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老中医名医名方(69)

 新用户5616Y0eR 2022-03-18

石氏腰背和营汤

【处方组成】
当归12克、川断12克、独活6克、茯苓12克、狗脊12克、玄胡12克、炙绵芪12克、焦白术9克、陈皮5克、磁石30克,水煎服。
【功能主治】
功能扶正和营,固腰脊。主治腰背损伤后为时已久,仍有酸楚疼痛,劳作乏 力。

石氏固腰场

【处方组成】
当归6克、杜仲6克、狗脊12克、川断12克、补骨脂12克、独活6克、川芎6克、制草乌9克、泽兰12克、牛膝12克、磁石30克,水煎服。
【功能主治】
功能活血固腰止痛。主治腰部受损,疼痛重滞,活动受限,不能耐劳。

石氏损腰汤

【处方组成】
当归须9克、制香附12克、杜仲12克、青皮5克、陈皮5克、狗脊12克、川楝子9克、玄胡12克、大茴香9克、桃仁12克、桑寄生12克,水煎服。
【功能主治】
功能理气通络,活血止痛。主治闪腰岔气,腰痛转侧牵掣,俯仰活动不利。

石氏柴胡桔梗汤

【处方组成】
柴胡6克、桔梗6克、升麻6克、玄胡12克、归尾9克、地鳖12克、炙乳香6克、炙没药6克、丹参12克、泽兰12克、小蓟炭12克、血珀3克、梗通草6克,水煎服。
【功能主治】
功能活血瘀祛,止血,利尿。主治少腹阴部挫伤肿痛,小溲不畅或有血尿。

石氏鲜金斛汤

【处方组成】
鲜金斛12克、鲜生地12克、象贝母12克、黑山栀12克、茜草12克、竹茹12克、藕节炭12克、青蛤壳15克、茯苓12克,水煎服。
【功能主治】
功能清肝火,泄营热。主治胸肋损伤后吐血咯血,其量稍多,并有肝火偏旺征象者。

石氏理气止痛汤

【处方组成】
柴胡9克、枳壳12克、香附12克、青皮8克、川楝子9克、玄胡12克、丹参12克、广木香6克、炙乳香6克、炙没药6克、路路通12克,水煎服。
【功能主治】
功能疏利气机,活血通络。主治胸胁腰肋闪挫以后掣痛板滞,转侧活动不利。

石氏柴胡细辛汤

【处方组成】
柴胡6克、细辛3克、薄荷3克、归尾9克、地鳖9克、丹参12克、川芎9克、泽兰12克、半夏9克,水煎服。
【功能主治】
功能祛瘀生新,调和升降。主治头部内伤,昏迷苏醒后或无明显昏迷、头晕、
头痛、嗜卧、泛泛欲恶。

石氏牛蒡子汤

【处方组成】
牛蒡子9g 白僵蚕9g 白芥子9g 炙地龙9g 泽漆9g 炙南星9g 金雀根9g 丹参12g 全当归9g生甘草6g 川牛膝12g。
【功能主治】
功能祛风豁痰通络。主治风寒痰湿入络,周身或四肢、颈项等部骨节酸痛,活
动牵强。

石氏“消散膏”

“消散膏”组成:生麻黄180 生半夏180g 生南星180g 白芥子240g 甘遂180g 大戟240g 僵蚕240g 泽漆草2500g 生菜油7500g。
用法:“消散膏”制成后,贮放荫凉处。用时按量多少,使其烊化至糊状,视其患处部位大小,摊在布或牛皮纸上敷贴患处。待用时在炭炉上稍加热温化,使其柔软,再敷贴患处。一般每隔3~5天更换。消肿、散结、止痛之功效治疗肱骨上髁炎(俗称“网球肘炎”)


杨依方的 闪腰痛经验方

主治:专治闪腰痛早期,无挟杂症者。
白芥子6g,浙贝母10g,延胡索12g,川芎6g,木香6g,香附10g煎服。
(按)闪腰痛以闪气为主,所谓“气伤痛”是也。主要症状为急性扭伤闪痛以后腰部呈弥漫性胀痛,不能转侧俯仰,睡卧时翻身困难,特别当咳嗽,打嚏,大便迸气时疼痛加剧,此时可以上方煎服,方以白芥子,浙贝母利气搜痰止咳,延胡索,川芎行气活血止痛,木香,香附调气散郁开胃,可以通调经气,达到通则不痛的目的,若能配合针刺人中,委中(双),气海俞(双)则更能有立竿见影之效。如己见“形伤肿”或“气形两伤”之候,出现疼痛固定,压痛拒按或肿块青紫,此方已非适应或宜增加活血祛瘀舒筋活络之剂,方可奏效。


何任的 咳血验方

该方适用于支气管扩张、肺结核、肺癌等病出现属于肺阴不足、内热偏盛型的咳血、咯血。症见干咳少痰、胸闷,咳血多由咳甚引发,或纯血鲜红,或痰中
带血,或反复咯血。舌质红少苔或苔薄黄,脉细数或滑数。
基本方药组成;
玄参12克、麦门冬15克、旋复花(包)12克、代赭石12克、仙鹤草30克、炙百部20克、浮海石12克、蛤粉炒阿胶12克、茜根炭12克组成。
三:辩证加减法;
若咳血较多可加藕节、白茅根;若肺阴虚明显,可加西洋参、生地黄、鲜石斛;若病程久、肺肾阴虚可加七味都气丸;若胸闷痰多,加浙贝母、瓜蒌皮、杏仁、桑白皮;若内热较盛,加黄芩、知母、丹皮;若痰中脓血相兼,加鱼腥草、薏米仁;若鼻咽癌、肺癌患者,可加七叶一枝花、蒲公英;若肺结核低热、盗汗者,可加百合、糯稻根。
四:方药解释
方中玄参、麦冬、蛤粉炒阿胶清热润肺止血;仙鹤草收敛止血,旋复花、代赭石消痰降逆,兼以止血;百部、浮海石清热化痰止咳。全方共奏润肺清热,消痰降逆,凉血止血之功

路志正的 乌梅败酱方

乌梅败酱方组成:乌梅12~15克,败酱草12克,黄连4.5~6克,木香(后下)9克,当归10克,炒白芍12~15克,炒枳实10克,太子参12克,炒白术10克,茯苓15克,葛根12克,炙甘草6克。  
功能:清热化湿,调气行血,健脾抑肝。 
主治: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长期腹泻,大便粘滞或带脓血,腹痛坠胀,或里急后重,脘腹痞闷,纳少乏力,面色黄白,舌质暗滞,苔腻,脉弦缓滑。 用法(1)水煎服,每日一剂,分二次服。(2)乌梅用50%醋浸一宿,去枝打烂,和余药按原方比例配匀,烘干研未装入胶囊。每服生药1.5克,每日2~3次,空腹温开水送下。  

加减运用:大便脓血,口苦急躁,舌红苔黄腻,脉弦滑,热盛邪实者,减太子参、白术等健脾益气药,加白头翁、秦皮、大黄炭、炒椰片等清肠导滞之品;胃脘痞闷,舌苔白腻,湿阻气滞者,酌加藿梗、荷梗、佩兰、半夏、厚朴、苡仁等化湿理气之品;腹泻便溏,面黄乏力者,重用“四君”健脾益气;皖腹冷痛,畏寒肢冷,酌加淡附片、干姜、细辛等温阳散寒药;大便滑脱,重用乌梅,加煨诃子收涩固脱;并发肠息肉者,加莪术、僵蚕消瘀散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