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俞大猷:与戚继光并称“俞龙戚虎”的抗倭名将,为何屡遭打压?

 史家之韵 2022-03-18

俞大猷[yóu](1503-1579年),字志辅,晋江(今福建泉州)人,明代抗倭名将,与同时代的戚继光并称为“俞龙戚虎”。

我们一般提起明代中后期的抗倭战争,戚继光三个字不禁会脱口而出,而作为曾经是戚继光上司的俞大猷,却似乎没多少人知道。

可是,按照当时人们的那句“俞龙戚虎”来分析,可以推测出俞大猷的本事,应该在戚继光之前。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俞大猷这样一位在明朝抗倭战争中的灵魂人物,一生却是连遭打压,甚至贬谪,这是为什么呢?

俞大猷少好读书,师从名家学习《易经》和剑术,并能从《易经》中推演兵法。其父病逝后,俞大猷放弃学业,继承了百户的世袭职务。

嘉靖十四年(1535年),俞大猷中武举人,被任命为千户,守御金门。当时倭寇屡屡作乱,俞大猷上书给提刑按察使司。谁料,按察使恼怒地说:“小校安得上书?”将俞大猷一顿乱杖,并剥夺了他千户的武职。

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北元余部鞑靼大举进攻山西,嘉靖帝下诏选举天下勇士,俞大猷毛遂自荐,御史将俞大猷上报到兵部尚书毛伯温那里,毛伯温将俞大猷送到宣大总督翟鹏那里

翟鹏与俞大猷讨论军事,每每被俞大猷折服,感慨地说:“吾不当以武人待子。”(《明史·俞大猷传》)

翟鹏还离座上前施礼致意,此举使全军震惊。然而翟鹏终究也未重用俞大猷,俞大猷告辞而归。之后,毛伯温用俞大猷为汀州、漳州守备,俞大猷驻扎于武平。

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右副都御史朱纨巡视福建,推荐俞大猷为备倭都指挥,这时正值安南(今越南)入侵,内阁首辅严嵩的小舅子、两广总督欧阳必进上奏留俞大猷效力。

当俞大猷讨平叛乱后,严嵩却将俞大猷的战功压下来不上报,而只给了俞大猷五十两银子。

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倭寇进犯浙东一带,明世宗朱厚熜下诏调任俞大猷为宁波、台州诸府参将。当时倭寇攻破了宁波昌国卫,俞大猷率兵击退倭寇。

倭寇又攻陷绍兴临山卫,并转攻至松阳,当地知县罗拱辰奋力抵御,俞大猷亦在海上狙击倭寇,并取得较大的战果,但竟被朝廷以失事停俸。之后,俞大猷又在海上击败倭寇,并焚烧倭船五十多条,才恢复了俸禄的发放。

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倭寇占据宁波普陀,俞大猷率军前往讨伐。俞大猷所领兵力不足三百人,倭寇却有两万多人,调集的各路明军还尚未到来,总督张经强令俞大猷出战,俞大猷坚守带援。

等到援兵到来之后,俞大猷率军出战,于王江泾(今浙江嘉兴王江泾镇)大败倭寇,但功劳却归于赵文华、胡宗宪(浙江巡按监察御史),俞大猷甚至还被降职。

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胡宗宪听从卢镗的建议与汪直(当时是大型武装海商集团的首领)通市贸易,俞大猷表示坚决的反对。

后来,汪直被诱捕下狱,其余党仍不断作乱。朝廷督促胡宗宪出战,胡宗宪只是敷衍不出兵。

于是,朝臣们开始诋毁胡宗宪,并弹劾俞大猷,朝廷罢免了俞大猷和戚继光,并以一月为期限,平定倭寇。

俞大猷与戚继光几乎平定倭患时,但胡宗宪却觉得倭寇出走更有利,竟然暗地里让倭寇逃跑,并不督兵追击。

御史李瑚就此事弹劾胡宗宪时,胡宗宪却将罪责推到俞大猷头上,皇帝大怒,下令逮捕俞大猷,再次剥夺他的世袭特权。

嘉靖四十年(1561年),俞大猷奉命征缴广东饶平反贼张琏,将造反者全部生擒。与俞大猷协同作战的闽、广一带的官员冒领俞大猷的战功,但俞大猷并不与其计较。

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倭寇又大举而来,并攻陷兴化,朝廷以俞大猷为福建总兵官,戚继光为副手。但此战的结果,彻底改变了俞大猷与戚继光地位与名气的排序。

俞大猷持重远谋,戚继光雷厉风行。督战巡抚谭纶命戚继光为先锋,自己居中军,本是主帅的俞大猷则变成了右军。

当大战告捷时,谭纶上表战功,推戚继光为首功,俞大猷仅列第三。戚继光“遂代大猷为总兵官”。(《明史·戚继光传》)

其实,谭纶和戚继光都是张居正的好友,难免有保荐和举功不避亲之嫌。戚继光后来一路高升,在张居正为内阁首辅、谭纶拜兵部尚书时,受到明朝的倚重,在抗倭的战场上,连连获胜,可谓红极一时。

俞大猷虽然与戚继光同为明朝最杰出的抗倭名将,却是几次被夺职论罪,至死也不过是得了个“赠左都督,谥武襄”的虚荣。

但是,就连谭纶也不得不承认:“节制精明,公布如纶。信赏必罚,公不如戚。精悍驰骋,公布如刘(刘显)。然此皆小知,而公则甚大受。”谭纶自知,俞大猷才是全能杰出的人才,远在自己和戚继光、刘显之上。

清代的张廷玉在编撰的《明史·俞大猷》说了几句公道的话:

一、“大猷为将廉,驭下有恩。数建大功,威名震南服。”

二、“大猷负奇节,以古贤豪自期。其用兵,先计后战,不贪近功。忠诚许国,老而弥笃,所在有大勋。”

三、“世宗朝,老成宿将以俞大猷为称首,而数奇屡踬。以内外诸臣攘,而掩偈其功者众也。”

在清代史家的眼中,俞大猷是名副其实、实至名归的明嘉靖朝的抗倭首将和主帅。

而在《明史·戚继光传》中,也有一句“继光为将号令严,赏罚信,士无敢不用命。于大猷均为名将。操行不如,而果毅过之。”

这句话说的很耐人寻味,言下之意是赞赏俞大猷的操守、品行,都比戚继光要强。

戚继光是幸运的,他有张居正的保荐和提拔,一荣俱荣地一路升迁,而俞大猷却一生处在打压弃用的境况之中,其终身也只在都督之类的职务上盘旋。

万历七年(1579年),俞大猷连续上疏三次,请求告老还乡。不久病死。

万历十年(1582年),朝廷里的内阁首辅张居正病逝,失去遮护的戚继光不久就被调往广东。

万历十三年(1585年),给事中张希皋再次弹劾戚继光,戚继光因此遭到罢免回乡,三年后,一代抗倭名将病逝。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