊建议迁都:“突厥之所以屡次南下侵扰,是因为妇女儿童、金银财物都在长安,要是把长安烧掉,不再作为首都,那游牧部落的入侵自然就停止了。”

李渊听后居然觉得很有道理,还真的派人越过秦岭去樊、邓(今湖北襄樊、河南邓县)一带寻找可以建都的地方去了。

此时,英勇盖世的秦王李世民再次站出来劝阻其父说:“北方部落抢掠中原的事,自古以来就没有断过。皇上刚刚建立基业,统一中原,精兵百万,所向无敌,怎么可以轻易迁都向蛮族示弱呢?想当年霍去病不过是汉朝的一员将军,就能立志消灭匈奴。我现在作为一个王子,希望给我几年的时间,我要把颉利可汗活捉来献给您。如果做不到,那时再迁都也不迟。”

太子李建成却不以为然地说:“从前汉朝的樊哙想以10万之军横行于匈奴之中,秦王的话不是也像他一样夸口吗?”

李世民又回答:“形势变了,用兵的方法也不同,樊哙这样的人还值得提吗?不出10年,我定会平定漠北,此非戏言!”

唐高祖李渊听到李世民如此豪言,这才放弃了迁都计划。

三年后,即武德九年(626年),著名的“玄武门之变”爆发,李世民击杀太子李建成、四弟李元吉后,李渊将皇位传给李世民。

突厥乘唐朝内乱,大兵压境至长安城下,企图消灭唐朝。而李世民即位日浅,也不愿大动兵戈,亲自出城迎敌,一面斥责突厥,一面向突厥展示唐朝军队的阵容,颉利可汗见唐军气势强大,乃按照突厥习俗斩杀白马一匹,与李世民在渭水的灞桥之上发誓结盟后退去。

之后,李世民养精蓄锐,于贞观三年(629年)冬,命令大将李靖率兵出击突厥,并于次年正月活捉了颉利可汗,灭亡了北突厥汗国,大漠以南全部成了唐朝疆域。

贞观四年(630年),周边各国各部的国王酋长云集长安,尊唐太宗李世民为“天可汉”,即周边各部共同的盟主。而这距离当初李世民放出豪言要活捉颉利可汗仅仅过去7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