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遭人唾弃的慈禧告诉大家怎样的生活逻辑?千万不要在欲望中迷失

 老易说史 2022-03-18

或许对于大多数人们来说,一说起慈禧这个女人无不咬牙切齿,因为这个女人因为一己私欲和狠毒心肠,活生生地把清朝给推向了万劫不复的深渊。慈禧留给历史的印象就是穷奢极欲、祸国殃民、心狠手辣和冷酷无情,这让很多人对她的唾弃无可厚非,以至于孙殿英这个盗墓军阀挖了她的坟时,很多人还有一种大快人心的感觉!

但是,我们读历史并不是为了得到简单的情绪上的刺激感或满足感,为了愤怒而愤怒、因为忧伤而忧伤、盲目兴奋而兴奋、冲动鼓掌而鼓掌,其实都很廉价的,都是没有什么营养的!我们需要从历史的深层次逻辑之中,去提炼一些核心的能拓宽我们人生道路的宽度与深度的营养。前人掉进去过的坑,我们尽量避免;前人验证过的路,我们参考前进。

因此,其实不光是慈禧,包括所有历史人物,我们都要跳出某种狭隘的情绪,尽量结合自己的生活逻辑去客观地剖析,才能深得其要!

一个很简单的道理,任何历史人物都是一个多面体,我们所看到的某一个面或许只是她呈现出来的某一个面和我们所关注的某一个面,这绝对不能代表她的全部。陈寅恪先生曾经说过,读历史人物,最重要的是读懂她选择的背后的合理性。一个人身上,不变的只有他的本性,其它的都是外在形式,都是千变万化的!我们解读慈禧,必须要抓住她的环境和她的本性,要理清她种种举措的精神驱动和“理论”依据。不把握这个尺度,是读不透慈禧这个人的。

要知道,慈禧和吕雉、武则天一样,是少数几个曾站在封建政治最顶端的女人。这样百年一遇的女人,其实简单的历史喜好可以评价的!比如,你可以不喜欢她,但你不得不承认她在权力路上走得很成功;你可以说她骄奢,但是你不得不承认她有那个魄力和控制力;你可以说她惹得天怒人怨,但你不得不承认她至死都没有被别人掀翻过……

那么,作为一个统治清朝47年之久的女人,慈禧除了私生活给街头巷尾留下了许多八卦谈资之外,她复杂的一生究竟应该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历史思考和现实借鉴呢?

慈禧是怎么上位的?

幸运的人,可以用出身治愈一生;不幸的人,却要用一生去治愈出身。一个人的性格与他成长的原始环境是分不开的,越是融入血脉的东西,越是难以摆脱,也越是难以掩饰。有些人,可以拼尽全力去争很多文凭和头衔,但是掩盖不了,也弥补不了他见识的短缺和气质上的庸俗;有些人,可以用各种方式去博取所谓的优越感,但是夜深人静的时候,却时常会陷入无尽的自卑和空虚……

试想一下,如果一个人从小看到的全是阳光明媚的东西,这样的人即使长大后在物质上过得不尽人意,但是他的内心也不可能阴暗到哪里去?相反,一个人如果从小就迫于无奈挣扎在世俗的勾心斗角、精打细算之中,这种人无论取得什么样的成就,都很难变得真正的豁达,而且他得到得越多,就会越觉得自己一路上信奉的低级人生哲学是法宝、是真理!

黑夜给了我们黑色的眼睛,我们一定要用它来寻找光明。生活有时候或许会给我们安排层次不齐的起点,但是背后的逻辑却是公平的,那就是——种善因才能得善果,行善举才会得福报。古往今来,莫不如此,慈禧自然也不例外。

慈禧本姓叶赫那拉氏,熟悉历史的朋友,对于这个姓氏自然不会陌生,这也算是满族之中的一个豪门大姓了。但是,有些人姓孔却可以世袭衍圣公,有些人姓孔却只能成为鲁迅笔下的孔乙己。个人的待遇往往是跟家族命运在特定环境下的状态同步的,慈禧出生时的叶赫那拉氏其实已经泯然于众了,把他们打入凡尘的不是别人,正是清朝的皇室——爱新觉罗氏,早在大清立国之前,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就完成了对叶赫那拉氏的兼并。

原本是一方诸侯的叶赫那拉氏部落寄人篱下,一代不如一代,到了慈禧父亲这一代,只能凭借着清八旗子弟的身份混个五品官职了。但尽管如此,慈禧相对于绝大多数女孩来说,还是足够幸运的了,毕竟也是一个官家小姐,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而已。

1835年11月29日出生于北京,若是慈禧是一个生性温婉的女子,或许她会平静而又平淡地过完一生。但是,有些人生来就是带着野心和欲望而生活的,她们总是会把自己的人生目标设立在家族和自己欲望的最顶端,她们对曾经的辉煌无比怀念,而对现实的苟且十分愤怒,她们不惜一切代价,就是为了扭转现实和欲望之间的反差。

欲望强烈的人是经不起任何刺激的,她们会变得特别敏感、特别愤怒,也会变得特别冷静、特别冷血。一去不复返的辉煌会让她们觉得不甘,得失犹未知的冒险会让她们觉得兴奋,她们往往接受不了任何世俗上的落差,当她们挖空心思要做一个人上人的时候,她们的人生轨迹就悄然走上了一条没有回头路的不归路。

因为父亲早逝而受尽族人欺凌的武则天如此,因为家道中落的慈禧亦是如此。

慈禧复制了武则天的道路,要想获得权力就先接近权力,她们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女人最简单也通常是最有效的武器——青春和美色。武则天14岁入宫给李世民做了妃子,慈禧则是17岁那年成为了咸丰帝的妃子。

当然,这里需要说明一点,我们不要被这种表面逻辑给蒙蔽了,千万不要无知地认为女人只要利用好自己的身体资本就能实现自己的利欲目标。这种事情的本质逻辑实际上就是一种价值交换,双方得有对等的筹码才行。古代皇帝身边会缺美女吗?是一个美女就可以成为皇帝身边的人吗?你要想从皇帝那里获得什么东西,一是取决于你有没有机会接近他,二是取决于你最终能给他提供什么价值!武则天在李世民那里就没有得到她想要的东西!所以,现在很多女孩觉得认识个富豪,将来就能分富豪的家产,这样的美梦要早点清醒!不是每一个皇帝都是司马衷那样的傻子,也不是每一个富豪都分不清娶老婆和找玩伴的区别!

利益和风险永远是并存的,越是大的欲望背后往往是大的危机,权力投资尤其如此,一不小心就会血本无归,甚至被彻底淹没。

武则天的幸运是在她即将走投无路、看不到希望的时候,及时勾搭上了时为太子的李治,从而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赛道。而慈禧的幸运在于他解决了咸丰帝最为核心的痛点问题,其他妃子的肚子不争气,没人给他生一个儿子,而慈禧则好像有求子观音保佑似的,被咸丰宠幸没多久,就生了一个宝贝儿子。在皇室,唯一的儿子的含金量有多高就不言而喻了吧!

母凭子贵,慈禧因此得到了咸丰的万般荣宠。咸丰本来就身体不好,虽然想向天再借五百年,但是他也不知道自己哪天就去下面见列祖列宗了,所以便未雨绸缪地为自己的宝贝儿子做了很多的设计。最让他放心的自然是孩子的亲妈,所以他得尽快培养慈禧的能力,提高她的威望,这样才能好好保护、教育他的儿子。所以他很早就让慈禧参与了政事,甚至批阅奏折。

权力的滋味永远是让人欲罢不能的。慈禧和武则天一样都是因为自己丈夫的某种目的而拉进了权力漩涡,导致了常规的政治局面越来越失控了。武则天铲除关陇贵族后,李治想废她的皇后之位却颇多顾忌了;慈禧以太后身份辅政之后,各个击破,最终独掌大权,控制大清命运47年。

咸丰以为自己想得很周到,他去世前给自己的儿子(同治帝)安排了8名顾命大臣,还在后宫留下东、西两宫太后——慈安太后和慈禧太后。但是,他没想到,既然他可以把权力分散,就有人可以再次把权力集中。

慈禧26岁那年,咸丰终于放心地走了。于是,小皇帝同治帝顺理成章地登上了帝位,同治帝虽然在名义上占据了权力的C位,但谁都知道他这个C位不过是个符号,顾命八大臣、慈禧和慈安都各自心怀鬼胎,想要争取更多的权力分量。于是,一场腥风血雨悄然而至。

这里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咸丰帝是因为1856年发起的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侵占天津,进逼北京,心里觉得恐慌便以狩猎为名逃往热河避祸,结果1861年病死在了热河,也有一种说法是因为他没有管理好自己的下半身。而且,咸丰这小子躲到热河的时候,被肃顺等人谏言,只带了一些美女和亲信,以及极少数处理事务的官员到热河,相当于还是把朝廷班底留在北京。结果,本来就不理朝政的咸丰顺利被怡亲王载垣、军机大臣端华以及肃顺等人给架空了。

因此,咸丰去世之后,大清朝廷的政治局面就变得十分有趣了:一方面是一直近水楼台先得月的八大顾命大臣,这是既得利益的权臣派;一方面是留在京城的文武大臣大班底,这些人都是皇权的外围奴隶,姑且称之为保皇派吧;还有一方面是慈禧太后和慈安太后这样的后宫派。

一子继位、八臣赞襄;内外两朝,两宫太后。接下来便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时候了。

慈禧作为孩子他娘首先对这种局面表示不服和不甘,皇帝是我亲儿子,只能是我一个人在他背后指手画脚,你们都得跪在下面喊:“主子吉祥!”

但是,慈禧这个时候只有26岁,同治只有6岁,本来就根基尚浅的孤儿寡母,谁会真正在乎你的不服和不甘呢?

慈禧的头脑风暴又开始了,历史上宣太后、武则天、大玉儿不都曾利用过自己的身体资本吗?她们可以为啥自己不行?于是,慈禧悄悄地拉拢了恭亲王。为什么选择恭亲王呢?因为恭亲王是宗室亲王,本身是很有实力的,而且他当时被排除在八大顾命大臣之外,本来心里就不得劲,失意的人总是更容易被说服和拉拢。

美色名利的双管齐下,恭亲王也没有矫情,与慈善一拍即合了。两个二十多岁的青年男女在多少个黑灯瞎火的夜晚,悄悄地谋划着,然后出其不意地集中优势兵力血洗了八大顾命大臣。这次事件历史上叫“辛酉政变”,这次政变之后,慈禧算是暂时坐稳了权力的宝座。

综上所述,慈禧从起点到顶点这一路走来,其实每一步都走得像一个冒险家,步步惊心,稍微缺少一点天时地利人和,便会万劫不复。所以,我们在实际生活之中,一定要每逢大事需精心,越是准备去实现一个大目标,越是要冷静地去环环相扣地设计、规划,去谨慎、详细地施行,从来没有一个成就大事的人是急躁鲁莽的。

慈禧的权斗手段与逻辑

辛酉政变成功之后,大清的政权依然是三足鼎立的局面:慈禧、慈安和恭亲王,这三方势力拱卫着年轻的同治帝,算是暂时维护了皇权的稳定。

但是对于慈禧来说,这样的权力结构依然不是她所期待的。毕竟主外的恭亲王在她心目之中并不是真正的自己人,这种通过利益交换拉拢过来的合作伙伴通常是靠不住的。而和她一起主内的还有咸丰帝的原配皇后慈安太后,而且咸丰帝去世前为了防止慈禧专权,特意把后权象征的印章交给了慈安。慈禧觉得自己权力上的掣肘还是太多,内心充满着焦虑。

然而慈禧知道权力和权威是相辅相成的,都是必须有深厚的底层支撑才能坐稳位置的,自己刚刚上位,各方面的基础条件还不成熟,自己手里最大的政治资本就是自己的孩子和围绕自己的孩子而建立起来的合作关系。这种情况下,只有自己的孩子能立住脚跟,自己才能真正稳住阵营、再寻突破。

回到北京之后,慈禧并没有急着乱来,而是老老实实地和慈安太后一起垂帘听政,朝廷外事主要依托于小叔子恭亲王。相当于大清公司,由慈禧和慈安共同管理着董事会,而恭亲王则担任总经理,全面主持工作。

这种权力结构看起来似乎很合理,但通常情况下都是不容于人性的。慈禧是不愿意跟人共同分享这种至高无上的权力的。权力游戏之中,她只有敌人,而没有朋友,所有的朋友都只是暂时的。等到她的翅膀变得更硬的时候,也就是她的野心爆发的时候,她这样的人只能也只想做一个孤家寡人。

但是,前面说了,慈禧还是一个相对比较理智和冷静的人,一来她当时的权力基础还不够牢靠;二来作为母亲,能让自己的儿子过上安稳的日子,也是她内心唯一柔软的想法了。

所以在同治期间,慈禧还是比较“老实”的,这种状态和吕雉在刘盈当皇帝的那七年一模一样。虎毒不食子,一个女人再怎么心狠手辣,但对自己的儿子通常还是很温柔的,像武则天那样六亲不认的女人还是比较少见的。

治大国如烹小鲜,一个国家的稳定发展最依赖的就是权力塔尖上的那些领导不瞎折腾。也正是因为清朝当时的权力结构达到了一种平衡的风平浪静,使得清朝当时迎来了短暂的复兴,历史上把这段时间称为“同治中兴”。

同治中兴中还是有慈禧的功劳的,尽管有些政策有慈禧一定的政治目的在内,但毕竟这让清朝恢复了元气。比如整饬吏治,虽然慈禧是在清除政敌,但整体上是为死气沉沉的官场剔除了一些毒瘤,注入了一些新鲜血液;比如重用汉臣,虽然这有稀释恭亲王等人权力浓度的成分在内,但是却给中华民族的复兴提供了新的路径和希望;比如洋务运动,也算是给当时封闭的民族文化打开了一扇窗……

1872年,同治17岁了,慈禧说:“孩子,你结婚吧!明年你就亲政吧,妈累了,要好好歇歇了”。于是,第二年,两宫太后卷帘归政。

可是,一个常年呆在权力位置的人,哪能这么云淡风轻地潇洒离去呢?这和很多退休的老干部一样,刚退休的那段时间总是不太适应的。所以,慈禧又经常会出来刷一下存在感,看看大家心里还有她不?

慈禧这种小女人的心思,在当下的很多人身上也有,比如说自己故意要走,看别人留不留她?比如故意说自己喜欢啥啥,看有没有人记在心上?比如故意瞎安排个活,看自己说话好使不好使?

讲白了,就是明明躲在后方,还喜欢把手伸到前台,变着法子折腾折腾,来维持和满足自己的存在感与优越感。著名的圆明园就是这样折腾出来的。

但是,慈禧这种欲擒故纵的做法却是很容易让人不满的,权力游戏中没人希望成为一个摆设。同治帝虽然名义上亲政了,但是却并没有实质性的施政权力,其内心的苦闷是可想而知的。所以他巴不得慈禧能多花点时间精力去吃喝玩乐,免得没事就来干涉自己。

所以,在修建圆明园一事上,同治帝那是铆足了劲,他寄希望自己的母亲能真正在那个万园之园中颐养千年,不再事事干预他,自由的代价必须是无价的,圆明园必须在所不惜地修建成功。出于国家实际情况考虑而反对修建圆明园的恭亲王等人还差点被年轻气盛的同治帝给撸了。

慈禧在权力游戏中相对还是比较老到的,她知道她们娘俩还不具备独掌乾坤的条件,恭亲王这样的肱骨大臣还动不得。打老虎和拍苍蝇是有区别的,拍苍蝇你可以一次不成功来两次,两次不成功来三次,可以一直追着打;但是打老虎你就得一招制敌,否则老虎被激怒之后,会反过来咬死你自己的。

长期充当着空架子的同治帝越来越觉得皇宫不值得,慢慢心思开始转移到娱乐事业上去了。这种报复式的娱乐是需要付出代价的,同治帝的身体很快就被自己玩垮了,于1875年1月离开了他那控制欲特别强的妈,而去地下找他爸去了。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慈禧的人生轨迹又来到汉初汉惠帝去世时的吕雉的处境了。外有权臣(恭亲王),内有掣肘(慈安太后),关键是自己手里的王牌和精神的寄托——儿子没了。权力游戏的庄家没了,各种风险都随时可能出现。

首先,你慈禧不再是名正言顺的太后了,你原来的血统优势没有了;其次,同治帝并没有留下血脉,未来的皇帝人选充满变数,很多人可以利用这个做文章;最后,若是被不受控制的人登上了皇位,势必会对她的权力阵营进行清洗。

慈禧再一次展现了她和吕雉同等的铁血手腕和权斗逻辑,她以极快的反应和极大的魄力把自己的侄子(咸丰的侄子)兼外甥,也就是4岁的爱新觉罗·载湉为帝,改年号为“光绪”。同时宣布两宫太后再次垂帘听政。

但这个新生的政治版图变了,慈禧的权力心态也变了。以前保持各种平衡、保持政局稳定,那是因为毕竟坐在皇位上的是自己的亲生儿子。现在的慈禧变成了一个真正的孤家寡人了,这种人彻底无所顾忌了。

所以,人为什么要有精神寄托,要有爱和信仰,因为有了这些东西,你才会愿意去妥协,愿意去承担,因为你会觉得自己的委屈和隐忍是有价值的,所以你会适当地迁就别人和环境。一旦一个人在精神上和认识上走进了死胡同,他就不会有人任何顾忌、会不择手段地去实现和满足自己的私欲,他会变本加厉地要求所有人及外部环境来迁就自己。死了儿子的吕雉如此,慈禧也同样如此。

首先,慈禧从自己的周边开始动手了,我的儿子走了,你慈安这个我儿子亲爸的原配身份也就没啥用了,你也别占着个位置了,权力顶端的位置一向很拥挤,麻烦你让一让!而且,慈禧这种在后宫内的清洗还不影响恭亲王等外臣的强烈反感,那是你们爱新觉罗家的家务事,只要你慈禧没对我们动手,我们才懒得管!

1881年4月8日慈安太后暴崩,卒年45岁。死得很突然,也死得很蹊跷,但没有人在意。当然,有人会问,为什么慈禧要等光绪登基六年后才突然对慈安发难?因为大清在这段时间内,外部局势并不稳定,比如左宗棠收复新疆就在这段时间内。这也就充分说明慈禧这个人还是很理智的,她明白有些事情不能太过于急躁,别两头乱!

雪崩之下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当年,军功集团在吕雉血洗刘姓王爷的时候,选择袖手旁观,吕雉后来抽出身来没有放过他们;如今,恭亲王等人在慈禧除掉慈安太后的时候也置身事外,回过头来,慈禧能让他们独善其身吗?

果然,1884年4月8日,慈禧发动甲申易枢朝局之变,将以恭亲王奕訢为首的军机处大臣全部罢免,开始西宫独裁。恭亲王这个曾经的亲密战友彻底成为了慈禧独裁路上的垫脚石。

从此之后,慈禧真正感觉到了“天下我有”的感觉了,正如《痒》里的歌词描述的那样,“来呀,放纵呀(快活呀),反正有大把时光”,慈禧已经在权力欲望的深渊之中彻底迷失了。

可是,人生在不同时期总会有不同的烦恼。转眼间,光绪又到了要亲政的年龄了,毕竟这是老祖宗留下的、预定成俗的老规矩了,你慈禧若是硬不让人家亲政,无疑就是挑战全天下人的道德底线。所以,慈禧迫不得已,只能勉为其难地宣布光绪亲政。

但是,光绪毕竟不是她亲儿子,慈禧也就没有那么多讲究了,交政不交权,依然把光绪当成傀儡般的小毛孩看待,直接“训政”了好几年。记住,是“训政”不是“听政”,“训政”是教你怎么做人的意思,“听政”是在旁边看着你,怕你跌倒的意思。

这么做,很明显的意味就是毫不顾及光绪这个皇帝、这个男人的尊严与感受了,一个成年男子何况还是一个名义上的最高领导,每天被一个女人在面前指手画脚,一不小心就会遭到口诛笔伐、敲山震虎,哪个正常男人能受得了?

但是,此时的慈禧已经变得毫不在乎了,什么江山社稷、什么大清国祚、什么黎民百姓,那统统都是过眼云烟,只有自己的优越感、控制欲才是最真实的,只要自己每天能生活在美妙奢华的梦里,世间的一切荒凉与凄惨那都是可以屏蔽的。

她动用海军军费为自己举办了一个惊世骇俗的60岁奢华宴会,她劳民伤财地一餐要配用上百道珍馐佳肴,她穷奢极欲地用奶水沐浴……同时,也会毫无底线地对外卑躬屈膝、割地赔款,希望外国侵略者能消停下来,给她提供一个平静的享乐世界。

1898年6月,亲政近十年,却没有任何权力上的自由的光绪皇帝,十分忧伤和焦虑。狡猾的康有为认为这是一个有利可图的机会,以恢复皇权为动机获得了光绪的信任。他们一厢情愿地颁布了《明定国是诏》,实行变法,也就是夺权,这也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戊戌变法。

一群热血青年和一个手无实权的傀儡皇帝,就想对付老奸巨猾、根深蒂固的慈禧和那些依附她的墙头草贵族?慈禧表示呵呵,让你们年轻人玩会吧,过把瘾就死,也不枉来这人间走一趟。结果就是这场运动毫无悬念地被扼杀了,康有为跑了,为热血买单的是谭嗣同等六君子。

此后,光绪帝被软禁起来了,彻底宣告政治生涯的结束。而慈禧,离她生命的最后关头还有近十年,这最后十年,她一如既往地奢侈、骄横。或许这是她掩盖偶尔的失落与空虚的最好方式。

但这最后十年,慈禧也逐渐感觉到了,这个庞大的帝国终于快要在风雨飘摇之中崩塌了。1900年,历史上著名的义和团运动爆发,腐朽的大清帝国已经无力抵抗。慈禧最典型的失控表现就在于,当时清朝政府唯一能打的湘军集团,在太平天国运动结束之后,他把湘军集团很多编制都就地解散了,然后把湘军将领进行了分流,把曾国藩的核心人员调任到中央周围进行了监控,导致湘军集团出身的军事将领与之离心离德。湘军集团达成了“东南互保”协议,根本不愿意搭理慈禧了。但是,义和团运动还是狡诈的慈禧利用了,所用的手段就是招安,这也是很多农民运动致命的缺点,没有核心纲领,容易被收买。

1908年11月14日,光绪帝驾崩,宣统继位,慈禧被尊为太皇太后。第二天,已经74岁了的慈禧把大中国玩得个稀巴烂,终于撒手不管了,也逝世了。临终遗言说:“此后,女人不可预闻国政。此与本朝家法相违,必须严加限制。尤须严防,不得令太监擅权。明末之事,可为殷鉴!”

一个一生都在权力漩涡之中挣扎的人,最后用这样一句近乎荒唐和可笑的遗言结束了其备受争议的一生,可叹亦可思!

如何正确去反思慈禧这个人

慈禧这样的人在历史上和我们生活中其实并不少见,她们身上通常会有这样的一些共同点:人情练达、不择手段、新颖如同、控制欲强。历史上,吕雉、武则天包括独孤伽罗等都是同一类人,生活中很多女强人也大抵如此。

在这一类人身上,我们首先要找到其性格的起源,因为这一类人往往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同时会暴露很多她们性格上的缺陷。你很难用通俗的概念去定义和评价她们,不知道她们内心是否真的幸福快乐,是否充实满足,值不值?应该不应该?

就慈禧而言,家道中落是她性格成因的一个主要因素。有些人天生就喜欢追求优越感,就一定要做人上人,她们的内心非常敏感,也非常脆弱。她们无法忍受平庸与平凡,其实归根到底是她们无法忍受环境的平视甚至俯视。这种人很危险,她们走到哪里都喜欢突出自我,都想当主角,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怒,她们没有敬畏,也很难有温度和爱,在她们眼里和心里只会有赤裸裸的利益。

当一个人一辈子背负着某种情绪和目的时,诸如仇恨、地位等,通常是很难过得轻松幸福的。因为她们走上的是一条不归路,不成功便成仁,不能有丝毫的行差踏错,每天都得生活在勾心斗角之中,不是你算计别人,就是别人算计你。尽管生活很多时候有许多身不由己的时候,我们依然要为自己的生活构筑一个相对宽松的幸福空间,要学会友爱、尊重我们的身边人,要懂得去对自己的环境表达善意,因为我们最终能得到的东西往往就是他们和它们所反馈过来的东西。

慈禧其实是一个有点可怜的人!我们不能因为她处于权力巅峰,就忽略了她的孤独与无奈,一个没有选择自己生活的自由和能力的人,内心通常是卑微而又狠毒的,当然,表面上的倔强只是她们唯一的骄傲了。

她为了过上上等人的生活,不惜以身体为资本,进了皇宫,经历了皇宫之内的种种明争暗斗,终于靠着儿子赢得了第一桶政治资本。但是,没多久,能最大程度上保护她的咸丰帝却又驾崩了,留下她们孤儿寡母处于群狼环伺的处境之中。没有一个女人是想彻底抛弃自身的温柔的,所有的灭绝师太都是一步一步逼出来的。

为了儿子,也为了自己之前的种种付出不成为竹篮打水一场空,她只能利用人性和欲望来成全自己的人性和欲望,她以美色和利益勾结了恭亲王,用卑微和屈辱来换取自己的权力安全。这种看似双赢的交易,其实背后是内心一辈子挥之不去的阴影,很多职场之中,靠身体上位的女领导,她们心里就真的踏实吗?她们不会踏实的,她们时时会纠缠在一种欲罢不能的痛苦和一种救赎和解的渴望之中。很多干了坏事的人都会有这种心理。

但是,当她唯一的精神寄托同治帝死了之后,慈禧的精神体系就彻底崩溃了。一个生无可恋的人或者心无牵挂的人是最恐怖的,这种人一旦受到刺激,就会萌生极强的报复心理,而且她们干起任何事都不将有顾虑,对自己有利会是她们唯一的行为准则。道德、礼仪、法纪等纲常都对她们失去了约束作用。

所以,慈禧除掉了慈安太后、抛弃了恭亲王,架空了光绪帝……她的心里只容得了她自己一个人了。

如果一个人的心里只容得下她自己,并且这个人还手握主宰众多人命运的权力时,那将是一种荒唐而又恐怖的存在。周围所有的人都得无条件围绕她转,还得莫名其妙、不分是非地围着她转,更有有态度、有觉悟地围着她转。很多职场之中的女领导,为了刷自己的存在感,不惜动用所能动用的一切公共资源、私有资源为其鼓掌,何尝不是一个缩小版的慈禧?

慈禧若只是专权,也许她并不会受到历史的唾弃。但是,她的独角戏演砸了,代价太大,伤害性太大了,她给中华民族带来了诸多挥之不去的屈辱,也给大清帝国带来了致命的伤害。就好比你嫁入豪门,在豪门之中争权夺利,奢侈一点、蛮横一点、荒淫一点,历史和人们顶多是鄙视你一下,并不会把你当罪人一看,甚至还有人会暗地里觉得你有手腕。但是,你不能把这个豪门玩垮了,这样性质就不一样了,你这就是祸国殃民、你这就是红颜祸水、你这就是败家娘们……

历史上,吕雉和武则天都是独揽大权,但是人家本事大,大汉和大唐在她们的治理下,蒸蒸日上,所以历史上对她们的评价其实都挺高的,顶多就是无聊的时候八卦一下她们的私生活。但是慈禧却把偌大的一个清朝,败得直接掉渣,人家不骂你骂谁?骂你你还没法还嘴!

事实上,我们每一个人的内心都有欲望,我们回避不了欲望的问题,但是我们一定要正视自己的欲望,要了解自己的斤两,有多少米下多大的锅,别一生下来就觉得世界都应该是我的!男人本色,但是男人能看谁家媳妇都像是自己媳妇吗?欲望的实现一定是要以尽可能不伤害他人为前提的。当然,有时候的形势就是“不是你死就是我活”,比如两个人争一个女孩子,即便是逼不得已要伤害自己的对手,也尽量不要把这破坏力扩大化。你不能因为你的对象是个万人迷,所以你就把所有同性全部当成生死仇人去对待!

慈禧追求权力的心理和心态其实还是情有可原的。但是她在使用权力上却走火入魔了,把权力全部用来满足自己的私欲和弥补自己的空虚,这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因为权力本身是附带着责任的,你想享受权力的快感,就要能发挥权力的价值。否则,你得不到任何真正的尊重。

当然,从慈禧上位、夺权、打压对手、平衡政局的种种表现来看,这个人的政治手腕还是可圈可点的。但是遗憾的是,她并没有大格局和大智慧,她的心里只有得到,只有破坏,而没有建设。

末了,希望所有热爱历史的朋友,一定要从慈禧的一生之中去梳理好自己的生活逻辑,去明白万事万物都是有两面性的,对感情、对事业、对权力、对利益,都要保持一定的理性,不要用极端的思维去解决问题。人生一世,能把握自己所能够把握的幸福与安宁,其实就是一种智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