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她扇了宋教仁的耳光,被邓颖超评为英雄人物,一生致力于女权觉醒

 老易说史 2022-03-18

唐群英

唐群英,字希陶,湖南衡山人。1871年出生于衡山显赫的将军家庭。是中国同盟会第一个女会员,早期女权运动领袖。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时,她作为女界协赞会的代表,受到临时大总统孙中山的接见,并被誉为“巾帼英雄”、“巾帼妇女运动先驱”,荣获国民政府二等嘉禾勋章。

上世纪七十年代,她被选为八位“中华百年女杰”的第四名,邓颖超说她是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妇女界的“英雄人物”,康克清为她题词“一代女魂”。

“今日之女权运动专以一二理事人为难,无益也”,与秋瑾、葛健豪被称为“潇湘三女杰”的她,决定依靠自己的力量兴办女子教育。

她一生致力于抗争的“男女平权”理想,经过一百多年来中国无数女性前仆后继的努力与抗争早已实现。然即使时代发展,男女平等的美好理念,在现实生活中仍深藏着许多隐形的不公,许多封建残留根深蒂固于某些人的思想里,“男女平权”的思想仍有借鉴的意义。

家族中出类拔萃的少年唐群英。

孙中山给唐群英的题词

唐群英在家里排行老四,小时候的她非常天资聪颖,性格外向,喜欢舞枪弄棒,叫嚷着要跟父亲骑马练剑。身为武将的父亲十分喜欢她,视她为掌上明珠。但是整天像男孩子般打打闹闹的她,则让母亲又爱又恼。

清朝末期的女性还以裹脚为美,唐群英也不例外,刚开始她以为每个孩子都要裹脚,便忍着疼痛不吱声。

直到有一天,她发现男孩子跑得都很快,而女孩子跑起步来摇摇摆摆怎么也追不上,她认真观察后发现男孩子都是天足,并不像女孩那样被紧紧地裹着脚,她认为这样不公平,于是找到两位姐姐商量一起拆掉裹脚布,但是姐姐不敢,她说:“你们不敢,我敢!”然后三下五除二就把脚上的裹脚布拆掉了,被母亲发现后狠狠地挨了一顿教训。但是她总是趁着母亲不注意的时候偷偷拆下来,最终母亲拗不过她,只好随她去了。

唐群英和秋瑾等进步女士

没有了约束的唐群英胆子越来越大,每天放学以后跟着一群男孩子舞刀弄枪,调皮得就像个男孩子一般。穆桂英是她的偶像,跟小伙伴们玩打仗游戏时,她就扮演杨家将的穆桂英,对方是辽军,双方打到最后她赢了,就回家把小糕点拿出来像发奖品一样,每人一块分给大家吃。

十四岁的唐群英曾写了一首《晓起》:“清流依垅曲,绿树接丹崖。邻烟连雾起,山鸟唤晴来。”塾师刘海屏先生见后,直叹有东晋谢道韫 的“咏絮之才”。

成长在如此开明的家庭环境里,自然就养成了唐群英长大之后果敢胆大的性子和文武兼备的才能。

青春的觉醒,紧跟秋瑾的步伐,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唐群英的旧照片

1891年,20岁的唐群英嫁到了荷叶乡的曾家,夫君曾传纲是曾国藩的堂弟,婚后夫妻感情和美温馨,生下了女儿亮亮。而同一时期秋瑾也嫁到了荷叶乡的王家。葛健豪则因为“休夫”回到了荷叶乡的娘家居住。

她们三人是沾亲带故的亲戚,相处融洽,言谈投机,闲暇之时经常聚在一起,或饮酒赋诗,或对月抚琴,或下棋谈心,或举剑相练,往来十分密切,三个人的感情亲密无间,亲如姐妹。

1904年,秋瑾不顾家人反对,毅然决定自费去日本留学在日本留学期间秋瑾认识了很多进步青年,同时也认识到了中国革命的重要性,她加入了同盟会,并致力于解决中国男女不平等的地位,解放女性的权利。

接触了广阔的世界,让原来思想激进的秋瑾,有了更加开阔的人生观与追求,于是写信向闺中密友唐群英描述世界局势与中国的情形,希望她也能走出小镇,拥抱更大的世界。

秋瑾和唐群英才是真正的闺蜜

收到信件的唐群英当时丈夫已去世,女儿也先丈夫一年夭折,按照封建礼俗她必须守孝三年,然而又回到孤身一人的她打破了传统,离开了婆家回到了娘家。当时中国形势动荡不安,康有为等人倡导变法维新闹得轰轰烈烈,寡居在家的她也读了他们的书籍,接受了新的思想。

此时秋瑾的来信引起了她的遐想,她似乎看到了生活的另一种光明。唐群英从小就是个特立独行、非常有主见的人,内心十分抗拒封建社会的种种陋习与思想,她太渴望见识外面的世界了,她也希望在外面的世界可以寻找到自己需要的答案,于是便决定外出求学。

秋瑾去日本半年之后, 经过和家人的一番协商后,唐群英紧跟着秋瑾的步伐,也东渡日本求学。先就读于青山实践女校,后转入高等学校师范科,并任留日女学生会书记、会长。

黄兴让唐群英认识了孙中山

唐群英在东京求学时,经同学介绍认识了黄兴、宋教仁等进步青年,后来经过黄兴的引荐,她见到了孙中山先生。在交谈中,唐群英向孙中山先生谈及自己对男尊女卑的反感,表达了“天下兴亡,人皆有责”的主张。

孙中山称赞她道:“革命首先是唤醒四万万同胞,女同胞觉醒的人还很少,群英女士是第一个走进革命队伍里的女同胞,是榜样,是二万万女同胞的带头人”。

1905年,唐群英加入黄兴孙中山组建的华兴会、同盟会,并成为同盟会中第一个女会员。唐群英比何香凝大三岁,秋瑾大六岁,又具有榜样的力量,在同盟会大家都尊称她为“唐大姐”。

女子北伐队

为了革命,唐群英刻苦学习军事方面的知识,学习制造弹药和枪械使用等,还特意前往日本武术学会学习射击。

唐群英胸怀凌云,曾撰诗言志: “欲展平均新世界,安排先自把躯捐。”如此的豪情壮志,落地有声,担当之心毫不逊色于须眉。

1908年春,唐群英从日本回到长沙,此次回国的目的,一是回乡探望生病的母亲,二是受孙中山委托,与在长沙的同盟会会员商谈革命事宜,联络各地革命者发动武装起义。

临别时,孙中山赠送了一首诗给她:“此去浪滔天,应知身在船。若返潇湘日,为我问陈癫”。

孙中山先生

回到长沙后,唐群英依照孙中山诗里的暗示,很快就与陈癫(同盟会成员陈荆)取得了联系,共同策划和领导了花石起义,可惜花石起义失败了。为了安全起见,唐群英再次回到日本。

1911年辛亥革命前,唐群英回到了中国,向同盟会的中部宋教仁报道。随即,她在上海与张汉英创建了“女子后援会”,奔赴前线,救护伤兵。可是她发现女子队伍在战斗中发挥的作用有限,于是她找到了江浙联军总司令,经协商后成立了“女子北伐队”,她亲自率领女子北伐队上阵抗战杀敌。

觉醒还是沉沦?

南京城久攻不下,唐群英想了个计策,带着几个女子装成难民进城,守城的清兵以为她们是难民,就放她们进了南京城。万万没有想到,那是唐群英带领的北伐队,在清兵还被蒙在鼓里的情况下,唐群英直接掏出双枪杀掉清兵,带领北伐队打开了城门,迎接大军进城,为辛亥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有勇有谋的唐群英被称为“双枪女将军”

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时,唐群英作为女界代表,受到临时大总统孙中山的接见,并被誉为“巾帼英雄”、“巾帼妇女运动先驱”,荣获二等嘉禾勋章。

甩手两记响亮的耳光,全国哗然,拍响了“中国妇女运动的第一声”。

剧照:唐群英

中华民国成立之际,唐群英不仅位居开国功臣之列,还被孙中山赞为“创立民国的巾帼英雄”并授予了勋章,以表达新政府对她的感谢。

但这并不是唐群英最终的目标追求,封建社会的男尊女卑,女子社会地位的低下,才是她内心的最大忧患,她希望能为中国女子谋取更多的权利,她希望女子可以与男子一样读书,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而不是不能拥有自我意识的家庭依附体。为了这个目标她多次提出建议,希望政府给予男女同等的地位,让女子参政,建立一个男女平权的社会

1912年2月,唐群英联络湖南女国民会、上海女子参政同志会等团体,先后五次向孙中山和临时参议院上书,请求在《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内订明“男女一律平等,均有选举权”条款;4月,她发起成立了“女子参政同盟会”,起草了“实行男女权利平等”、“实行普及女子教育”、“实行一夫一妇制度”等十一条政纲。但是,这些建议似乎雷声大,雨点小,最后竟不了了之,令唐群英非常气恼。

剧照:唐群英

1912年4月,临时政府北迁,纲领中的“主张男女平权”的内容被以宋教仁为首的改组派删掉了,唐群英听到这个消息后提出抗议,极力要求恢复纲领内容,但是没有任何结果。

8月25日,国民党召开成立大会时,唐群英带了一群支持女权运动的女性冲进了参议院,不仅打砸了参议院,还对试图阻止她们进去的警卫们连踢带打。进到会议室的唐群英痛斥正在宣读新党章的主持人宋教仁“国民党政纲中删除主张男女平等一条,实为蔑视女界,亦即丧失同盟会旧有之精神!”当即要求在党章内重新加入“主张男女平权”的条例。

宋教仁闻言面红耳赤、哑口无言。怒不可赦的唐群英在众目睽睽之下打了宋教仁一耳光,时任参议院议长的林森出来劝解,还未开口,也被打了一下。然而,即使如此闹了一场,却仍然没能引起重视。

宋教仁

国民政府刚成立,男尊女卑的旧观念仍然像顽疾一般存在男性的普世观念中,绝大多数男性认为,女性只适合在家相夫教子,抛头露面的事情有违传统,伤风败俗。尽管唐群英是开国功臣,极力主张男女平权,也有部分人支持她的主张,但面对强大的封建旧势力根本无济于事。

刚刚成立的国民党,为了得到其他派别的认同与支持,只能牺牲唐群英的主张,男女平权的愿望在唐群英的期待与抗争中成了空。

经过多次维权运动的失败,唐群英意识到只有兴办女子教育,才能从根本上唤醒女性的维权觉悟。

秋瑾的旧时照片

虽然经过多次维权运动,唐群英名声大振,但是男权高于一切的观念仍被大多数男性所认同,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女性从属的地位,更别说参政议政的权利了。

对此唐群英非常委屈与懊恼,写信给孙中山倾诉,孙中山信中劝她:“男女平权一事,文极力鼓吹,而且率先实行。至党纲删除男女平权之条,乃多数男人之公意,非少数人可能挽回。君等专以一二理事人为难无益也。今日宜专由女子发起女子之团体,提倡教育,使女界知识普及,力量乃宏,然后始可与男子争权,则必能得胜也。切勿倚赖男子代为出力,方不为男子所利用也。”

收到孙中山先生的信之后,唐群英思索良久,渐渐接受了孙中山先生的劝导。从女子参政权运动失败的教训中,唐群英意识到女子之所以得不到参政权,主要是被认为文化知识普遍太低,缺乏参政的能力。万国女子参政同盟会的会长嘉德夫人也曾谆谆告诫,提倡女子教育以提高女子知识程度及其独立能力是女子参政的先决条件。

剧照:唐群英

唐群英深思熟虑之后决定转向兴办女子教育。唐群英先是在北京创办了《亚东丛报》、《女子白话旬报》、《女权日报》,复刊《神州女报》,旗帜鲜明、不余遗力地提倡女权,并设立“中央女子学校”,积极为“女界知识普及”造就人才。

袁世凯做了大总统后,唐群英又继续极力抗争,主张“男女同权”。1913年,唐群英在报刊上发表言论,表示“袁世凯不赞成女子参政,则二万万同胞亦不必承认他是大总统”。

看到报刊的袁世凯大怒,下令驱散了唐群英组建的女子参政同盟会,并悬赏一万银元通缉唐群英。在袁世凯的强势打压下,唐群英创建的女子参政团体不得已而解散,报刊也遭到了封禁。唐群英不得已回到了湖南。

中国妇女史上首次具有独立意义的参政运动以失败而告终。

袁世凯

面对袁世凯的各种镇压,唐群英并没有惧怕,更没有退缩。回到湖南之后,她坚持积极推动女子普及教育。在长沙,她又创办了《女权日报》,同时开设“女子美术学校”、“自强职业女校”、“复陶女校”等几所女子学校。

1926年6月,北伐军进入湖南,唐群英回到家乡衡山,继续创办了衡山女子高级小学、长沙复陶女子中学、岳北女子实验学校等多所女子教育学校,大力推进女子的基础教育发展,她是中国近代女子启蒙的第一人,为中国近现代推动女子教育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唐群英开办女子学校所有的资金都是自筹的,没有得到政府的任何支持,为了维持学校正常教书育人的经费,她变卖了家产,直至后来负债累累。

林森

1935年3月,唐群英应老同盟会会员张继等人的邀请来到南京。“国民主席”林森拟聘她为“国府顾问”,后来没有了下文。每月发给她的生活补贴200元,几个月后也停发了。

老同盟会会员张继等人为她打抱不平而联名上书,写道:“唐同志群英女士,以湘名媛,幼呈家训,早岁东渡日本,追随总理革命。讨袁之役,几遭不测。晚年息影家园,景况萧条。中央曾以补贴,但数月即停。革命已还,女界牺牲亦钜。空山硕果,尚翼我中央有以始终成全之也。”

后来,唐群英在南京挂了个“党史编纂委员会委员”和“国策顾问”的头衔。唐群英在南京居住期间,林森也曾到府上拜访,回忆起1912年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成立大会上,为女权问题自己和宋教仁都挨过唐群英一记耳光的旧事,不由会心大笑。

同年,仇鳌、张继分别写诗给唐群英。仇鳌的七绝里面有句诗 “往日罗兰今老矣,纷纷姊妹尽华裙”,套用了唐群英的《金陵访旧有感》,发出了“女子争权运动不易”的共鸣。

女权主义在觉醒

时光游走,炙热心怀的追求未曾改变,坚持抗争了那么多年,唐群英并没看到自己希望看到的结果。而“往日罗兰今老矣,纷纷姊妹尽华裙”的情形,的唐群英来说似乎是一个巨大的讽刺,不免让她心生无奈与凄清。

1936年秋,体弱多病的唐群英心灰意冷,决然离开南京回湖南老家。归乡的行囊中,最宝贵的东西就是她在南京自置的一幅留学东京时的陶瓷塑像。

唐群英于1937年在故乡溘然病逝,享年66岁。唐群英的女权革命虽然没能直接改变中国女子的命运,但她勇敢地打破了几千年来戴在中国女性身上的桎梏。让中国女性全新地认识到,身为女性的自己也应该拥有跟男性一样的独立人格,为后来女性的维权革命运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以及崭新的华章。

她那具有远瞻性的“多学则智,自主则强”、“不用人强,自主则强”、“毋须人爱,自爱则强”女性观念,即使放在今时今日,仍然是女性自强自立的座右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