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芈月为什么私通义渠王后又诱杀之?权力路上,女政客走得好孤独

 老易说史 2022-03-18

一部《芈月传》的电视剧把芈月这个女人变得家喻户晓了。其实,芈月这个人还真不是虚构的,她的历史原型便是秦惠文王的王妃,也叫芈八子,也就是秦昭襄王的母亲。后来在秦昭襄王执政期间,成了权倾天下的宣太后。她执掌秦国权柄36年,“东益地,弱诸侯,尝称帝于天下,天下皆西向稽首”(《史记·穰侯列传》),是秦国最终走向一统天下的关键人物。同时,她也是中国历史上有史记载的第一位太后,汉承秦制,汉朝及以后把皇帝的母亲尊称为太后也就是因为她。

作为一个政治女性,芈月登顶权力巅峰,并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也使得她成为了女性政治权斗的鼻祖。人们时常把她放到和吕雉、武则天、慈禧一样的高度进行讨论,这是客观而又公正的。

宋代陈师道《后山集·卷二二》是这样评价芈月的:“母后临政,自秦宣太后始也。”这是一个开创历史的起端,所以我们需要认真地体会和领悟。本文主要就是想通过芈月的一生经历,对历史、政治、权力进行一个反思,顺便解释一下封建政治女性在权力路上的进退维谷和举步维艰。

出身决定追求

芈月是楚威王的爱女,可惜的是,楚威王早逝了。没有当家长的爸爸的疼爱,一个女人带着另外一个女人,或许只能在夹缝里求生存了。在男权社会,女性很多时候都是被有意地忽略和轻视。芈月的母亲改嫁到魏国,芈月辗转反侧嫁给了秦惠文王为姬妾。所幸,芈月的外形和素质是足以过关的,所以,她生活得波澜不惊!

但是,芈月由于早年丧父,内心里的不安全感是必然的。人,一般的情况下,越是缺少什么,越是在意什么!芈月由于幼年没有一种被保护的感觉,所以一直会在乎所谓的安全感。作为一个乱世中的女人,而且是一个父亲去世、母亲改嫁的女孩,她的安全感来源于什么地方?环境?靠山?权力?挣扎?

一个皇室出身的女子,芈月一定会对生活、政治的认识高于常人。所以,芈月对于自身的认识一定是高于常人的,她知道自己的方向和目标在哪里,她也知道自己的追求和归宿在哪里?她更知道自己的突破口在哪里?

人,不怕自己过得迁就,但是即便在迁就的前提下,也一定要让自己活得明白!芈月在这一点上是清醒的。在家靠父母,出嫁靠丈夫,年老靠孩子!芈月父母靠不住了,老公也撒手而去了,这就到了芈月思考人生的时候到了。

我相信,芈月在嫁给秦惠文王后,很长一段时间都是谨小慎微的。当秦惠文王把王位传给了秦武王后,芈月的内心应该有一丝的不敢和不甘。但是,秦武王就是一个“霸王举鼎”式的人物,为了证明自己是名副其实的“富二代”,结果跑到洛阳去参观、炫耀、恐吓,还要留下“到此一游”的痕迹,跑到周天子祭祀的庙里,选择了上面刻着“雍”的铜鼎,强行举鼎!徒手分开两头牛斗殴的孟贲都表示无能为力,秦武王一定要用生命装×,彻底把自己交代在洛阳了。秦武王的英年早逝和死于非命给了无数人背后眼睛里的光芒。

因为秦武王死得早,王位的争夺变成他那些“弟弟们”的事情,芈月的儿子嬴稷也有这个资格和机会。出于一个政治体系女性的敏感性和一个关爱儿子的母亲的急切心,芈月开始介入了秦国的权力之争。

资本决定方式

从生活的逻辑来说,一个女人或一个女孩,小时候,父亲去世了;再大一点,母亲改嫁了;这个女孩,除了靠自己努力地往上游,拼命地让自己不落伍,拼命地让自己有能力保护自己的孩子安全外,她还有多少想法和出路?

芈月人生的转折点就是从秦武王去世的时候开始,因为秦武王没有合法、合理的接班人,这让芈月为自己的孩子嬴稷看到了希望。女本柔弱,为母则刚!

但是在那个男权社会,一个柔弱女子,她的生存资本究竟是什么呢?

芈月虽是楚国公主,但是父亲早逝,楚国已经把她当做“嫁出去的女,泼出去的水”了。她能够想起的只有自己的母亲,只有同母异父的兄弟,只有母亲新的魏国背景。

魏国当时虽然是一个强国,但是它也不能直接、野蛮地干涉秦国的接班人问题,所以,魏国对芈月的支持是有限的。

芈月作为一个女人,家庭、社会关系已经考虑完全了,她还有其他资本吗?有,女人,本身就是一种资本,特别是出身高贵、长相漂亮的女性。

所以,为了帮助儿子嬴稷顺利上位,芈月在秦昭襄王登基的前夕,和义渠王私通了。因为权力上的不自信、不保险,芈月必须有一点自我牺牲。这个自我牺牲有两个方面的考虑:一是要淡化威胁;二是要化危机为转机!至于义渠王本身就是一个落后文明向先进文明的靠拢,也是一个低级欲望向高级欲望的推进,他拒绝芈月的理由其实并不多!

义渠是东周时期活跃于泾水北部至河套地区的一支古代民族,长期与秦国发生战争。但是,他们屡屡侵犯秦国或者给秦国造成威胁的根本目的是什么?无非是掠夺是先进物资和先进文明!前331年,义渠国内发生内乱,秦惠文王派庶长操平定内乱,这是一种国政的变相干涉。所以,前327年,秦惠文王在义渠设县,义渠王向秦国称臣。但是,你说是我的东西永远比不上真正拽到我手里的东西,前319年,秦国攻打义渠,夺取了郁郅(今甘肃省庆阳市东)。这种没打死的蛇,一定会找机会进行反咬的,所以,次年义渠参与了公孙衍合纵楚、韩、赵、魏、燕的五国攻秦之战。趁你病,要你命,这次义渠抓住了秦军主力与五国交战的机会,大败秦军于李帛(今甘肃省天水市东)。又过了5年——前314年,秦国又缓过气来了,秦惠文王再次派兵攻打义渠,攻取了徒泾(位于今山西、陕西两省间黄河南段以西地区境内)等二十五座城池,义渠国力大损,但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义渠国还有一口没断的气。

秦惠文王有生之年没把义渠国干死,这就是义渠王的资本,也是芈月争取的对象。秦昭襄王继位时,义渠王前来朝贺,芈月与义渠王私通,后来还生下两子,生下两子也说明他们之间的关系不是一天两天的关系。

我觉得,芈月作为一个权力斗争中的弱势女子,在自己最合适的时机和条件下,选择了一种最合适也最有效的方式去追求自己的目标,这是古往今来多少人都没有把握好的问题?

后来,秦昭襄王果然在舅舅魏冉(秦国一统的大功臣)的铁血镇压下和“后爸”义渠王的不捣乱下,顺利地登上了王位。当然,历史把更多的光环给了雄才伟略的秦昭襄王,但是,芈月在这个过程中的付出与忍受是不可忽略的,尤其是她当时在并不占优势的环境下的正确选择。

目标决定结局

在说到义渠王的最终结局之前,我先说一个小故事,因为通过这个小故事,能够清晰地理解芈月作为一个女政客的基本思路。前307年,楚怀王派兵包围韩国的雍氏,但围有余,攻不足,双方进行了长达五个月的对峙。韩国作为垂死挣扎的一方,不得不病急乱投医,向自己的老对头兼头号恐怖分子——秦国求救。秦国也在考虑该不该救的问题,一直犹豫一直徘徊。韩国等不及了,韩襄王又派尚靳出使秦国,尚靳以唇亡齿寒的道理劝说秦国尽快派兵救援。芈月是楚国人,得把娘家人的牌打出去,她对尚靳对他说:“当年我服侍秦惠文王时,大王把大腿压在我的身上,我感到身体疲倦不能承受。而他把整个身体都压在我身上时,我却并不感觉到重,反而觉得比较舒服。以此类推,秦国要帮助韩国,局部的解压不一定有效果,但是压上全部家当,韩国又对我们有什么回报呢?”这样一张一弛之下,韩襄王被迫亮出自己的底牌,又派张翠出使秦国,承诺了秦国的各种利益。于是秦国顺水推舟,在甘茂的建议下,秦国出兵救韩,惊走了楚军。

这一则小故事告诉我们,芈月是一个把感情和利益分得很清楚的人。芈月这种冷静得可怕的逻辑,也注定了义渠王的最终结局。

芈月和义渠王的关系其实是一种相互利用和相互的迁就的关系。这种关系,谁的手腕更硬、谁的实力更强,谁就掌握了主动权。当义渠王觉得自己找到了“真爱”的同时,芈月一直就在寻找着背叛的机会,最终谁胜谁负,已是一目了然。

前287年,齐、赵、韩、魏、楚五国合纵攻秦未能成功,诸侯在成皋(今河南省荥阳市西)停战。秦国又一次度过了威胁和危机。此后,是秦国彻底消化和吸收商鞅变化营养的黄金时间。

前272年,芈月母子日夜商议如何摆脱耻辱之后,都觉得是时候彻底和义渠王以及义渠国翻脸了。宣太后以“我们约会吧”的名义把义渠王引诱入秦,然后在甘泉宫捕杀了义渠王。至于她和义渠王生下的两个孩子,也只剩下一首《凉凉》了。秦国趁着义渠国群龙无首的时机,发兵攻灭义渠,在义渠的故地设立陇西、北地、上郡三郡。自此,秦国西部的军事隐患彻底消除,可以全力以赴地向东边拓展了,东方六国的噩梦也真正开始了。

性格决定命运

首先,我们要明白芈月是一个什么性格的女子,我觉得她和吕雉、武则天都一样,是被生活逼成的女汉子;也是一个被欲望支撑着的女强人;更是一个不能停止奔跑的可怜人。

也正是因为这种不安全感衍生出了芈月超强的掌控欲,所以她在权力的路上越走越孤独、越走越远。比如,秦昭襄王曾想让韩国公子成阳君兼任韩、魏两国的国相,因为秦昭襄王想通过这样一个安排来试探自己在秦国和山东六国的影响力。结果,不光韩、魏两国不同意,芈月也通过自己的弟弟穰侯魏冉表示不同意。他们的理由很简单也很充分,充分的理由都很简单,因为成阳君曾因秦昭襄王的缘故困居于齐国,秦昭襄王并没有他的人生关键时刻帮上什么忙!而成阳君咸鱼翻身了,秦昭襄王想通过这种方式去表达自己的愧疚和重视,其实已经不起作用了。芈月和魏冉他们的这些理由和逻辑是说得过去的,但是归根到底还是芈月和秦昭襄王之间的一次权力试探而已。

因为芈月享受到了权力所带来的快感和危机感,所以她不愿也不敢放手。在她当政时期,她任用弟弟魏冉、芈戎以及儿子公子悝、公子芾等四贵主政。宣太后及四贵的专权极大限制了秦昭襄王的权力。这就等于在她和儿子之间设置了一道障碍。

这一道障碍最终被魏国的一个逃犯范睢(一个小人也是一个能人,成功架空了芈月、流放了魏冉、逼死了白起)给破解了,秦国一统天下的前期几大功臣全部倒在了他的手里。他的手法其实也并不高明,其实就是利用的人性中的“嗔念”,也就是利用了秦昭襄王的不甘,而催促着秦昭襄王一步一步地走向了对自己的母亲、自己的舅舅、自己的爱将的“不服”之路。

当然,这恰好发生在芈月年老的时候,如果碰到年轻的芈月,我想,秦国又会多上一曲母子互相残杀的闹剧,进而给“秦国能否统一六国”打上一个疑问号。人,越是活到老年,越是能够平静地感受到死神温柔的召唤时,越是容易觉得释然和洒脱,越是容易觉得无所谓,越是不想计较得失。

芈月在生病即将去世的时候,无比地怀念“愿得一人心,白首不分离”的誓言,所以她希望自己的情夫魏丑夫能和自己到九泉之下长相厮守。可是,魏丑夫对于生死却并不是这么理解的,他对死亡感到无比的恐惧,无比的不情愿,哪怕是为了曾经如胶似漆的“情人”。于是,请庸芮游说芈月。庸芮对着芈月说了一大堆人生大道理,但是我相信芈月最终选择放手的主要原因,还是因为濒临死亡时的一种释然与无力。

芈月的性格终点在于她“想争、不能不争与争过后内心的疲惫感之间的矛盾”。很多人并不理解这一句绕口的话,但是,如果我们能关联地想一下,吕雉为什么在临终前劝侄儿们一定不要造反?武则天为什么最终还是选择把江山还给李唐?也许会有一些领悟!

芈月最终的命运还是败在她归根到底是一个女人、是一个母亲的性格上!

尾声

前265年十月,芈月去世,葬于芷阳骊山(今陕西西安临潼区骊山)。前人坟地的烟变成了后人记忆的雾,世人对芈月的记忆究竟是孙俪扮演的荧屏角色还是“第一个太后”的历史形象?

宋代高承《事物纪原·卷一》云:“《史记·秦本纪》曰:昭王母芈氏,号宣太后。王母于是始以为称。故范睢说秦王有独闻太后之语。其后赵孝成王新立,亦有太后用事之说。是太后之号,自秦昭王始也。汉袭秦故号,皇帝故亦尊母曰皇太后也。”

芈月,这个遥远的女人,在三十岁上下时,一跃成为封建社会里后妃掌政的鼻祖。秦国尚武,而武功最盛大的时期之一,就是宣太后掌政的三十六年。而且,为了巩固幼子的王位,她用了世上最直接的方法:联姻——夫家和娘家进行利益捆绑,也成了后来两千多年最有效的政治手段。

马非百:宣太后以母后之尊的地位,牺牲色相与义渠王私通,然后设计将之杀害,一举灭亡了秦国的西部大患义渠,使秦国可以一心东向,再无后顾之忧,她的功劳不逊于张仪、司马错攻取巴蜀。

当然,我更希望大家透过芈月金碧辉煌的一生,去看到她举步维艰、进退维谷的谨慎和隐忍。作为一个女人、一个母亲,活在亲情薄如纸的王室,她的一生是多么的难以想象!

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我们在阅读历史的时候,其实恰当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想法是很好的,但是很多“见风就是雨”的人,并没有基于和朋友共同理顺历史和生活的基本逻辑,而是把历史当做寻求刺激、追求快感的一种方式。这是我希望通过这篇文章想要告诉大家一个历史观的误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